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tao 2023年10月01日
  • 新媒体

草部(03-2)

释名
气味(实、苗、叶)辛、温、无毒。
主治1. 霍乱烦渴。用蓼子一两、香豉二两,每服二凶,水煎服。 1. 胃冷不能饮食,冬卧脚冷,秋日取蓼晒干,用六十把,加水六石煮成一石,去滓,拌米饭造酒。酒熟后,每日饮适量。十天以后,眼明气壮。这样制成的酒,称为"蓼汁酒";。 1. 肝虚转筋,吐泻。用蓼茎、叶泻。用蓼茎、叶切三合,加水一碗、酒三合煎成四合,分二次服。 1. 小儿冷痢。用蓼叶捣汁服。
附方
图片

点击
放大

GangMu70_1
荭草
释名游龙、石龙、天蓼、大蓼。
气味(实)咸、微寒、无毒。
主治消渴、去热、明目益气、亦治瘰疬、痞块。荭草的花能散血、消积、止痛。
附方
图片

点击
放大

GangMu70_2
水蓼
释名虞蓼、泽蓼。
气味(茎、叶)辛、无毒。
主治1. 蛇咬伤。用水蓼茎、叶捣敷。 1. 脚气肿痛成疮。用水蓼汁搽洗。
附方
图片

点击
放大

GangMu70_3
马蓼
释名大蓼、墨记草。
气味(茎、叶)辛、温、无毒。
主治杀肠中寄生虫。
附方
图片

点击
放大

GangMu70_4
闾茹
释名离娄、掘据、白色者名草闾 茹。
气味(根)辛、寒、有小毒。
主治1. 痈疽肿痛。用闾 茹一两,研为末,每服一匙,温水送下。 1. 疥疮。用闾 茹研为末,加轻粉、香油调匀敷涂。 1. 伤寒咽痛(毒气上攻发肿)。用指甲大小的闾 茹一块,放口中嚼汁咽下。
附方
图片

点击
放大

GangMu70_5GangMu70_5_2
大戟
释名邛钜、下马仙。
气味(根)苦、寒、有小毒。
主治1. 水肿喘包。用大戟(炒)二两、干姜(炮)半两,共研为末,每服三钱,姜汤送下。以大小便通畅为度。 1. 水病肿满。用大戟、当归、橘皮各一两,切碎,加水二升,煮取七俣,一次服下,病重者,再服一次可愈。病愈后,一年之内须慎饮食,不吃刺激性大的东西。 1. 水肿腹大(或遍身浮肿)。用枣一半,放锅内,上面盖着大戟的根、苗,加不加盖煮熟,随时取枣吃下,枣尽病愈。又方:大戟、白牵牛、木香,等分为末。每取一钱,纳入剖开的猪肾中,用湿纸包好煨熟,空心吃下。 1. 牙痛。把大戟放口中齿痛处,咬定。止痛效果好。
附方
图片

点击
放大

GangMu71_1
黄药子
释名木药子、大苦、赤药、红药子。
气味(根)苦、平、无毒。
主治1. 项瘿。用黄药子一斤,洗净,锉细,泡酒一斗,每日早晚饮酒一杯。忌一切毒物,并须戒怒。 1. 咯血、吐血。用蒲黄、黄药子,等分为末,放手掌上,频频舐食。又方:用黄药子、汉防已各一两,共研为末。每服一钱,饭后服,小麦汤调下。一天服二次。 1. 天泡水疮。用黄药子研末涂搽。 1. 天泡水疮。用黄药子研末涂搽。
附方
图片

点击
放大

GangMu71_2
山豆根
释名解毒、黄结、中药。
气味甘、寒、无毒。
主治1. 急黄。用山豆根末,水送服二钱。 1. 赤白痢。用山豆根末,加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服,白开水送下。三服后即可止痢。 1. 水盅腹大,皮肤变黑。用山豆根研为末,酒送服二钱。 1. 头风热痛。用山豆根末,调油涂两太阳。 1. 牙龈肿痛。用山豆根一片,含在痛处。 1. 喉中发痈。用山豆根磨醋,噙口中。病重不能言语者,不断地以鸡毛扫药汁入喉,引出涎水,即可言语。 1. 疥癣。用腊猪油调山豆根末涂搽。 1. 喉风(牙关紧闭,水米不下)。用山豆根、白药等分,水煎噙咽。
附方
图片

