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名 | |
气味 | 果实:苦、酸、微温、无毒。 核仁:苦、平、无毒。 根白皮(树皮刮去外层皱皮后炙黄入药):大寒、无毒。 |
主治 | 果实:肝病人宜食。 核仁:利小肠,下水气,消浮肿。 根白皮:煮汁服,止消渴,治赤白痢及赤白带;煎水含漱,治齿痛。 |
附方 | |
图片 点击 |
释名 | 甜梅。 |
气味 | (核仁)甘、苦、温、冷、利,有小毒。 |
主治 | 1. 咳嗽寒热。用杏仁半两,去皮尖,在童便中浸七日,取出,温水淘洗,研如泥,加童便三升煎如膏。每服一钱,熟水送下。 1. 上气喘急。有杏仁、桃仁各半两,去皮类,炒研,加水调生面和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十丸,姜蜜汤送下。以微泻为度。 1. 喘促浮肿,小便淋沥。用杏仁一两,去皮尖,熬后磨细,和米煮粥,空心吃二合。 1. 头面风肿。用杏仁捣成膏,调鸡蛋黄涂布上,包头面。药干又涂。七、八次可愈。 1. 偏风不遂,失音不语。生吞杏仁七枚,逐日增加至四十九枚,周而复始。食后饮竹沥,直到病愈。 1. 喉痹痰嗽。用杏仁去皮、熬黄,取三分,加桂末一分,研泥裹含咽汁。 1. 喉热生疮。治方同上。 1. 肺病咯血。用杏仁四十个,以黄蜡炒黄,研青黛一钱加入,捣烂,包在切开的柿饼中,外裹湿纸,煨熟吃下。 1. 血崩。用甜杏仁上的黄皮,烧存性,研为末。每服三钱,空心服热酒送下。 1. 痔疮下血。用杏仁(去皮类及双仁者)加水三升,研磨,滤汁,煎至五成,同米煮粥吃。 1. 耳出脓汁。用杏仁炒黑,捣成膏,裹棉中塞耳内。一天换药三、四次。 1. 鼻中生疮。用杏仁研为末,调乳汁敷涂。 1. 虫牙。有杏仁烧存性,研烂纳虫孔中,人杀虫去风,其痛便止。重者两次可见效。 1. 目中翳遮(但瞳子未破)。用杏仁三升,去皮,面裹作三包,火灰中煨熟,去面,研烂,压去油。每取一钱,加铜绿一钱,研匀点眼。 1. 目生弩肉,或痒或痛,渐掩瞳仁。用杏仁(去皮)二钱半、腻粉半钱,三角匀,以棉裹箸头蘸药点弩肉上。又方:用生杏仁七枚,去皮细嚼,吐于掌中,乘热以棉裹箸头蘸药点弩肉上,不过四、五次可见效。又方:用杏仁研膏,人乳化开,一天点三次。 1. 小儿脐烂成风。用杏仁去皮研烂敷涂。 1. 停食不化,气满膨胀。用红杏仁三百粒、巴豆二十粒,同炒色变,去豆不用,研杏为末,桔皮汤调下。 1. 白癜风。用杏仁连皮尖,每晨嚼几粒擦患处令发赤,临卧时再如法擦一次, 1. 诸疮肿痛。用杏仁去皮,研烂,滤取膏,加轻粉、麻油调搽,极效。 |
附方 | |
图片 点击 |
释名 | 八担杏、忽鹿麻。 |
气味 | 甘、平、温、无毒。 |
主治 | 止咳下气,消心腹逆闷。 |
附方 | |
图片 点击 |
释名 | |
气味 | (生梅、青梅)酸、平、无毒。 (乌梅,即青梅熏黑者)酸、温、平、涩、无毒。 (白梅、盐梅、霜梅,即青梅用盐汁渍者,久则上霜)酸、咸、平、无毒。 |
