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名 | 桓、木患子、噤娄、肥珠子、油珠子、菩提子、鬼见愁。 |
气味 | 子皮(即核外肉):微苦、平、有小毒。 子中仁:辛、平、无毒。 |
主治 | 子皮: 1. 去风明目。用无患子皮、皂角、胡饼、草菖蒲,同捶碎,加浆水调作弹子大,取以泡汤洗头,能去风明目。 1. 洗面去斑。有无患子上捣烂,加白面和为在丸,每日取以洗面,去垢及斑,甚效。 子中仁:牙齿肿痛。用肥珠子一两,大黄、香附各一两,青盐半两,泥土固封,火煅,研细。每日取以擦牙。 |
附方 | |
图片 点击 |
释名 | 思仲、思仙、木棉 |
气味 | 辛、平、无毒。 |
主治 | 1. 肾虚腰痛。用杜仲去皮,炙黄,取一大斤,分作十剂。每夜用一剂,在水一升中浸至五更,煎成三分之二,去渣留汁,放入羊肾三、四片,煮开几次,加上椒盐作羹,空心一次服下。此方中再加薤白工茎,或五味子半斤亦可。 1. 风冷伤肾,腰背虚痛。用杜仲一斤,切细,炒过,放酒二程式中浸十日。每日服三合。又方:用杜仲研为末,每日清晨以温酒送服二钱。 1. 病后虚汗及日中流汗。用杜仲、牡蛎,等分为末,卧时以水送服五小匙。不止,再服。 1. 产后诸疾及胎体不安。有杜仲去皮,瓦上焙干,捣为末,煮枣肉调末为丸,如弹子在。每服一丸,糯米汤送下。一天服二次, |
附方 | 杜仲的功有得补肝肾、强筋骨、安胎,其特长是治肾虚腰痛。近时临床上认为本品还有降血压的作用。 |
图片 点击 |
释名 | 香者名椿,臭者名樗。山樗名栲、虎目树、大眼桐。 |
气味 | (白皮及根皮)苦、温、无毒。 |
主治 | 1. 小儿疳疾。用椿白皮晒干,取二两研末,另以粟米淘净,研成浓汁,和末做成丸子,如梧子大。十岁小儿可服三、四丸,米汤送下。其他年龄的小儿酌量加减。另外,还以丸纳竹筒中,吹入鼻内。 1. 休息痢(日夜泻痢,腥臭不可近,脐腹疼痛)。用椿根白皮诃黎勒各半两,丁香三十个,共研为末,加醋,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米汤送下。又方:用椿根白皮,水漂三日,去黄皮,焙为末。每一两,加木香二钱,以粳米饭调药成丸。每服一钱二分,空心服,米汤送下。 1. 秋痢兼腰痛,取樗根一大两,捣碎,筛过,以好面调皂角了孤小团,加水煮熟。每日空心十枚。不须禁忌,有特效。 1. 赤白简。用香椿洗过,刮取皮,晒干为末,水送服一钱,立效。 1. 长年屙血。用樗根二钱,加水一碗煎至七成,再加半碗酒服下。或作丸服亦可。 1. 白带。用椿根白皮、滑石,等分为末,加粥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一百丸,空心服,开不送下,又方;椿根白皮一两半,干姜(炒黑)、白芍药(炒黑)、黄蘖(炒黑)各二钱,共研为末,加粥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一百丸,空心服,开水送下。 1. 白浊。治方同上。 |
附方 | 凤眼草,即樗的果实,亦治肠风泻血等症;烧灰洗头,有明目的作用。 |
图片 点击 |
释名 | |
气味 | 辛、温、无毒。 |