点击
放大

GangMu71_3
泽漆
释名漆茎、猫儿眼睛草、绿叶绿花草、五凤草。
气味(茎、叶)苦、微寒、无毒。
主治1. 咳嗽上气、脉沉。用泽漆三斤,加水五斗,煮取一斗五升,去渣,汁中再加半夏半升,紫参、白前、生姜各五两,甘草黄芩、人参、桂心各三两,最后煎成药汁五升。每服五合,一天服三次。 1. 心下伏瘕(大如杯,不能进食)。用泽漆四两,大黄、葶苈各三两,捣烂筛细,加蜜成丸,如梧子大。每服二丸,一天服三次。 1. 水所蛊病(按:此病的病象是腹满,湍息、浮肿)。用泽漆晒干,研为末,加枣肉和成丸子,如弹子大。每服二丸,白开水送下。一天服二次。如腹中觉暖、小便通畅,即为服药见效。 1. 脚气赤肿,走路疼痛。用泽漆鹭鸶藤、蜂窠,等分为末。每取一两,加水五碗煎成三碗,熏洗痛处。 1. 牙痛。用泽漆研为末,开水泡汁漱口。 1. 瘰疬。用泽漆一、二捆,加水二桶,熬成一桶。去渣,再熬成膏一碗,收存瓶中。用时先以椒、葱、槐枝把患处洗净,然后用膏涂搽,几次之后好可见效。 1. 癣疮。用泽漆晒干,研为末,调油涂搽。
附方泽漆是利水的名药,功效很象大戟,但泽漆的茎叶煮熟之后便没有毒,因此更宜推广利用。
图片

点击
放大

GangMu71_4
白蔹
释名白草、白根、兔核、猫儿卵、昆仑。
气味(根)苦、平、无毒。
主治1. 疔疮初起。用水调白蔹末涂搽。 1. 一切痈肿。用白蔹、赤小豆、网草,共研为末,加鸡蛋白调匀涂搽。又方:用白蔹二分、藜芦一分,共研为末,酒调涂搽。一天三次。 1. 脸上粉刺。用白蔹二分、藜芦一分,共研末,酒调涂搽。一天三次。 1. 冻耳成疮。用白蔹、黄蘖,等分为末,加生油调匀搽耳。 1. 汤火伤。用白蔹研末敷涂。 1. 风痹筋急。用白蔹二分、熟附子一分,共研为末。每服一小撮,酒送下。一天服二次。以身中暖和为度。忌食猪肉、冷水。
附方
图片

点击
放大

GangMu71_5
甘遂
释名白泽、主田、鬼丑、陵泽、甘泽、重泽、苦泽
气味(根)苦、寒、有毒。
主治1. 水肿腹满。用甘遂(炒)二钱二分、牵牛一两半,共研为末,煎为水剂,随时服用。 1. 身面浮肿。用甘遂二钱,生研为末,放入猪肾中,外包湿纸煨熟吃下。每日吃一次至四、五次。如觉腹鸣,小便亦通畅,即是见效 1. 肾水流注(腿膝挛急,四肢肿痛)。用上方加木香四钱,每用二钱,煨熟,温酒嚼下。泻下黄水为验。 1. 大小便不通用甘遂五钱(半生半炒)、胭脂坏了十文,共研匀。每服一钱,加白面四两,和水做成面片,煮熟淡食。待大小便通畅后,再服平胃散加熟附子,每取二钱煎服。 1. 水鼓气湍。用甘遂、大戟各一两,慢火炙后,共研为末。每取二、三分,加水半碗,煎开几次,待温服下。不过十服见效。 1. 脚气肿痛。和甘遂半两,木鳖子仁四个,共研为末。每取四钱,放入猪肾中,湿纸包好煨熟,空心吃,米汤送下。不过十服见效。 1. 疝气偏肿。用甘遂、茴香,等分为末。每服二钱,酒送下。 1. 痞症(发热、盗汗、胸背疼痛)。用甘遂包在面中,放浆水内煮十沸,去面。把甘遂在微火上炒黄,研为末。大人每服三钱,小儿每服一钱,临星时服,冷蜜水送睛。忌油腻鱼肉。 1. 消渴。用甘遂(麸炒)半两、黄连两,共研细,加蒸饼做成丸子,如绿豆大。每服二丸,薄荷汤送下。忌甘草。 1. 风痰迷心癫痫。用甘遂二钱,研为末,放在猪心里。缚紧 ,纸懈,煨熟。取药出,加辰砂末一钱,分成四份。每服一份,半用过的猪心煎汤调下。以大便下恶物为效,否则须再次服药,此方名"遂心丹";。 1. 小儿马脾风(风热喘促,闷乱不安)。用甘遂(包面中,煮过)一钱半、辰砂(水飞)二钱半、轻四化建设少许,共研为末。服时,先取少许浆不,滴入一为油,然后放药末二、三分在油上。等药下沉,去浆灌服。此方名"无价散";。 1. 麻木疼痛。用甘遂二两、蓖麻子仁四两、樟脑一两,共捣作饼,贴患处。此方名"万灵膏";。内服甘草汤。 1. 突然耳聋。用甘遂半寸。棉裹插耳内,口中嚼少许甘草。
附方
图片