主治 | 1. 痈疸疮肿。用盐梅烧存性,研为末,加轻粉少许,以香油涂搽患处四围。 1. 喉痹乳蛾。用青梅二十枚、盐十二两,淹五天;另用明矾三两,桔梗、白芷、防风各二两,皂荚三十个,共研为末,拌梅汁和梅,收存瓶中。每取一枚,噙咽津液。凡中风普厥,牙关不开,用此方擦牙,很有效。 1. 泄痢口渴。用乌梅煎汤代茶喝。 1. 赤痢腹痛。用陈白梅同茶、蜜水各半煎服。 1. 大便下血及久痢不止。用乌梅三两烧存性,研为末,加醋煮米糊和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服,米汤送下。 1. 小便尿血。用乌梅烧存性,研为末,加醋、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四十丸,酒送下。 1. 血崩。用乌梅内七枚,烧存性,研末,米汤送服。一天服二次。 1. 大便不通。用乌梅十颗,泡热水中去核,做成枣子大的丸子,塞肛门内,不久好可通便。 1. 霍乱吐泻。用盐梅煎汤细细饮服。 1. 蛔虫上行。出于口鼻,用乌梅煎汤频饮,并含口中好安。 1. 主咳 。用乌梅肉微炒,罂粟壳去筋膜、蜜炒,等分为末。每服二钱,睡时蜜汤调下。 1. 伤寒。用乌梅十四枚,盐五合,加水一升煎取半升,一次服下取吐,吐后须避风。 |
附方 | |
图片 点击 |
释名 | |
气味 | (实)甘、酸、平、无毒。 |
主治 | 生津止渴,清神下气,消酒。 |
附方 | |
图片 点击 |
释名 | 桃枭:桃奴、枭景、神桃。 |
气味 | 核仁:苦、甘、平、毒。 桃枭(桃实在树上经冬不落者):苦、微温、有小毒。 桃花:苦、平、无毒。 桃叶:苦、平、无毒。 茎及白皮(树皮、根皮皆可用,根皮更好):苦、平、无毒。 桃胶(桃树茂盛时,以刀割树皮,久则有胶溢出,采收,以桑灰汤浸泡过,晒干备用):苦、平、无毒。 |
主治 | 核仁: 1. 半身不遂。用桃仁二千七百枚,去皮类及双仁,放好酒一半三升中浸二十一天,取出晒干,捣细作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以原酒送下。 1. 上气咳嗽,胸满气喘。有桃仁三两,去皮尖。加水一程式研汁,和粳米二合煮粥食。 1. 尸疰鬼疰(按:即肺结核)。用桃仁五十枚,研成泥,加水煮取四升取吐。 1. 崩中漏下。用桃核烧存性,研为末,每服一匙,酒送下。一天服三次。 1. 小儿 耳。用桃炒后研细,棉裹塞耳内。 1. 大便不快,里急后得。有桃仁三两(去皮)、吴茱萸二两、食盐一两,同炒熟,去茱萸、食盐,单取桃仁几粒细嚼。 1. 风虫牙痛。用桃仁烧出烟火,然后海外侨胞灭,安放痛齿上咬住。如此五、六次即愈。 桃枭: 1. 疟疾。用桃枭十四枚、巴豆七粒、黑豆一两,研匀,加冷水调成丸子,如梧子大,朱砂为衣。发病日五更服一丸,水送下。服药两次可愈。此方称"家宝通神丸";。 1. 盗汗不止。有桃枭一个,霜梅二个,葱根七个,灯心二根,陈皮一钱,稻根、大麦芽各一撮,加水二盅煎服。 桃花: 1. 大便艰难。用桃花为末,水送服一匙即通。 1. 腰脊作痛。取桃花一斗一升,水二斗,曲六升,米六斗,如常法酿酒。每服一升, 一天服三次。 1. 粉刺。用桃花、丹砂各三两,共研为末。每服一钱,空心服,水送下。一天服三次, 桃叶: 1. 二便不通。用桃圳捣汁半升服(冬季可用桃皮代叶)。 1. 鼻内生疮。用桃叶嫩心捣烂塞鼻内。无叶可用枝代。 1. 身面癣疮。用桃叶捣汁搽。 茎及白皮: 1. 黄疸。有筷子粗细的桃根一小把,切细,煎浓汤,空心一次服完。黄散后,可时时饮清酒一杯,则眼黄易散。忌食热面、猪、鱼等物。 1. 肺热喘急。用桃皮、芫花各二升,加水四升煮成一升。将布巾绞药汁温胸口、四肢等处。 1. 喉痹塞痛。