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tao 2023年10月01日
  • 新媒体

石部(03)

砒石
释名亦名信石、人言。生者名砒黄,炼者名砒霜。
气味苦、酸、暖、有毒。李明珍认为:辛、酸、大热、有大毒。
主治1. 中风痰壅(四肢不收,昏愦若醉)。用砒霜一粒如绿豆大,研细。先以清水送服少许,再饮热水,大吐即愈。如不吐,可再服。 1. 休息下痢(病一、二年不愈,人衰瘦不堪)。用砒霜、铅丹各半两,共投入已熔化的黄蜡中,柳条搅拌,条焦则换,六、七条之后,取出做成丸子,如梧子大(小儿服者只作成黍米大)。冷水送下。 1. 疟疾。用砒石一钱、绿豆粉一两,共研为末,加水调成丸子,如绿豆大。铅丹为衣,阴干。发病日,五更起来,以冷水送服五至七丸。又方:砒石(醋煮过)、硫磺、绿豆,等分为末,包成若干个小包,每包分量约一粒豆子大。每服一包,空心服,新汲水上。这是一个很有效的治疟方。 1. 走马牙疳。用砒石、铜绿,等分为末,摊纸上贴患处。极有效。 1. 项上瘰疬。用砒黄研细,加浓墨做成丸子,如梧子大,炒干,收存备用。用时,以针挑破瘰疬,将药半丸贴上。
附方
金星石
释名金星石,石外有金色麸片;银星石,石外有银色麸片。两者的药效,大体相似。
气味甘、寒、无毒。
主治吐血咳血。用金星石、银星石、玄精石、不灰木、阳起石、云母石各等分。取坩锅一个,铺冬月水牛粪一、二寸,铺约一层,铺灰二寸,又铺药一 层,如此重复铺好,最后盖上灰,加盖封牢。在炭火中煅一天一夜,还要埋在土中一夜,然后去灰留药块,共研细,每药一两,加龙脑、麝香各半钱、阿胶二钱半, 炒过。每服一钱,糯米汤送下。一天服三次。
附方
石燕
释名石燕状如蚬蛤,色如土,坚重如石。李明珍指出:石燕有二:一种是这里所录的石燕,乃是石类;另一种是乳铜中的石燕,乃是禽类。禽类石燕,常为助阳药。许多人因此误以为石类石燕也是助阳药。这是错远了。
气味甘、凉、无毒。
主治1. 伤寒尿涩,小腹胀满。用石燕研细,葱白汤调服半钱。以消胀为度。 1. 久年肠风(按:指常年泻血)。用石燕磨水常服,不要间断,有效。 1. 多年赤白带下。每日磨石燕取汁取。一枚石燕可用三天。也可以把石燕研末,水飞过,每天取半钱至一钱,米汤送服。 1. 牢牙止痛。用石燕六个,火煅醋淬七次,青盐、乳香各一两,细辛半两,共研细,擦牙。荆芥汤漱口。又方:依上方,但须去掉乳香、细辛,改用麝香。
附方
礞石
释名礞石有青、白二种,以青者为好。打开须有白星点,无星点者不入药。
气味甘、咸、平、无毒。
主治1. 湿热痰症。用礞石、焰消各二两,煅过,研细,水飞,晒干。取一两,加酒蒸大黄八两、酒洗黄芩八两、沉得五钱,共研为末。水调成丸子,如梧子大。平常只服一、二十丸。如大便结,可增至一、二百丸,温开水送下。妊妇和患水泻者忌服。此方名"滚痰丸";。 1. 一切虚冷久积(滑痢,腹有癖块,妇女月经过多而又持久)。用礞石半斤,研细;硝石二两,也研细。共放坩锅内,盖严,炭火煅过,以尽 灰二十斤左右为度。冷后取出,再加入赤石脂末二两,滴水为丸,如芡子大。等干后,又放坩锅内以小火煅过,待冷即收存备用。每服一丸至三丸。空心服,温水送 下。泻痢日久者,可加至七丸。此方名"金宝神丹";。 1. 急慢惊风。风礞石一两、焰消一两,同煅过,研细。每服半钱至一钱。急惊风痰热者,用薄荷汁和生蜜调匀送下。慢惊风脾虚者,用木香汤和熟蜜调匀送下。此方名"夺名散";。凡痰壅咽喉,命在旦夕者,服此都有效。