点击
放大

GangMu72_1


续随子
释名千金子、千两金、菩萨豆、拒冬、联步。
气味辛温、有毒。
主治1. 小便不通。用续随了(去皮)一两、铅丹半两,同炒,加蜜捣成团,装瓶中,埋阴焉得虎子。春末前取出,研为末,加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二、三十丸,木通汤化药送下。如病急,亦可临时合药。 1. 水肿。用续随子一两,去壳,研细,压去油,再研细,分作七付,每治一人有一付。男子有酒下,女子用荆芥汤下。五更现服,不久,腹泻,但天大亮后泻自停。可另服厚朴汤补身体,习盐、醋一在昊,病即不复发。 1. 症块。用续随子三十枚、腻粉二钱、青黛(炒)一钱,共研为末加糯米饭和成丸子,如芡子大。每服一丸,打破,以大枣一枚烧熟,去皮核后,和药一起嚼烂,冷茶送下。半夜后泻出积聚恶物即见药效。 1. 蛇咬伤。用续随子仁七粒、重台六分,捣烂,筛过,制成散剂,酒送服一匙,另用唾液调药末涂伤处。
附方
图片

点击
放大

GangMu72_2


莨菪
释名天仙子、横唐、行唐。
气味(子)苦、寒、无毒。
主治1. 突发颠狂。用莨菪三升,研细,在一升酒中泡几天。去渣,煎成浓汁。一天内分三次饮完。如觉头中似有虫行,额部及手脚现红点,即是病快要好的现象。 1. 风痹厥痛。和莨菪三钱(炒),大草乌头、甘草各半两,五灵脂一两,共研为末。加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以螺青为衣。每服十丸,男子用菖蒲酒送下,女子用芫花汤送下。 1. 久咳不止(痰有脓血)。用莨菪子五钱,先煮后炒,研细,加酥油如鸡收蛎的量,大枣七枚,同煎至油尽。取枣日食三枚。又方:取莨菪子三撮吞服,一天服五、六次,极验。 1. 长期水泻。用干枣十个,去核,填入莨菪子,扎定,烧存性。每服一钱,粟米汤送下。 1. 赤白痢。用大黄(煨)半两、莨菪子(炒黑)一撮,共研为末。每服一钱,米汤送下。 1. 肠风下血。用莨菪子一升,晒干、捣烂、筛细;生姜半斤,取汁;同入银锅中加二升。一起煎成浓糖稀状,再倒入酒五升,慢火上进一步煎浓,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天早晨用酒送服三丸,视病情可增至五、七丸。安服有微热。勿惊异,病重的人服过三日,当有下泻病愈后,泻亦止。 1. 脱肛不收。用莨菪子炒过,研为末,敷患处。 1. 风牙虫牙。用莨菪子一撮,放在小口瓶内烧类。以小管引烟入病齿处。又方:把莨菪子装入瓶内,热汤淋药得气,吸入口中,药冷即换。有涎出,可吐去。 1. 风毒咽肿或瘰疬咽肿,吞水不下。用莨菪子研为末,每服两小匙,水送下。极效。 1. 乳痈坚硬。用新莨菪子半匙,清水一碗磅服。注意不得把药嚼破。 1. 恶疮似癞,长期不愈。用莨菪子烧存性,研为末,敷患处。 1. 跌打损伤。用莨菪子三工业区末,加羊油调涂伤处。
附方
图片