用桃皮煮汁服。 1. 突患瘰疬。取桃树白皮贴疮上,炙二七壮,有效。 1. 热病口疮。用桃枝煎浓汁含漱。 1. 痔痛。用桃根煎汤浸洗。 1. 水肿悄短。用桃皮三斤,去内外皮,加水二斗煮取一斗。以汁一半泡秫米一斗,加一半泡女曲一升,如常法酿酒。每服一合,一天服三次,以体中有热见药效。小便多,是病将愈的迹象。忌食生冷及一切毒物。 1. 妇女闭经(数不通,面色萎黄,唇口青白,腹内成块,肚上筋起,腿胫浮肿)。用桃树根、牛蒡根、马鞭草根、牛膝、蓬 各一斤,锉细,以水三斗煎成一斗,去渣,更以慢煎成饧状收存,每服一匙,热酒调下。 1. 牙疼颊肿。用桃白皮、柳白皮、槐白皮各等分,煎酒热漱,冷即吐去。 桃胶: 1. 虚热作渴。有弹丸大小桃胶一块含口中,止渴。 1. 石淋。用桃木胶如枣大一块,夏以冷水三合,冬以开水三合调服。一天服三次,当有石排出。石尽即停药。" 1. 血淋。用桃胶(炒)、木通、石膏各一钱,加水一碗,煎至七成,饭后服。 1. 产后不痢,里急后重。有桃胶(焙干)、沉香、蒲黄(炒)各等分,研为末。每服二钱,饭前服,米汤送下。 |
附方 | |
图片 点击 |
释名 | |
气味 | (实)咸、温、无毒。 |
主治 | 1. 腰脚无力。取风干的生栗,每晨吃十多粒,再吃猪肾煮粥,必渐转健。 1. 小儿干疮。生嚼栗子敷涂。 1. 小儿口疮。每日吃煮熟大栗,甚效。 1. 鼻血不止。用大栗七枚,刺破,连皮烧存性,待火毒出尽,加麝香少许,研匀。每服二钱,温水送下。 1. 刀斧伤。用大栗研烂敷上。 |
附方 | |
图片 点击 |
释名 | |
气味 | 甘、辛、热、无毒。 |
主治 | 1. 调和胃气。用干枣去核,缓火烤燥,研为末,加少量生姜末,开水送服。 1. 反胃吐食。用大枣一枚去核,加斑蝥一个去头翅,一起煨熟,去斑蝥,空心服,开水送下。 1. 伤寒病后,口干咽痛、喜唾。用大枣二十枚、乌梅十枚,捣烂,加蜜做成丸仓,口含咽汁,甚效。 1. 妇女脏燥(悲伤欲器,精神不正常)。用大枣十枚、小麦一升、甘草二两、合并后每取一两小煎服。此方名"大枣汤";,亦补脾气。 1. 大便燥塞。有大枣一枚去核,加轻粉半钱入枣中,煨熟服,枣汤送下。 1. 烦闷不眠。用大枣十四枚、葱白七根,加水三程式煮成一升,一次服下。 1. 上气咳嗽。用枣二十枚,去核,以酥四两,微火煎,倒入枣肉中渍尽酥,取枣收存。常含一枚,微微咽汁。 1. 肺疽吐血。用红枣(连核烧存性)、面药煎(煅过),等分为还想。每服二钱,米汤送下。 1. 耳聋鼻塞。取大枣十五枚(去皮、核)、蓖麻子三百枚(去皮),一起捣碎,棉裹塞耳鼻,一天一次,经一个多月,即可闻声音和辩香自。先治耳,后治鼻,不可并塞。 1. 诸疮久溃。用枣膏三程式煎水频洗 。 1. 心气痛。一个乌梅二个枣,七枚杏仁一处捣,男酒女醋送下之,在害心疼直到老。 |
附方 | |
图片 点击 |
释名 | 快果、果宗、玉乳、蜜父。 |
气味 | (实)甘、微酸、寒、无毒。 |
主治 | 1. 消渴。用梨捣取汁,加蜜水同熬,收存瓶中。每次以热水或冷水调服,直至病愈。 1. 咳嗽。用好梨去核,捣汁一碗,放入椒四十粒,煎开,去渣,加黑饧一两,待化匀后,细细含咽。又方:用梨一个,刺五十孔。每也放椒一粒,裹一层面在灰火内煨熟,冷定后去椒食梨。 1. 痰喘气急。用梨挖空。装入小黑豆填满,留盖合上捆好,放糠火中煨熟,捣成饼。每日食适量,甚效。 1. 赤目弩肉。取好梨一个,捣取汁,以棉裹黄连片一钱浸嗔中,犯卧点汁入眼。 1. 反胃,药物不下。用大雪梨一个以丁香十五粒刺入。包湿纸几层,煨熟吃下。 1. 蠼螋尿疮。用梨叶汗敷涂,药干即换。 |