主治 | 1. 小儿虫病。用干漆(捣碎,烧烟尽)、白芜荑,等分为末,每服二分至一钱,米汤送下。 1. 妇女血气痛。用湿漆一两,熬一顿饭时间,加入干漆末一两,调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四丸,温酒送下。怕漆人不可服。 1. 男子疝气或小肠气痛。治方同上。此方名"二圣丸";。 1. 妇女经闭或腹内症瘕。用干漆一两(打碎,炒烟尽)、牛膝末一两、生地黄汁一升,共在慢火上熬浓,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一丸,渐 增至三、五丸,酒或汤送下。又方:用当归四钱、干漆三钱(炒烟尽),共研为末,加炼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十五丸,空心服,温酒送下。又方:干漆一斤 (烧研)、生地黄二十斤(取汁),两药合煎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丸,空心服,酒送下。 1. 产后青肿疼痛。用干漆、大麦芽,等分为末,分别相间铺入瓦罐中,封紧,煅红,冷后再研散。每服一、二钱,热酒送下。产后各种疾病,都可以用此方。 1. 五劳七伤。用干漆、柏子仁、山茱萸、酸枣仁,等分为末,加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十五丸,温酒送下。一天服二次。 1. 喉痹。用干漆烧烟。以筒吸烟入喉。 |
附方 | |
图片 点击 |
释名 | |
气味 | (荚)辛、温、微毒。 |
主治 | 1. 肠风下血。用独子肥皂(烧存性)一片,研为末,加糊调成丸子,陈米汤送下。 1. 下痢噤口。用肥皂荚一枚,以盐填实,烧存性,研为末。取少许放入白米稀饭内吃下,有效。 1. 风虚牙肿。用独子肥皂,以盐填实,烧存性,研末涂搽。亦可加樟脑少许。 1. 头耳诸疮、眉癣。用肥皂(煅存性)一钱、枯矾一分,研匀,调香油涂搽。 1. 小儿头疮出脓。用肥皂烧存性,加入腻粉,调麻油涂搽。 1. 瘌痢头疮。用独核肥皂,去核,填入沙糖,加巴豆二枚,扎稳,盐泥包好,煅存性,去泥留药,再加槟榔、轻粉五、七分,研匀,以香油调涂。涂药前,先用荚灰浸汁洗头,然后用温水再洗一次,揩干后涂药。 1. 癣疮。用川槿皮煎汤,以肥皂(去核及内膜)浸汤中,时时搽癣。 1. 阴茎湿痒。用肥皂一个,烧存性,调香油涂搽。 |
附方 | |
图片 点击 |
释名 | 黄蘖。根名檀 (俗作黄柏)。 |
气味 | 苦、寒、无毒。 |
主治 | 1. 男女诸虚(如小便淋漓,遗精白浊等症)。用黄蘖(去皮,切细)二斤、熟糯米一升,在童便中九浸九晒,再蒸过晒干,研为末,加酒煮面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一百丸,温酒送下。 1. 痔漏下血。用黄蘖皮(刮净)一斤,分作四份:三份分别用酒、醋、童便各浸七天,洗、晒后焙干;另一份生炒成黑色。四份共研为末,加炼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服,温酒送下。久服可以除根。此方名"蘖皮丸";。 1. 赤白浊。用黄蘖皮(刮净)一斤,分作四份,分别在酒、蜜、人乳、淘糯米水中浸透,炙干,共研为末,加米饭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服,温酒送下。此方名"百补丸";。 1. 下血数升。