点击
放大

GangMu72_3


土茯苓
释名土萆解、刺猪苓、山猪粪、草禹余粮、仙遗粮、冷饭团、硬饭、山地栗。
气味(根)甘、淡、平、无毒。
主治1. 梅毒。用土茯苓四两、皂角子七个,煎水代茶饮。 1. 骨挛痈漏(筋骨疼痛,溃烂成痈,积年累月,终身成为废疾)。用土茯苓一两,有热加黄苓、黄连,气虚加四君子汤,血虚加四物汤,煎水代茶饮。又方:用土茯苓四两、四物汤一两、皂角子七个、川椒四十九粒、灯心七根,煎水代茶饮。 1. 瘰疬溃烂。用土茯苓切片,或研为末,水煎服,或加在粥内吃下。多吃为好。
附方
图片

点击
放大

GangMu72_4


蓖麻
释名
气味(子)甘、辛、平、有小毒。
主治1. 半身不遂,失音不语。取蓖麻子油一升、酒一斗,在铜锅中煮熟,细细服下。 1. 口目歪斜。用蓖麻子仁捣成膏,左边斜则贴右,右边斜则贴左。有效。 1. 风气头痛。用乳香、狎麻仁等分,捣成饼,贴太阳穴。又方:蓖麻仁半两、枣肉十五枚,捣涂纸上,卷 成筒子插入鼻中,有清鼻滋流下即愈。 1. 鼻塞不通。用蓖麻子仁二十粒、在枣(去皮)一枚、捣匀,棉裹塞鼻中。一天换药一次。三十天以后,鼻通,嗅觉恢复。 1. 急性喉痹,牙关咬紧。用蓖麻仁研烂 ,纸卷作筒,烧出烟,熏吸喉部,此方名"圣烟筒";。 1. 咽中疮肿。用蓖麻子仁一枚、朴硝一一,同研细,新汲水送服,连进二、三服,很见效。 1. 水气胀满。用蓖麻子仁研细,加水得三合,清晨一顿服尽,中午有青黄水排出。身体强壮的人,蓖麻子可服五粒。 1. 脚气病。用蓖麻子七烂,去壳,研烂,同苏合香调匀贴足心,痛即止。 1. 小便不通用蓖麻仁三烂,研细,包成纸捻,插入尿道,即通。 1. 子宫脱出。有蓖麻子仁、枯矾、等分为末,铺纸上,把子宫托入;同时以蓖麻子仁十四枚,研成膏涂顶心。 1. 催生下胎(不拘生胎死胎)。用蓖麻子二个、巴豆二个、麝香一分,共研匀,贴脐上并足心。 1. 一切毒肿。用蓖麻子仁捣烂,敷患处。 1. 疠风(鼻塌下,手指弯曲,指节疼痛,渐至断落)。用蓖麻子一两,去皮,黄连一两,锉如豆大,同泡在水一升中,几日后,取蓖麻子一枚 劈破,以泡药的水送服。以后蓖麻子有得每次可增到四、五枚。肚子稍泻,并不碍事,泡药的不用完后,可添加新水。两月肥后,试吃大蒜猪肉。用如不发病,即服 药已经收效。如仍发病必继续服药。 1. 瘰疬结核。用蓖麻子炒,去皮,每睡时服二、三枚,有效。但一生不可再吃炒豆。 1. 肺风面疮(起白屑或微有赤疮)。用蓖麻子仁五十粒,白果、枣各三个、瓦松三钱、皂角一个,共捣烂,做成团子,用以洗面。 1. 脸上雀斑用蓖麻子仁、蜜陀僧、硫磺和呈钱,共研为末。以羊脑髓和匀,每夜敷斑上。 1. 突然耳聋。用蓖麻子一百个,去壳与大枣十五枚,一起捣烂,稍加人乳,做成锭子。用时取一枚裹棉花中塞耳内。一天换药一次。以二十日病愈。 1. 汤火伤。用蓖麻子仁蛤粉,等分为末,汤伤以油调搽,火灼以水调搽。
附方蓖麻叶:有毒,能治脚气风肿,止鼻血,亦治痰喘咳嗽
图片

点击
放大

GangMu72_5
常山
释名恒山、互划、鸡屎草、鸭屎草。
气味苦、寒、有毒。
主治
附方
图片

点击
放大

GangMu73_1


蜀漆
释名蜀漆是常山的苗,功用是相同。
气味辛、平、有毒。
主治
  • 截疟:

    1. 截疟诸汤:用常山三两、浆水三升,泡一夜,煎取一升。发病前一次服完,能吐为好。又方:用常山一两秫米一百粒,加水六升,煮成三升,分三次服 (先一夜、未发时、临发时各一次)。又方:常山(酒煮后晒干)、知母、贝母草果各一钱半,加水一杯,煎半熟,五更时热服。药渣泡酒,发病前取饮。

    2. 截疟诸酒:用常山一两,酒一升,泡二、三日后,分三次服完:清早一服,过一会再服,发病前第三次服。又方:治间日疟:常山一钱二 分、大黄二钱半、炙甘草一钱二分,加水一碗半,煎至五成,叫做"醇";,发病日蝗五更温服;原药再加水一碗,煎至五成,叫做" ";,未发病之日温服。此方名"醇 汤";,甚验。又方:治久疟不止:常山一钱半、槟榔一钱、丁香五分、乌梅一个,酒一盏,泡药一夜,五更时饮下。一服便止,永不发病。

    3. 截疟诸丸:常山三两,研为末。加鸡蛋白和成丸子,如梧子在。瓦器内煮熟,取出晒干收存。每服二十丸,竹叶汤送上,五更一服,天明后 一服,发病前一服,此方名"恒山丸";。数年不愈的疟疾,服两剂即愈;一月左右者,只须一剂。又方;常山捣成末,取三两,黄丹一两,加白蜜共捣匀,做成丸 子,如梧子大。病发前服三丸,过一会再服三丸,临归病时又服三丸,酒送下。此方名"丹砂丸";。又方:常山二两、黄丹半两、乌梅(连核瓦焙)一两,共研为 末,加糯米粉糊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五十丸,凉酒送下。先一夜一服,天明时一服,午后才进食,此方名"黄丹丸";。又方:用常山三两、知母一两、甘划 昱两,共研为末,加蜜和丸,如梧子大。发病前服十丸,稍后服七丸,再后服五、六丸。又方:治一切疟,用常山四两,炒存性,草果二两,炒存性,共研为末,加 薄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卧时服五十丸,冷酒送下。五更时再服一次。忌鹅羊热物。此方名"瞻仰丸";。又方:常山八两,酒浸后先蒸后焙,加要槟榔二两,生 研末,拦糊作丸,如梧子大。如上方服法服丸子,此方名"胜金丸";。又方:常山、槟榔各一两,生研,加穿山甲的甲片(煨焦)一两半,共三工业区末。以糯米粉 和末做成丸子,如绿豆大,黄丹为衣。每服三十至五十丸,服法同上此方名"二圣丸";。

  • 1. 牝疟(只寒不热)。用蜀漆(去母煅三日暗伤)龙骨各二钱,共研为末。每服半钱,临发病之昌早晨一服,发病前再一服,浆水调下。如系温疟(热多于寒)又加蜀漆一钱,此方名"蜀漆散";。 1. 牡疟(只热不寒)。用蟓漆一钱半、甘草一钱、麻黄二钱、牡蛎粉二钱,先以水二杯,煎麻黄、蜀漆,去沫,再将其余各药倒入同煎至一杯,未发病前温服,得吐则疟止。 1. 妊娠疟疾。用常山(酒蒸)、石膏(煅)各残,乌梅(炒)五分,甘草四分,加水一碗、酒一碗泡一夜,天明时温服。 1. 小儿惊风暴死。用蜀漆(炒)二钱、牡蛎一钱二分,浆米煎服。吐出痰涎即愈。此方名"千金汤";。

附方根据现代的临床实践,蜀漆的抗疟作有比常山强。
图片

点击
放大

GangMu73_2


菝葜
释名亦名门冬、颠勒、颠棘、天棘、万岁藤。
气味(根)苦、平、无毒。
主治1. 肺痿咳嗽,吐涎,回燥而不渴。用生天门冬捣汁一斗、酒一斗、饴一升、紫苑四合,浓煎成丸子。每服一丸,如杏仁大。一天服三次。 1. 肺劳风热。用天门冬(去皮、心)煮食,或查干为末,加蜜做成丸子服下。 1. 风颠发作(耳如蝉鸣,两胁牵痛)。用天门冬(去心、皮),晒干,捣为末。每服一匙,酒送下。一天服三次。宜久服。 1. 小肠偏坠。用天门冬三钱、乌药五钱,水煎服。 1. 痈疽。用天门冬三、五两,洗 净,捣细,以好酒 滤取汁,一次服下。未效,可再次 服药,必愈。
附方
图片