附方 | |
图片 点击 |
释名 | 茂 |
气味 | 酸、温、无毒。 |
主治 | 1. 项强筋急,不可转侧。用木瓜二个,取盖去瓤,填入温柔药二两、乳香二钱半,盖严,捆好,蒸烂,捣成膏。每用三钱,以生地黄汁半碗、酒二碗暖化温服。 1. 脚筋挛痛。用木瓜数枚,加酒水各半煮烂,捣成膏乘热贴痛处,外用棉花包好。一天换药三、五次。 1. 霍乱转筋。用木瓜一两、酒一升,煮服。不饮酒者煮汤服。另外还用煎激发热敷足部。 1. 肚肾脾三经气虚(表现为肿满、顽痹、憎寒壮热、呕吐、自汗霍乱吐泻)。用大木瓜四个,切盖挖空待用。一个填入黄芪、续断末各半两, 一个填入苍术、桔皮末各半两,一个填入乌药、黄松节末各半两(黄松节即茯神中心木),一个填入威灵仙、苦葶苈末各半两。各瓜以原盖盖好,浸酒中,然后取出 甑蒸,晒干。三浸、三蒸、三晒,最终捣为末, 以榆皮末加水,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温酒或盐汤送下。 1. 肾虚胀痛。用木瓜三十枚,去皮核,挖空,以甘菊花末青盐末各一斤填满,蒸熟,捣成膏,再加入新艾茸二斤,和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米汤送下。一天服二次。 |
附方 | |
图片 点击 |
释名 | 木桃、和圆子 |
气味 | 酸、涩、平、无毒。 |
主治 | 断痢,去恶 心咽酸。煮汁饮,治霍乱转筋,功与木瓜相近。 |
附方 | |
图片 点击 |
释名 | |
气味 | 酸、甘、微温、无毒。 |
主治 | 温中,下气,消食,止渴,散酒气。 |
附方 | |
图片 点击 |
释名 | 赤瓜子、鼠楂、猴楂、茅楂、羊还球、棠球子、山里果。 |
气味 | 酸、冷、无毒。 |
主治 | 1. 食肉不消防车。用山楂肉四两,水煮食,并饮其汁。 1. 偏坠疝气。用山楂肉、茴香(炒)各一两,共研为末,加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一百丸,空心服,白开水送下。 1. 老人腰痛及腿痛。用山楂、鹿茸(炙),等分为末,加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百丸,一天服二次。 1. 肠风下血。用山楂(已干)研为末,艾汤调下,甚效。 1. 痘疹不快。用干山楂研为末,开水送服。疹即出。又方:用山楂五个,酒煎,加水温服。 |
附方 | |
图片 点击 |
释名 | 来禽、文林郎果。 |
气味 | 酸、甘、温、无毒。 |
主治 | 1. 水痢不止。用林檎半熟者十枚,加水二升,煎成一升,连林檎一起吃下。 1. 小儿下痢。用林檎、构子同捣汁,任意饮服。 1. 小儿闪癖(头发竖立,发黄,全身瘦弱)。用干林檎脯研为末和醋涂患处。 |
附方 | 林檎即现在通称的花红。 |
图片 点击 |
释名 | |
气味 | 烘柿:甘、寒、涩、无毒。 白柿、柿霜:甘、平、涩、无毒。 乌柿:甘、温、无毒。 柿蒂:涩、平、无毒。 |