用黄蘖一两,去皮,以鸡蛋白涂炙为末,加水调成丸子,如绿豆豆大。每服七丸,温水送下。此方甸"金虎丸";。 1. 小儿热泻。用黄蘖削皮,焙为末,加米汤和丸,如粟米大。每服一、二十丸,米汤送下。 1. 赤白浊及构泄精肖。用黄蘖(炒)、真蛤粉各一斤,共研为末,每服一百丸,空心服,温酒送下。又方:再加知母(炒)、牡蛎粉(煅)、山药(炒)等分为末,调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八十丸,盐汤送下。 1. 积热梦遗(心神恍惚,膈中有热)。用黄蘖末一两、片脑一钱,加炼蜜做丸子,如梧子大。每服十五丸,麦门冬汤送上。 1. 消渴,食多,尿多。用黄蘖一斤,加水一升,煮开几次,渴即饮用。如此数日,可见效果。 1. 热极呕血。用黄蘖蜜涂炙干,研为末,麦门冬汤调服二钱。 1. 眼目昏暗。每天清晨含黄蘖一片,吐唾液洗眼,坚持,不停,保无目疾。 1. 口舌生疮。用黄蘖放口内含噙。又方:蜜渍黄蘖,取滇汁含噙,吐涎。又方:蜜炙黄蘖、青黛各一分,研为末,加生龙脑少许,敷患处。又方:用黄蘖、细辛、等分为末;或黄蘖、干姜,等分为末,敷患处。 1. 鼻中生疮。用黄蘖、槟榔,共研为末,调猪油涂搽。 1. 唇疮痛痒。用黄蘖研末,调蔷薇根汁涂搽。 1. 鬈毛毒疮(生头中,初时如葡萄,极痛)。用黄蘖一两,乳香二钱半,共研为末,另以槐花煎水,调末成饼,贴疮上。 1. 乳痈初起。用黄蘖末和鸡蛋白涂搽,药干即换。 1. 痈疽肿毒。用黄蘖皮(炒)、川乌头(炮)等分为末,唾液调涂患处,留出疮头,频频以淘米水润湿。 1. 小儿脓疮,遍身不干。用黄蘖末加枯矾少许,敷搽即愈。 1. 男子阴疮。用黄蘖、黄芩等分,煎汤洗患处,洗后用黄蘖、黄连研末敷搽。 1. 臁疮。用黄蘖末一两、轻粉三钱,调猪胆汁涂搽。单用蜜炙黄蘖研末敷搽。 1. 冻疮裂痛。用乳汁调黄蘖末涂搽。 |
附方 | |
图片 点击 |
释名 | 诃子 |
气味 | 苦、温、无毒。 |
主治 | 1. 下气消食。用诃子一枚,研为末,另以水一升,在瓦器中煎开几次后下药,再煎开几次,加盐少许饮服。又方:夜含诃子一个,天明时嚼咽。又方:用诃子三枚,包湿纸中煨熟。去核细嚼,牛乳送下。 1. 久咳。用生诃子一枚,含口内咽汗。咳止后,口味很差,不想吃东西,可煎槟榔汤一碗服下,立即开味。 1. 呕逆不食。用诃子皮二两,炒过,研为末,加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在,每服二十丸,空心服,开水送下。 1. 小儿风疾 闭,语音不邮,气促喘闷啤足动摇。用诃子(半生半炮,去核)、大腹皮等分,水煎服。此方名"二圣散";。 1. 气痢水泻。用诃子十枚,面裹煨熟,去核,研为末,一次服完,稀饭送下。加饭调药末和成丸子服亦可。方中也有加入木香的。又方:用诃子、陈桔皮、厚朴各三两,捣碎,筛过,加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二、三十丸,开水送下。 1. 赤白痢。用诃子十二个,六个生用,六个煨熟,去核焙干,研为末。赤痢用生甘草汤下,白痢用炙甘草汤下。 不止,再服药。 1. 男子下疳。用大诃子烧灰,加入麝香少许,先以淘米水洗患处再搽药,或以荆芥、黄蘖、甘草、马鞭草、葱白煎汤洗亦可。 |
附方 | 诃称勒(诃子0)是成熟的果实。未成熟的果实,即通称的藏青果,亦名西藏橄榄,有利咽、开音的作用,可治咽喉肿痛、声音嘶哑等症。 |