点击
放大

GangMu73_3


藜芦
释名山葱、葱苒、葱炎、葱葵、丰芦、憨葱、鹿葱。
气味辛、寒、有毒。
主治1. 风痰。用藜芦十分、郁金一分,共研为末。每服二、三分,温浆水一碗送下。 1. 中风,牙关紧闭。用藜芦一两,去苗头,在浓煎的防风汤中泡过,焙干,切细,炒成微褐色,研为末。每服半钱,小儿减半。温水调药灌 下。以吐风涎为效,末吐财服。又方:治中风后口吐涎沫,喉中发拉锯声:取藜芦一分、天南星一个(去浮皮,挖一小坑,倒入醋少许,在火上烘成黄色),共研为 末,加生面和成丸子,如小豆大。每服三丸,温酒送下。 1. 痰疟。用藜芦末半钱,温齑水调下。引吐为好。又方:藜芦、皂荚(炙)各一两,巴豆二址五枚,熬黄,研成末,加蜜和成丸子,如小豆大。每空心服一丸,未发病时服一丸,临发病时又服一丸。宜暂时禁食。 1. 黄疸肿疾。用藜芦在火灰中炮过,取出研细。每服小半匙,水送下。数服可愈。 1. 牙齿虫痛。用藜芦 研为末,填入病齿孔中,有特效。但不能吞汁。 1. 头风白屑。甚痒。用藜芦 末掺入头发中,把头包二天,避风。 1. 疥癣虫疮。用藜芦末调生油涂搽。 1. 误吞水蛭。用藜芦 炒过。研为末,水送服一钱刚愎自用将水蛭吐出。
附方藜芦和常山都是驱痰药,但作用不同。李时珍说:"吐药不一,常山吐疟痰。瓜丁吐热痰,乌附尖吐湿痰。莱菔子吐气痰。藜芦 则吐风痰者也。";
图片