主治 | 烘柿: 1. 肠风下血。用白柿烧灰,水送服二钱。 1. 小便血淋。有干柿三枚,烧存性,研为末,陈米汤送服。 1. 热淋涩痛。用干柿、灯心等分,水煎,每日饮服。 1. 小儿秋痢。有以粳米煮粥,熟时加入干柿末,再煮开两,三次吃下。 1. 反胃吐食。用干柿三枚,连蒂捣烂,酒送服,甚效。不能同时服其他药物。 1. 痰嗽带血。用大柿饼饭上蒸熟,批开,每用一枚掺青黛一钱,临卧时服,薄荷汤送下。 1. 耳聋鼻塞。用干柿三枚,细切,以粳米三合、豆豉少许煮粥。每日空心服下。 1. 臁疮。用柿霜、柿柿蒂等分,烧过,研末敷涂。甚效。 1. 中桐油毒。吃干柿饼可解。 乌柿:杀虫,疗刀伤火伤,生肉止痛。服药口苦及呕逆乾,食少许即止。 柿蒂:呃逆不止。用柿蒂、丁香各二钱,生姜五片,水煎服。或将两药研不还想,开水冲服亦可。此方名"济生柿蒂散";。一方:再加人参一钱。一方:再加良姜、甘草等分。一方:再加工厂青皮陈皮。一方:再加半夏生姜。 柿木皮: 1. 下血。用柿木皮晒、焙,研末,米汤送服二钱。两服可止。 1. 汤火疮。用柿木皮烧灰,调油敷涂。 柿:涩下焦,健脾胃,消宿血。 柿根:血崩、血痢、下血。 |
附方 | |
图片 点击 |
释名 | 若榴、丹若、金罂。 |
气味 | 甘石榴:苦、酸、温、涩、无毒。 酸石榴:酸温、涩、无毒。 酸榴皮:酸、温、涩、无毒。 酸榴根:酸、温、涩、无毒。 |
主治 | 甘石榴:咽喉燥渴,杀虫。 酸石榴: 1. 肠滑久痢。有石榴一个,煅烟尽,出火毒一夜,研为末,以酸榴一块煎汤送下,神效无比。此方名:"黑神散";。 1. 久泻不止。治方同上。 1. 小便不禁。用酸石榴烧存性,无石榴时,可用枝烧灰代替。每服二钱,用柏白皮切、焙四钱,煎激发一碗,加入榴灰再煎至八成,空心温服。晚上再服一次。 酸榴皮: 1. 赤白痢下。用酸榴皮炙黄为末,加枣肉或粟米饭和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服,米汤送下。一天服三次,如觉寒滑,可加附子、赤石脂各一倍。 1. 久痢久泻。用陈酸榴皮,焙、研为末。每服二钱,米汤送下。有特效。 1. 疔肿恶毒。以针刺肿毒四围,疮上盖石榴皮,四围贴一圈面,艾灸患处,以痛为度。灸后在疔上撒榴末,包裹好,隔夜能将诃根拔出。 1. 肚子肚生疮(黄水浸淫,痒痛溃烂)。用酸榴皮煎汤,冷定后,每日搽洗,直至病愈。 酸榴根: 1. 蛔虫病。有酸榴根一把,洗锉,加水三升煎取半碗,五更时温服尽,当打下虫一大团,虫患自此根绝。可食粥补身体。 1. 女子经闭。用酸榴根一把炙干。加水二大宛浓煎为一碗,空心服。未通再服。 1. 赤白下痢。治方同上。 |
附方 | |
图片 点击 |
释名 | |
气味 | 橘实:甘、酸、温、无毒。 黄橘皮:(红皮、陈皮)辛、苦、温、无毒。 青橘皮:苦、辛、温、无毒。 橘核:苦、平、无毒。 橘叶:苦、平、无毒。 |
主治 | 橘叶:消肿散毒。治肺痈、乳痈、胁痛。 橘核: 1. 腰痛。用橘核、杜仲各二两,炒、研为末。每服二钱,盐酒送下。 1. 小肠疝气及阴核肿痛。用橘核五钱,炒、研为末,老酒煎服,或加酒、糊做丸服。 橘瓤上筋膜(橘络):口渴吐酒。炒熟煎激发饮,甚效。(按:现用以治痰滞经络、咳嗽、胸胁作等症。) 青橘皮: 1. 酒食后饱满。用青橘皮一斤,分作四分:四两用盐汤泡,四两用百沸汤泡,四两用醋泡,四两用酒泡。三日后取出,去白切丝,以盐一两炒至微焦,研为末。每服二钱,用茶末四分,水煎温服。此方名"快膈汤";。 1. 理脾快气。