图片 点击 |
释名 | |
气味 | 苦、寒、无毒。 |
主治 | 安神止渴,久服强身。 |
附方 | |
图片 点击 |
释名 | 子蘖、山石榴。 |
气味 | 苦、大寒、无毒。 |
主治 | 去心腹中热气,杀诸虫,治血崩。 |
附方 | |
图片 点击 |
释名 | 烈朴、赤朴、厚皮。树名榛,子名逐折。 |
气味 | 苦、温、无毒。 |
主治 | 1. 脾胃虚损。用厚朴(去皮,切片)、生姜(连皮,切片)二斤,在水五升中同煮干,去姜,焙朴,再以干姜四两、甘草二两,同厚朴一起,在水五升中 煮干,去甘草,焙闰、朴为末加枣肉、生姜同煮熟,去姜,把枣内、药末捣匀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米汤送下。方中再加熟附子亦可。此方名"厚朴煎 丸";。 1. 痰 呕逆。饮食不下。用厚朴一两、姜汁炙黄,研为末,每服二匙,米汤调下。 1. 腹前胀满。用厚朴(制)半斤,甘草、大黄各三两,枣十枚,大枳实五枚,桂二两,生姜五两,加水一培,煎成四升,温服八合。一天服三次,呕吐者再加半夏五合。此名"厚朴七物汤";。 1. 气胀心闷,饮食不下,久患不愈。用厚朴以姜汁炙焦后研为末。每服二匙,陈米汤调下,一天服三次。 1. 反胃、下泻。治方同上。 1. 霍乱腹痛。用厚朴(炙)四两、桂心二两、枳实五枚、生姜二两,加水六升,煎取二升,分三次服下。此方名"厚朴汤 ";。 1. 久痢。用厚朴三两、黄连三两,加水三升,煎成一升,空心细细服下。 1. 大肠干结。用厚朴(生研)、猪脏(煮熟捣烂)和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姜水送下。 1. 尿浑浊。用厚朴(姜汁炙)一两、白茯苓一钱,加水、酒各一碗,煎成一碗,温服。 1. 月经不通。有厚朴三两(炙过,切细),加水三升,煎成一升,分二次空心服下。三、四剂之后,即见特效。方中如桃仁、红花亦可。 |
附方 | |
图片 点击 |
释名 | 片脑、羯婆罗香。膏名婆律香(按:即现在通称的冰片)。 |
气味 | 辛、苦、微寒、无毒。 |
主治 | 1. 目翳。用龙脑末一两,每天点眼三至五次。 1. 风热上攻头目。用龙脑末半两、南蓬砂一两,频繁 两鼻孔中。 1. 头脑疼痛。用龙脑香一钱,卷纸中作成捻子,烧烟熏鼻,吐出痰涎好愈。 1. 风热喉痹。用灯心一钱、黄蘖五分,并烧存性,白矾七分(煅过)、龙脑香三分,共研为末。每服一、二分,吹入喉中患处,有奇效。 1. 中风牙闭。用龙脑香、天南星,等分为还想,每服二、三分,擦牙二、三十遍,口即可开。 1. 牙齿疼痛。用龙脑香、朱砂不各少许擦牙,痛即止。 1. 内外痔疮。用龙脑香一、二分,加葱汁化匀涂搽。 |
附方 | |
图片 点击 |
释名 | 韶脑。 |
气味 | 辛 、热、无毒。 |
主治 | 1. 牙齿虫痛。用樟脑、朱砂等分擦牙、有特效。又方:用樟脑、黄丹、肥皂(去皮核)等分研匀,加蜜调成丸子,塞病齿孔中。 1. 小儿秃疮。用樟脑一钱、花椒二钱、芝麻二两,共研为末涂,搽患处。 1. 脚气肿痛。用樟脑二两、乌头三两,共研为末,加醋、糊做成丸子,如弹子大。每次取一丸,放足心下踏住,再和微火烘脚,脚上盖覆加暖,汗出如涎,即见效。 |
附方 | |
图片 点击 |
释名 | 榉柳、换柳。 |
气味 | 苦、大寒、无毒。 |