点击
放大

GangMu73_4


附子
释名其母名曰乌头。
气味辛、温、有大毒。
主治1. 少阴伤寒(初得二、三日,脉微细,但昏昏欲睡,小便白色)。用麻黄(去节)二两、甘草(炙)二两、附子(炮,去皮)一枚,水七升。先煮麻黄去沫,再加入其余二药,煮汁成三升,分作三次服下。令病人发微汗。引方名"麻黄附子甘草汤";。 1. 少阴发热(少阴病初得,反发热而脉沉)。用麻黄(去节)二两、附子(炮)去皮一枚、细辛二两, 水一斗。先煮麻黄去沫,再加入其余二药,煮汁成三长,分作三次服下。令病人发微汗。此方名"麻典附子细辛汤。"; 1. 少阴下利(下得清谷,里寒外热,手足厥逆,脉微欲绝。身不恶寒,反而面赤,或腹痛,或干呕,或咽痛)。用大附子一个(去皮,切成 片)、甘草(炙)二两、干姜三两,加不沽升,煮成一升,分两次温服,脉出现即愈。面赤,加葱九根;腹痛,加芍药二两;干呕,加生姜二两;咽痛,加桔梗一 两;利止,而脉不出,加人参二两。此方名"脉四逆汤";。 1. 阴病恶寒(伤寒已发汗,不解,反恶寒,是体虚的现象)。芍药三两、甘草(炙)三两、附子(炮,去皮)一枚,加水五程式,煮成一升五合。分次服下。此方名"芍药甘草附子汤";。 1. 阴盛格阳(病人 躁热面饮水、脉沉、手足厥逆)。用大附子一枚,烧存性,研为末,蜜水调服。逼 散寒气后使热气上升,汗出乃愈此方名"霹雳散";。 1. 中风痰厥(昏 不积压人,口眼歪斜)。用生川乌头、生附子,都去掉皮脐,各取半两,和一南星一两,生木香二钱五分。各药混合后,每取五钱,加生姜十片、水二碗,煎成一碗温服。此方名"五生饮";。 1. 风病瘫缓(手足软垂,口眼歪斜,语音蹇涩,步履不正)。用川乌头(去皮脐),五灵脂各五两,共研为末,加龙脑、麝香温酒送下。一天服三次。服至五、七丸,便觉手能抬动。脚能移步,吃至十丸,可以梳头,此方名"神验乌龙丹";。 1. 风寒湿痹(麻木不仁,或手足不遂)。用香白米煮粥一碗,加入生川乌头末四钱,慢熬适当,下姜汗一匙、蜜三大匙,空腹服下。或加薏苡末二亦可。 1. 风痫。用生川乌头(去皮)二钱半、五灵脂半两,共研为末,加猪心血和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一丸,姜汤送下。 1. 小儿慢惊(抽筋,涎壅厥逆)。用生川乌头(去皮脐)一两、全蝎十个(去尾),分作三他,每服用水一碗、姜七片煎药饮下。 1. 小儿囟陷。用乌头附子(生,去皮脐)二鲷、雄黄八分,共研为末。以葱根捣和作饼巾2陷处。 1. 脚气肿痛。用黑附子一个(生,去皮脐),研为末,加生姜汁调成膏涂肿痛处。药干再涂,到肿消为止。 1. 多年头痛。用川乌头、天南星,等分为末,葱汁调涂太阳穴。 1. 耳鸣不止。用乌头(烧作灰)、菖蒲,等分为末棉花裹着塞耳内。一天换药两次。 1. 牙痛。用附子一两(烧灰)、枯矾一分,共研为末,擦牙。又方:川乌头、川附子,生三匣面糊成丸子, 如小豆在。每次以制包一丸咬口中,又方;用炮附子末纳牙孔中,痛乃止。 1. 虚寒腰痛。用鹿茸(去毛,酥炙微黄)、附子(炮,去皮脐)各二两,盐花三分,共三工业区末,加枣肉和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服,温酒送下。 1. 寒热疟疾。用附子一枚重五钱者,裹在面中火煨,然后去面,加人参、丹砂各一钱,共研为末,加炼蜜做成丸子, 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未发病前连进三服。如药有效,则有呕吐现象或身体有麻木感觉,否则次日须再次服药。 1. 水泄久痢。用川乌头二枚,一枚生用,另一枚以黑豆半合同煮熟,一起研为丸,如绿豆大。每服五丸,黄连汤送下。 1. 阳虚吐血。用生地黄一斤,捣成汁,加酒少许。另以熟附子一两半,去皮脐,切成片,放入地黄汁内,石器中煮成膏,取出附片焙干,同山药三两研为末,再以膏调末成为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服,米汤送下。 1. 白浊。用熟附子研为末。每服二钱,加姜三片、水一碗煮至六成,温服。| 1. 月经不调。用熟附子(去皮)当归等分。每服三钱,水煎服。 1. 痈疽肿毒辣。用川乌头(炒)、黄蘖(炒)各一两,研末唾液调涂患处。留头。药干则以淘米水润湿。 1. 疔疮肿痛。用醋和附子末涂患处。药干再涂。 1. 疥癣,用川 乌头生切,煎水洗,甚验。 1. 手足冻裂。用附子去皮,研为末,以水、面调涂,有效。
附方
图片

点击
放大

GangMu73_5
天雄
释名白幕
气味辛、温、有大毒。
主治1. 元阳虚损(寒邪外攻,手足厥冷 ,大便滑数,小便白浑,六脉沉微)。用乌头、附子、天雄一起炮制并去皮脐 ,等分咬细,每服四钱,加水二碗、姜十五片,煎至成,温服。此方名"三建汤";。 1. 男子失精。用天雄三两(炮)、白术八两、桂枝六两、龙骨三两,共三细。每服半钱,酒送下。 1. 大风癞。用天雄、乌头的苗及根,去土勿洗,捣成汁。另取细粒黑豆(不脱皮者)浸叶中一夜。次日取豆晒干,如此七浸七晒,可供有服用。开始时每次吞服三枚,以后渐加至六七枚。禁记事、猪鸡肉及蒜,犯之即死。
附方
图片

点击
放大

GangMu74_1GangMu74_1_2


萆解
释名赤节、百枝、竹木、白菝葜。
气味(根)苦、平、无毒。
主治1. 腰脚痹软。用萆解二十四分、杜仲八分,一起捣烂、筛过。每天清晨用温酒冲服一匙。忌食牛肉。 1. 小便频数。用川萆解一斤,研为末,加酒、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七十丸,盐酒送下。 1. 白浊(漩面如油,澄下如膏)。用萆解、石菖蒲、益智仁、乌药等分,每服四钱,加水一碗、盐一小撮,煎至七成,饭前温服。一天服一次,盐酒送下。 1. 肠风痔漏。用萆解、贯众(去土),等分为末。每服三钱,空心服,温酒送下。此方名"如圣散";。 1. 头痛发汗。用萆解、旋复花、虎头骨(酥、炙)等分为末。将发病时,以温酒送服二钱,暖卧取汗即愈。
附方
图片