用青橘皮一斤,晒干,焙过,研为末,加甘草末一两、檀香末半两,和匀收存。每用一、二钱,放一点盐,开水送服。 1. 健胃解酒。用青皮一斤,泡去甘味,去瓤炼净,加盐五两、炙甘草六两、舶茴香四两、甜水一斗,共煮,不断搅拌,水尽后,以慢火把药焙干,去掉甘草、茴香,只取青皮收存,每于饭后嚼服数片,有益脾胃。 1. 疟疾疾寒热。用青皮一两烧存性,研为末,发病前以温酒送服一钱,临发时再服一次。 1. 乳癌(乳房内有核如指头,不痛不痒,五、七年成痈,名乳癌)。用青皮四钱,加水一碗半煎成一碗,徐徐服下。一天服一次,或用酒送服亦可。 1. 耳出汁。用青皮烧过。研为末,包棉中,塞耳内。 1. 唇燥生疮。用青皮烧过,研为末,调猪油涂搽。 黄橘皮: 1. 湿痰停滞,咳嗽唾稠粘。用武汉橘皮半斤,放砂锅内,下盐五钱,化不淹过煮干;另用粉甘草二两,去皮蜜炙,二味共研为末,加蒸饼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百丸,开水送下。此方名"润下丸";。 1. 脾气胀满。用橘皮四两、白术二两,共研为末,加酒、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饭前服,木香汤送下。一天服三次。此方名"宽中丸";。 1. 伤寒及一切杂病,干呕,手足逆冷。用橘皮四两、生姜一两,加水二升,煎取一升,徐徐饮服。此方名"橘皮汤。"; 1. 霍乱吐泻(不拘男女,但有一点胃气存者,服之再生)。用广陈皮(去白)五钱,、真藿五钱,加水二碗,煎成一碗,时时温服。又方:用陈皮末二钱,开水送服。不省人事者可灌服,同时烧砖渍醋,乘热包布中放在心下熨按好复苏。 1. 反胃吐食。用橘皮(壁土炒香)研为末,每服二钱。以生姜三片,枣肉一枚,加水二盅,煎成一盅温服。 1. 痰膈气胀。用陈皮三钱,水煎热服。 1. 突然失声。用橘皮半两,水煎徐饮。 1. 经年气嗽。用橘皮、神曲生姜(焙干),等分为末,蒸饼和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五十丸,饭后,临星时各服一次。有人因久嗽服此方,结果不但这个病治好了,连原患的膀胱气也治好了。 1. 化食消痰。有橘皮半两微熬,研为末,水煎代茶,细细饮服。 1. 大砀秘塞。用陈皮连白,酒煮过,焙干,研为末。每服二钱,温酒送下。 1. 风痰麻木。用橘红一斤,水五碗,煮烂去渣打,再煮至一碗,一次服下。取吐为愈,不吐,可加瓜蒂末。 1. 疟疾疾。用橘皮(去白,切)在生姜自然汁中浸泡一夜,取出熬煮,再焙干研末。每服三钱,以陈枣十个,加水一碗,煎成半碗,于发病前送下,同时吃枣。 1. 产后尿闭。用陈皮一两,去白,研为末。每服二钱,空心服,温酒送下,一服即通。 1. 乳痈(未成者即散,已面者好溃,痛不可忍乾好不疼)。用陈橘皮,泡开水中,去白,晒干,加面炒至微黄,研为末,每服二钱,以麝香调酒送下。初发者一服见效。名"橘香散。"; 1. 耳出汁。用陈皮烧过,研为末,取一钱,加麝香少许,每日掺敷。此方名"立效散。"; 1. 趾高气扬甲嵌肉,步履困难。用浓煎陈皮汤浸泡患处,甲肉自离,轻手将甲剪去,以虎骨末敷之即安。 |
附方 | |
图片 点击 |
释名 | 木奴。 |
气味 | 甘、大寒、无毒。 |
主治 | 利肠胃中热毒,利小便,治难产。 |
附方 | |
图片 点击 |
释名 | 金毯、鹄壳。 |
气味 | 酸、寒、无毒。 |