附方
花乳石
释名亦名花蕊石。
气味酸涩、平、无毒。
主治1. 五内崩损,大出血。用花乳石,煅过,研细。饭后,以童便一小杯煎温调服二钱,病重者可至五钱。血止后,宜服独参汤补身体。此方名"花乳石 散";,见葛可久《十药神书》。又方:硫磺四两、花乳石一两,共打碎,晒干,装瓦罐中,以泥封口,再焙干,以炭火煅过,冷定后,取出研为细末,收存瓶中备 用。此方也叫做"花蕊石散";,见"和剂局方";。治跌打损伤,下死胎,落胞衣,去恶血,都很见效。每服一钱,童便调服。 1. 多年目翳。用花乳石(水飞,焙过)、防风、川芎 、甘菊花、白附子、牛蒡子各两,灸甘草半两,共研为末,每服半钱,茶汤送下。 1. 脚缝出水。用好铅丹加花乳石粉涂敷脚缝。
附方
金牙石
释名亦名黄牙石。
气味咸、平、无毒。
主治虚劳湿冷。缓弱不仁,不能行走。用金牙石、细辛、莽草、防风、地肤子、地黄、附子、菌蓣、续断、蜀椒、蒴 根各四两,独活一斤。共药十二味。金牙石捣碎后,单独装在一个小袋子中,其余十一味,切成薄片,合装入一大袋子里。两袋同浸酒内,密封四日。取酒温服,一 天服两次。这种药酒叫做"小金牙酒";。
附方
紫石英
释名
气味甘,温,无毒。
主治补不足,定惊悸,安魂魄,填下焦,止消渴,养肺气,治惊痫,蚀脓。
附方
菩萨石
释名
气味甘,平,无毒。
主治解药毒蛊毒,及金石药发动作痈疽渴疾,消扑损瘀血,止热狂惊痫,通月经,解风肿,除淋,并水磨服。蛇虫蜂狼犬毒箭等伤,并末傅之。明目去翳。
附方
锡吝脂
释名此乃波斯国银矿也。一作悉蔺脂。
气味
主治目生翳膜,用火烧铜针轻点,乃傅之,不痛。又主一切风气,乃三焦消渴饮水,并入丸药用。
附方《普济方》云:小儿天吊,多涎,搐搦不定。锡吝脂一两,水淘黑汁令尽,水银一分,以少枣肉研,不见星,牛黄半分,麝香半分,研匀。粳米饭丸黍米大。每服三十二丸,新汲水下,名保命丹。
宝石
释名宝石出西番、回鹘地方诸坑井内,云南、辽东亦有之。有红、绿、碧、紫数色。碧者,唐人谓之瑟瑟。红者,宋人谓之。今通呼为宝石。以镶首饰器物,大者如指头,小者如豆粒,皆碾成珠状。
气味
主治去翳明目,入点药用之。灰尘入目,以珠拭拂即去。
附方
蜜栗子
集解蜜栗子生川、广、江、浙金坑中,状如蛇黄而有刺,上有金线缠之,色紫褐,亦无名异之类也。丹炉家采作五金匮药,制三黄。
气味
主治
附方
铜矿石
集解铜 矿石,状如姜石而有铜 星,熔之取铜也,出铜山中。
气味酸,寒,有小毒。
主治丁肿恶疮,为末傅之。驴马脊疮,臭腋,磨汁涂之。
附方
青琅玕
释名青琅玕,生蜀郡平泽,采无时,此蜀郡赋所称青珠,黄环者也。琅玕有数种色,以青者入药为胜,是琉璃之类,火齐宝也。
气味辛,平,无毒。
主治身痒,火疮痈疡,疥瘙死肌。白秃,浸淫在皮肤中,煮炼服之,起阴气,可化为丹。疗手足逆胪。石阑干;主石淋,破血,产后恶血,磨服,或煮服,亦火烧投酒中服。
附方
珊瑚
释名
气味甘,平,无毒。
主治去目中翳,消宿血。为末吹鼻,止鼻衄。明目镇心,止惊痫。点眼,去飞丝。
