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早期有什么症状:
无极县红十字血康医院是一家血液病专科医院,对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早期症状介绍如下: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早期症状临床表现以出血为主要症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出血的特点是皮肤、粘膜广泛出血,多为散在性针头大小的皮内或皮下出血点,形成瘀点或瘀斑;四肢较多,但也可为全身性出血斑或血肿;有些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以大量鼻衄(约占20%~30%)或齿龈出血为主。常见呕血或黑便,多为口鼻出血时咽下所致,发生真正胃肠道大出血者并不多见。球结膜下出血也是常见症状。偶见肉眼血尿。约1%患者发生颅内出血,成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致死的主要原因。青春期女孩可见月经过多。其它部位出血如胸腔、腹腔、关节等处,极为少见。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早期症状除了皮肤、粘膜出血外,仅10%~20%患者有轻度脾肿大。急性暴光发病常伴有发热。出血严重者可有失血性贫血,侧可发生失血性休克。常伴有局部血肿的相应症状,颅内出血时表现为头痛、嗜睡、昏迷、抽搐、麻痺等症状。急性暴发型病人除血小板减少外,常伴有血管壁的损害,故出血较重。
临床上常根据患者的病程将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划分为急性型和慢性型。病程在6个月以内者称为急性型,在6个月以上者称为慢性型。有些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可能转为慢性型。
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一般起病急骤,出现全身性皮肤、黏膜出血。起病时常首先出现肢体皮肤淤斑。病情严重者部分淤斑可融合成片或形成血疱。口腔黏膜也常发生出血或血疱,也常出现牙龈和鼻腔黏膜出血。少数患者有消化道和泌尿道出血或视网膜出血。轻型病例一般仅见皮肤散在淤点和淤斑。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多有自限性,80%~90%的患者在病后半年内恢复,其中多数在3周内好转。少数患者病程迁延而转为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约30%~40%的患者在诊断时无任何症状。一般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起病缓慢或隐袭,常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皮肤与黏膜出血,出血症状常呈持续性或反复发作。一般出血症状与血小板计数相关,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除了出血症状和体征外常缺乏其他体征,一般无脾脏肿大。慢性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偶有(不足3%)轻度脾脏增大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