主治 | 洗去酸汁,切细,用盐,蜜调产,煎好收存,止恶心,去胃中浮风恶气。 |
附方 | |
图片 点击 |
释名 | 条、壶柑、自橙、朱栾。 |
气味 | 酸、寒、无毒。 |
主治 | 消食,解酒毒,去肠胃中恶气。 |
附方 | |
图片 点击 |
释名 | 香橼、佛手柑。 |
气味 | (皮瓤)辛、酸、无毒。 |
主治 | 煮酒饮,治痰气咳嗽,煎汤,治心下气痛。 |
附方 | |
图片 点击 |
释名 | |
气味 | 实:甘、酸、平、无毒。 叶:苦、平、无毒。 |
主治 | 实:止渴下气,利肺气,止吐逆。 叶: 1. 肺热咳嗽。有枇杷叶、木通、款冬花、紫菀,杏仁、桑白皮各等分,大黄减半,共研为末,加蜜做成丸子,如樱桃大。饭后和临卧时各含化一丸,很见效。 1. 反胃呕哕。用枇杷叶(去毛,炙)、丁香各一两,人参二两。每服三钱,加水一碗、姜三惩煎服。 1. 鼻血不止。用枇杷叶去毛,焙、研为末。每服一、二钱,茶送下。一天服二次。 1. 酒齄赤鼻。用枇杷叶、枇杷子等分为末。每服二钱,温酒调下。一天服三次。 1. 痔疮肿痛。用枇杷叶(蜜炙)、乌梅肉(焙),共研为末。先以乌梅汤洗过患得,然后药末敷上。 |
附方 | |
图片 点击 |
释名 | 求。 |
气味 | (实)酸、甘、温、无毒。 |
主治 | 1. 下痢不止。用杨梅烧过,研为末,每服二钱,米汤送下。一天服二次。 1. 头痛不止。用杨梅为末,以少许 入鼻取嚏,有效。 1. 一切损伤止血生肌。用盐藏杨梅和核捣如泥,做成小块收存。凡遇破伤,好以小块研末敷涂,甚效。 1. 恶疮疥癣。用杨梅树皮及根煎汤洗。 1. 牙痛。用杨梅树皮及根煎水含漱。 |
附方 | |
图片 点击 |
释名 | 莺桃、含桃、荆桃。 |
气味 | 甘、热、涩、无毒。 |
主治 | 调中、益脾、止痢。 |
附方 | |
图片 点击 |
释名 | 白果、鸭脚子。 |
气味 | (核仁)甘、苦、平、涩、无毒。 |
主治 | 1. 寒嗽痰喘。用白果七个煨熟以熟艾作成七丸,每果中放入艾丸一颗,纸包再次煨香,去艾吃下。 1. 哮喘痰嗽。用白果五个、麻黄二钱半、甘草(炙)二钱,加水一杯半,煎至领先成,临星时服。此方名"鸭掌散";。又方:白果二十一个 (炒黄),麻黄三钱,苏子二钱,款冬花、法半夏、桑白皮(蜜炙)各二钱,杏仁(去皮尖)、黄芩(微炒)各一钱半,甘草一钱,加水三杯,煎成二杯,随时分作 二次服下,不用姜。 1. 咳嗽失声。用白果仁四两,白茯苓、桑白皮各二两,乌豆半升(炒),蜜半斤,一起煮熟,晒干为还想,以乳汁半碗拌湿,九蒸九晒,做成丸子,如绿豆大,每服三、五十丸,开水送下。极效。 1. 小便频数。用白果十四枚,一半生,一半煨,食之有效。 1. 小便白浊。用生白果仁十枚,擂水服。一天服一次。病愈为止。 1. 赤白带下。用白果、莲肉、江米各五钱,胡椒一钱半,共研为末,以乌云骨鸡一只,去肠填药,瓦器煮烂,空心服下。 1. 肠风下血。用白果煨熟,出火气后,米汤送服。 1. 虫牙。用生白果每饭后嚼一、二个,有效。 1. 手足皲裂。用生白果嚼烂,每夜涂搽。 1. 头面癣疮。用生白果仁切断,频频搽患处,直至病愈。 1. 乳痈溃烂。用银杏仁半斤,以四两研酒服,以四两研敷患处。 |
附方 | |
图片 点击 |
释名 | 羌桃、核桃。 |
气味 | (核仁)甘、平、温、无毒。 |