主治 | 1. 通身水肿。用榉树皮煮汁每日饮服。 1. 毒气攻腹,手足肿痛。用榉树皮和槲树皮煮汁。浓哪饴糖状,另以桦皮煮浓汁调匀饮服。 1. 双目发红。用榉皮去粗皮,切取二两,古钱七个,同放水一升半中,煎取七合,去渣,乘热洗眼,一天两次。 |
附方 | |
图片 点击 |
释名 | 阿虞、薰渠、哈昔尼。 |
气味 | 辛、平、无毒。 |
主治 | 1. 疝疼痛(败精恶血,结在阴囊,并非一般的偏坠)用阿魏二两,裹在醋和荞麦面作成的饼中,火上煨熟;另用大槟榔二枚,钻孔, 乳行填满,也裹在荞面中煨熟;另用硇砂末一钱,赤芍药一两,各药一起糊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饭前服,酒送下。 1. 脾积结块,用鸡蛋五个、职权魏五分、黄蜡一两,同煎化,分十次空心服,水送下。诸物不忌,腹痛无妨。十日后大便下血即愈。 1. 腹内一般痞块。用阿魏五钱、五灵脂(炒令烟尽)五钱,共研为末,调狗胆汁和成丸子,如黍米大。每服三十丸,空心服唾液送下。忌羊肉醋面。 1. 疟疾寒热。用阿魏、胭脂各一块、如豆大,研匀,调蒜膏敷虎口上。又方:用阿魏、丹砂各一两,共研为末,加米糊和成丸子,如皂角子大。每服一丸,空心服,参汤送下。 1. 牙齿虫痛。用阿魏、臭黄,等分为末,加糊做成丸子,如绿豆在。每取一丸,棉裹纳入齿痛一侧的耳中,有效。 |
附方 | |
图片 点击 |
释名 | 奴会、讷会、象胆。 |
气味 | 苦、寒、无毒。 |
主治 | 1. 湿癣。用芦荟一两、炙甘草半两,共研为末,先以温浆,水洗癣,擦干后敷上药末,有奇效。 1. 小儿脾疳。用芦荟、使君子,等分为末,每服一、二钱,米汤送下。 1. 虫牙。用芦荟研末敷上。 |
附方 | |
图片 点击 |
释名 | 血竭 |
气味 | 甘、咸、平、无毒。 |
主治 | 1. 白虎风(两膝热肿)。用骐竭、硫磺末各一两,每服一钱,温酒送下。 1. 新久脚气。用骐竭、乳香,等分为还想,取木瓜一个,挖一孔,放入药末,再用面包瓜,在砂锅中煮烂,连面捣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温酒送服,忌生冷。 1. 慢惊风。用骐竭末半两、乳香二钱半,同捣匀,煎熔为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一丸,薄荷 煎汤化下(夏月则用人参汤)。 1. 鼻血不止。用骐 竭、蒲黄,等分为末,吹入鼻内。 1. 血痔竭研不敷涂。 1. 刀伤出血,治方同上。 1. 产后血晕(昏不识人或说胡话)。用骐竭一两,研为末。每服二钱,温酒送上。 1. 疮口不收。用骐 末二、三分,麝香少许,大枣(烧灰)半钱,共研为末唾液调匀涂患处。 1. 臁疮不愈。用骐竭敷涂。 |
附方 | |
图片 点击 |
释名 | |
气味 | 辛、苦、平、无毒。 |
主治 | 1. 突然心痛。或时发时止。有安息香研为末,开水送服半钱。 1. 小儿肚痛。用安息香酒蒸成膏,另用沉香、木香、丁香、霍香、八角茴香各三钱,香附子、缩砂仁、炙甘草各五钱,共研为末,以膏和炼蜜调各药做成丸子,如芡子大。每服一丸,紫苏汤化下。此方名"安息香丸";。 1. 关节风痛。用精猪肉四两,切片,裹安息香二两,另以瓶装一层灰。药放灰上,在大为上(火与瓶之间隔一铜板)烧出烟,即将瓶口对痛处熏治,勿令烟散走。 |
附方 | |