附方小儿目翳未坚,不可乱药,宜以栅瑚研如粉,日少少点之,三日愈。
马脑
释名玛瑙。
气味辛,寒,无毒。
主治辟恶,熨目赤烂。主目生陪翳,为末,日点。
附方
玻璃
释名
气味辛,寒,无毒。
主治惊悸心热,能安心明目,去赤眼,熨热肿,摩翳障。
附方
水精
释名水晶。
气味辛,寒,无毒。
主治熨目,除热泪。
附方
琉璃
释名火齐。汉书作流离,言其流光陆离也。火齐,与火珠同名。
气味
主治身热目赤,以水浸冷熨之。
附方
石面
释名石面不常生,亦瑞物也。或曰饥荒则生之。唐玄宗天宝三载,武威番禾县醴泉涌出,石化为面,贫民取食之。宪宗元和四年,山西云、蔚、代三州 山谷间,石化为面,人取食之。宋真宗祥符五年四月,慈州民饥,乡宁县山生石脂如面,可作饼饵。仁宗嘉七年三月,彭城地生面;五月,钟离县地生面。哲宗元 丰三年五月,青州临朐、益都石皆化面,人取食之。搜集于此,以备食者考求云。
气味甘,平,无毒。
主治解药毒蛊毒,及金石药发动作痈疽渴疾,消扑损瘀血,止热狂惊痫,通月经,解风肿,除淋,并水磨服。蛇虫蜂狼犬毒箭等伤,并末傅之。明目去翳。
附方
石芝
集解石芝者,石象芝也。石桂芝生石穴中,有枝条似桂树,而实石也。高尺许,光明而味辛。贵州普定分司署内有假山,山间有树,根干枝条皆石,而 中有叶如榴,袅袅茂翠,开花似桂微黄。嘉靖丁巳,佥事焦希程赋诗纪之,以比康于断松化石之事,而不知其名。时珍按图及抱朴子之说,此乃石桂芝也。海边有石 梅,枝干横斜,石柏,叶如侧柏,亦是石桂之类云。
气味
主治洪曰:诸芝捣末,或化水服,令人轻身长生不老。
附方
土黄
释名
气味
主治枯瘤赘痔乳,食瘘疬并诸疮恶肉。
修治用砒石二两,木鳖子仁、巴豆仁各半两,硇砂二钱,为末,用木鳖子油、石脑油和成一块,油裹,埋土坑内,四十九日取出,劈作小块,瓷器收用。孤滔曰:"土黄制雄黄。
金刚石
释名金刚钻。其砂可以钻玉补瓷,故谓之钻。
气味
主治磨水涂汤火伤。作钗钚服佩,辟邪恶毒气。
集解葛洪《抱朴子》云:扶南出金刚,生水底石上,如钟乳状,体似紫石英,可以刻玉,人没水取之,虽铁椎击之亦不能伤。《丹房镜源》云:紫背铅能碎金钢钻。
砭石
释名针石。
气味
主治刺百病痈肿。
集解《素问·异法方宜论》云:东方之域,鱼盐之地,海滨傍水,其病为痈疡,其治宜砭石,故砭石亦从东方来。王冰注云:砭石如玉,可以为针。盖古者以石为针,季世以针代石,今人又以瓷针刺病,亦砭之遗意也。
杓上砂
释名
气味
主治面上风粟,或青或黄赤,隐暗涩痛,及人唇上生疮者,本家杓上刮去唇砂一二粒,即安。又妇人吹乳,取砂七枚,温酒送下,更以炊帚枝通乳孔。此皆莫解其理。
集解此淘米杓也。有木杓、瓢杓,皆可用。
石鳖
集解石鳖生海边,形状大小俨如虫,盖亦化成者。虫俗名土鳖。
气味
主治
附方
雷墨
集解《刘恂岭表录异》云:雷州骤雨后,人于野中得石如翳石,谓之雷公墨,扣之铮然,光莹可爱。
气味
主治
附方
汤瓶内硷
集解此煎汤瓶内澄结成水硷,如细砂者也。
气味
主治
附方消渴引饮。


治疗血液病是一个需要坚定信念并且持之以恒的过程 希望患者能树立正确的治疗观念坚持就会胜利!!!!袁六妮

上一篇:草部(00-1) 下一篇:石部(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