主治 | 1. 肾亏溢精。用胡桃肉、白茯苓各四两,附子一枚(去皮切片),与姜汁、蛤粉一起,焙干研末,加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米汤送下。 1. 小便频数。用胡桃煨熟,卧时嚼服,温酒送下。 1. 石淋。用胡桃肉一升,细米煮,另煮浆粥一升,一并服下。 1. 痰喘嗽,临卧时嚼服胡桃肉三颗、生姜三惩,喝几口开水,再服胡桃和生姜如上数。次日即可痰消防车嗽止。 1. 老人喘嗽,星卧不得。用胡桃肉(去皮)、杏仁(去皮尖)、生姜各一两,研为膏,加炼蜜少许,和丸如弹子大。每卧时嚼服一丸,姜汤送下。 1. 多锒酸物,齿不着力。细嚼胡桃即解。 1. 赤痢不止。有适用桃仁、枳壳各七个,无蛀皂角一个,新瓦上烧存性,研为细末,分作八服。每临卧时一服,二更一服,五更一服,荆芥茶送下。 1. 血崩不止。用胡桃仁五十枚,灯上烧存性,研作一服,空心时以温酒调下。 1. 小肠气痛。用胡桃一术,烧为研末,热酒送服。 1. 一切痈肿(未成脓者)。用胡桃十个,煨熟去壳,加槐花一两,研末捣匀,热酒调服。 1. 小儿头疮。用胡桃和皮,灯上烧存性盖碗中出火毒后,加轻粉少许,调生油涂,几次即愈。 1. 火烧成疮。用胡桃仁烧黑研敷。 |
附方 | |
图片 点击 |
释名 | |
气味 | (仁)甘、平、无毒。 |
主治 | 益气力,实肠胃。 |
附方 | |
图片 点击 |
释名 | 胡榛子、无名子。 |
气味 | (仁)辛、温、涩、无毒。 |
主治 | 腰冷,肾虚萎弱,止痢。木皮煎汁洗浴,可治阴囊湿痒。 |
附方 | |
图片 点击 |
释名 | 橡斗、皂斗、栎 、柞子、茅、栩。 |
气味 | 实:苦、微温、无毒。 斗壳:涩、温、无毒。 木皮:苦、平、无毒。 |
主治 | 实: 1. 下痢。用橡实二两、楮叶(炙)一两,共研为末,每服一钱,饭前服,乌梅汤调下。 1. 血痢。治方同上,加缩砂仁半两。 1. 下痢脱肛。用橡斗了烧存性,研为末,调猪油敷涂。 1. 石痈(痈如石,不作脓)。用橡子一枚,在青石上磨醋,取滇涂痈,药干即换。十多次后痈渐消。 斗壳: 为散及煮汁服,止肠风,崩中带下、冷热泻痢。 木皮、根皮:止水痢,消瘰沥。煎水洗,治恶疮肿痛。 |
附方 | |
图片 点击 |
释名 | 槲栎、朴樕、大叶栎、栎橿子。 |
气味 | 仁:苦、涩、平、无毒。 橡槲若:甘、苦、平、无毒。 槲木皮:苦、涩、无毒。 |
主治 | 仁:蒸煮作粉,涩肠止痢,功同橡子。 槲若: 1. 突然吐血。用槲叶研为末,每服二钱,加水一碗煎至七成,连渣吞服。 1. 肠风血痔。用槲叶捣汁一小碗,一次服下即止。 1. 肠风血痔,用槲叶(微炙,研末)一钱,槐花(炒,研末)一钱,米汤调服。未效。再服。 1. 冷洒、阴茎痛。有槲叶研末,每服三钱,加水一碗,葱白七寸,煎至六成,去渣,饭前温服,一天服二次。 1. 孩子淋疾。用槲叶三片,煎汤服一小酒杯,小便即下。 1. 腋下狐臭。用槲叶三升,切细,水煮浓汁洗腋下。洗后,以苦瓠壳烧烟熏,再用辛夷、细辛、杜衡共研为末,醋泡一夜后敷涂。 槲木皮: 1. 久痢。用槲白皮(姜汁炙五次)一两、干姜(炮)半两,共研为末,每服二钱,米汤送下。 1. 久疮。用槲木皮一尺,阔六寸,切细,以水一斗煮取五升,加白沙糖十挺,再煎成一升,分三次服,取吐渐愈。 |
附方 | |
图片 点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