图片 点击 |
释名 | 小杨、杨柳。 |
气味 | 柳华:苦、寒、无毒。 柳叶:苦、寒、无毒。 枝及根白皮:苦、寒、无毒。 |
主治 | 柳华: 1. 吐血咯血。用柳絮烙过,研为末,米汤送服一钱。 1. 刀伤血出。用柳絮包敷即可。 1. 脸上脓疮。用柳絮、腻粉等分,调灯 油涂搽。 1. 走马牙疳。用杨花烧存性,加麝香少许涂搽。 1. 大风疬。用杨花四两,捣成饼,贴壁上,干后取下,泡淘米水中一时,取出焙干,研为末,取二两,加白花蛇、乌蛇各一条(去头尾,酒浸 用肉),全蝎、蜈蚣、蟾蜍、雄黄各五钱,苦参、天麻各一两,共研为末,水煎麻黄取汁,与各药同熬,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朱砂为衣。每服五十丸,温酒送下。 一天服三次,以愈为度。 柳叶: 1. 小便白浊。用清明柳叶煎汤代茶,以愈为度。 1. 小儿丹毒。用柳叶一斤,加水一斗,煮取汁三升, 洗患处。一天宜洗七、八次。 1. 眉毛脱落。用垂柳阴干,研为末,放在铁器中加姜汁调匀,每夜涂抹眉部。 1. 无名恶疮。用柳叶或皮,水煎汁。加盐少许洗患睡。 1. 漆疮,用柳叶煎水洗。 枝及根白皮: 1. 黄疸初起。用柳枝煮浓汁半升,一次服下。 1. 脾胃虚弱,食欲不振,病似反胃噎膈。取新柳枝一大把,熬汤,煮小米作饭。加酒、面所饭滚成珠子,晒干,装袋中悬挂通风处。用时,烧滚水随意下米,待米浮起查看无硬心则为米熟。一次吃完。稍久,面和米就会分散了,这样制成的米,名"络索米";。 1. 走注气痛(身上忽有一处如被人打痛,痛处游走不定,有时觉痛和极冷)。用白酒煮杨柳白皮乘热熨痛处。 1. 风毒肿痛。治方同上。 1. 项下瘿气,用柳根(水边露出者)三十斤,加水一斛。煮取一升,泡糯米三斗,加常法酿酒,每日饮服适量。 1. 齿龈肿痛。用垂柳枝、槐白皮、桑白皮、白杨皮等分,煎水,热含冷吐。又方:用柳枝、槐村、桑枝,煎水熬膏,加姜汁、细辛末、芎 末,调匀擦牙。 1. 风虫牙痛。用杨柳白皮一小声含嚼,取汁渍齿根,几次即愈。又方:用柳枝一握,锉碎,加盐少许,浆水煎含,甚效。又方:柳枝(锉细)一升、大豆一升,合炒至豆熟,加清酒三升泡三天后,含漱吐涎。 1. 耳痛有脓。把柳根切细,捣至极烂,封贴痛处,药干即换。 1. 漏疮肿痛。用柳根伸出的红须每日煎水洗。又方:用柳条在罐内烧烟熏痛处。 1. 乳痛初起。用柳根皮捣至极烂,包布中,火上烤热熨患处。布准即换。 1. 反花恶疮(肉翻出如饭粒,根深脓溃)。用柳枝叶三斤,加水五升煎至三升,再熬成糖稀状。每天涂搽三次。 1. 背起丹毒。用柳木灰加水调涂。 1. 汤火灼疮。用柳皮烧灰涂搽。亦可用根白皮煎猪油涂搽。 1. 痔疮如瓜,肿痛如火燎。用柳枝煎浓汤洗后,艾灸三、五壮,大泻脓血即愈。 |
附方 | |
图片 点击 |
释名 | 苏合油、流动苏合香。 |
气味 | 辛,温 |
主治 | 开窃,辟秽,止痛。用于中风痰厥,猝然昏倒,胸腹冷痛,惊痫。 |
附方 | |
图片 点击 |
释名 | 兜娄婆香。 |
气味 | (根)苦、涩、平、无毒。 |
主治 | 头疖肿毒。碾末,麻脂调涂,七日腐落。 |
附方 | |
图片 点击 |
释名 | 白胶香。 |
气味 | 辛、苦、平、无毒。 |