点击
放大

GangMu74_2


侧子
释名
气味辛、大热、有大毒。
主治痈肿风痹、腰脚疼新华通讯社,筋挛急,遍身风疹等。
附方
图片

点击
放大

GangMu74_3


漏篮子
释名木鳖子、虎掌。
气味苦、辛、有毒。
主治恶痢冷漏疮,恶疮疠风。
附方
图片

点击
放大

GangMu74_4


乌头
释名乌喙、草乌头、土附子、奚毒、耿子、毒公、金鸦。苗名:莨、芨、堇、独白草、鸳鸯菊。汁煎名射罔。
气味(乌头)辛、温、有大毒。(乌喙,一名两头尖)辛、微温、有大毒。(射罔)苦、有大毒。
主治1. 中风瘫痪(手中颤动,言语蹇涩)用草乌头(炮,去皮)四两,川乌头(炮,去皮)二两,乳香、没药各一两,共研为末;生乌豆一升,以斑蝥三至七 个,去头翅,同煮豆熟,去取得取豆,焙干为末,加入上述药末中,以醋、面调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温酒送下。此方名"左经丸";。 1. 瘫痪顽负(风节疼痛,下元虚冷,一切风疮)。用草乌头、川乌头、两头尖各三钱,硫磺、麝香、丁香各一钱,木鳖子五个,共研为末。再以熟艾揉软,合在一起用草纸包裹。烧熏痛处。此方名"雷丸";。 1. 腰脚冷痛。用乌头三个,去皮脐,研细,醋调贴痛处。 1. 久患头风。用草乌头尖(生)一分、赤小豆三十五粒、麝香二分,共研为末。每服半钱,冷薄荷汤送上。 1. 耳鸣耳痒(耳 中如闻流乐声及风声,不治成聋)用新掘得的生乌头,乘湿削如枣核大,塞耳内。一天换二次,几天病愈。 1. 喉痹口噤。用草乌头、皂荚,等分为末,加麝香少许擦牙,并吸入鼻内,牙关自开,又驻京:用草乌尖、石胆,等分为末,每用一钱,以醋煮皂荚的液汁调稀,扫涂肿上,流涎几次,其毒即破。 1. 脾、寒、厥疟(先寒后热,名寒疟;但寒不热,面色黑者名厥疟;寒多热少,百黄腹痛,脾疟)用上等草乌头削去皮,开水泡几次,密盖一 段时间,取出切细、焙干,研为末,加猛然 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清早服,以姜十片,枣三枚、葱三根煎汤送下,吃一点枣子坟往。隔一、两小时再服药一次。 1. 腹中症结。用射罔二两、椒三百粒,共捣为末,加鸡蛋白和成丸子,如麻子大。每服一丸,渐至三丸,病愈为止。 1. 内痔不出。用生草乌头切片,加醋熬成膏,摊贴患处,次日即可把根拔出。又方:两头尖一两、巴豆四个,捣烂贴患睡,疔自拔出。 1. 疔毒恶肿。用生草乌头切片,加醋熬成膏,摊贴患睡,次日即可把根拔出。又方:两头尖一两、巴豆四个,捣烂贴患处,疔自拔出。 1. 遍身生疮(阴囊及两脚最多)。用草乌头一两,盐一两,化水泡一夜,炒红,研为末;另取猪腰子一个,去膜煨熟。竹刀切细、捣烂,加醋、糊调药末为丸,如绿豆在。每服三十丸,空心服,盐汤送下。 1. 瘰疬初起(未破,发寒发热)。用草乌头头半两、木鳖子二个,加米醋磨细,再投入捣烂的葱头和蝗蚓粪少许,调匀敷患处,外贴纸条,留通气孔。
附方
图片

点击
放大

GangMu74_5


治疗血液病是一个需要坚定信念并且持之以恒的过程 希望患者能树立正确的治疗观念坚持就会胜利!!!!袁六妮

上一篇:草部(04-1) 下一篇:草部(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