主治 | 1. 吐血、鼻血。用白胶香、蛤粉,等分为末,姜汁调服。 1. 吐血、咯血。用白胶香、铜青各一钱,研为末,放入干柿内,纸包煨熟吃下。又方:用白胶香(切片,炙黄)一两、新棉一两,烧灰为末,每服一钱,米汤送下。 1. 便痈脓血。用白胶香一两,研为末,加麝香、轻粉少许,掺敷患处。 1. 瘰疬软疖。用白胶香一两,化开,以蓖麻子六十四粒研末,加入搅匀,成膏后摊贴患处。 1. 疮不收口。用白胶香、轻粉各二钱,猪油调涂。 1. 恶疮。用白胶香、松香各一两,加麻油、黄蜡各二钱半,一起溶化,再放入冷水中充分调匀,摊贴患处。此方名"水沉金丝膏";。 1. 小儿疥癣。用白胶香、黄蘖、轻粉,等分为末,加羊骨髓调匀敷涂。 1. 大便不通。用白胶香如半枣大一块、鼠粪两枚,共研匀,加水调成挺子,纳入肛内,过一会即可通便。 |
附方 | 白胶香是枫香树的树脂,功能止血、活血、解毒、生肌、止痛。赵学敏在〈本草纳目拾遗〉一书中,增加了枫香树的一项药用部分,即它的干燥的 成熟果实,药名"路路通";,味苦、性平、微涩,能通经利水,除湿热痹痛,治月经不调、周身痹痛、小便不利、腰痛等症(但阴虚内、经水过多及孕妇忌用。) |
图片 点击 |
释名 | 马尾香、天泽香、摩勒香、多伽罗香。 |
气味 | 微湿、无毒。 |
主治 | 1. 口目㖞斜。用乳香烧烟熏病处,以顺其血脉。 1. 急慢惊风。用乳香半两、甘遂半两,共研为末。每服半钱,乳香汤送下。 1. 小儿双目内钓、腹痛。用乳香、没药、木香等分,水煎服。 1. 心气痛。用乳香三两、茶叶四两,共研为末,加冬季鹿血和成丸子,如弹子大。每服一丸,温醋化下。 1. 呃逆不止。用乳香同硫磺烧烟频嗅。 1. 梦遗。用乳香一块,拇指大,卧时细嚼,含至三更时咽下。三、五次即见效。 1. 血淋。取夹石的乳香研为末,米汤送服一钱。 1. 难产催生。用乳香五钱,研为末,加母猪血和成丸子。如梧子大。酒冲服五丸。又方:用乳香、朱砂,等分为末,加麝香少许,酒送服一钱。 1. 风虫牙痛。用乳香细嚼咽汁。又方:用乳香、川椒各一钱,共研细,化蜡和成丸子,塞病齿孔中。又方:用乳香、巴豆,等分研细,化蜡和成丸子,塞孔中。又方:用乳香、枯矾等分,化蜡和成丸子,塞孔中。 1. 漏疮脓血。用白乳香二钱,牡蛎粉一钱,共研为末,加米糕为丸子,塞孔中。 1. 阴茎肿痛。用乳香、葱白等分,捣烂敷涂。 1. 丹毒。用乳香研末,羊脂调涂。 |
附方 | |
图片 点击 |
释名 | 赤柽、赤杨、河柳、雨师、垂丝柳、人柳、三眠柳、观音柳。 |
气味 | (木)甘、咸、温、无毒。 |
主治 | 1. 腹中痞积。用柽构枝煎汤,露一夜。五更时空心饮几次。痞渐消去。 1. 各种风疾。用柽柳枝或叶半斤,切细,加荆芥半斤,以水五升,煮成二升,澄清后,再加白蜜五合,竹沥五合,封入瓶中,放锅内隔水煮过。每服一小碗,一天服三次。 1. 解酒毒。用柽柳枝晒干,研为末,每服一钱,温酒调下。 |
附方 | |
图片 点击 |
释名 | 末药 |
气味 | 苦、平、无毒。 |
主治 | 1. 关节疼痛。用没药末半两、虎胫骨(酥炙,研末)三两,和匀,每服二钱,温酒调下。 1. 筋骨损伤。用米粉四两,炒黄,加入没药、乳香末各半两,酒调成膏,摊贴痛处。 1. 刀伤。用乳香、没药各一钱,以童便半碗、酒半碗,温化服下。 1. 妇女务晕。用没药末一钱,酒送服。 1. 产后恶血。用没药、血竭末各一钱,童便、温酒各半碗,煎开后送服。过一阵再服一次,恶血自下。 |
附方 | |
图片 点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