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血康中医血液病医院 >白血病 >白血病病因 >浏览文章
jingzhe 2008年10月21日
  • 新媒体

关于白血病

白血病
 一、概述 
     白血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血液系统恶性疾病。其特征为白细胞及其幼稚细胞(白血病细胞)在骨髓或其他造血组织中无自制能力地弥漫增生,浸润各种组织产生不同的症状。国外自1845年起开始认识本病,至今虽已有一个半世纪,但病因尚未完全阐明,可能与遗传、病毒感染及某些理化因素(如电离辐射、苯、氯霉素、某些农药中毒)等有关。国内外尚无特异的药物能彻底治愈。西医采用联合化疗方法诱导缓解,但有明显的毒副作用。有资料表明,我国白血病死亡率3~4/10万,预后较差。
 中医无白血病这一病名,白血病可归属于中医学中“虚劳”、“急劳”、“症瘕”、“积聚”、“痰核”等范畴中。
     现代约自1955年起就开始应用中医药治疗急性白血病。此后,直至60年代,是我国中医和中西医结合方法研究白血病的初始阶段,这一时期,临床资料及理论探讨文章不多,仅23篇,且多数属个案治疗经验。多数的临床经验总结主要是在70~80年代累起来的。70年代中,从中药中提取出的靛玉红、三尖杉脂碱等,经临床验证,对白血病疗效良好,是我国发现的治白血病良药,提示开发应用中医药对玫克白血病具有广阔的前景。80年代报道病例数不断增多,至1990年为止,国内期刊共发表了有关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白血病研究的文章近200篇(包括5例以下的个案50多篇)。据粗略统计,报道的总病例数有3000例左有,使研究不断向纵深发展。如对白血病的病因调查研究和中医学探讨,从细胞动力学、免疫学指标、动物实验对照治疗和辨证分型与血象、骨髓及血、尿环核苷酸的关系等不同角度,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以探讨中医中药的治疗机理。还有人系统地研究了15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的脉象变化特点,认为脉象的变化与疾病性质、感邪轻重和正气盛衰有一定的规律,进一步完善了中医诊治白血病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从临床应用来看,用中药治疗白血病有两方面的倾向:一是根据已知中药对白血病具有明确的疗效,且本身毒副作用较小的特点,以中药为主进行治疗。二是利用中药具有调整机体偏胜、降低化疗药物毒性的作用,以中药为辅,配合西药进行治疗。据观察,中西药合用,疗效一般优于单用中药或西药,故临床上常以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为主。此外,也有一些用气功、针灸、中成药治疗本病的零星报道。 
     用中医药治疗白血病虽已积累了相当多的经验,但如何使治疗方案、疗效标准趋于统一、稳定,减少组方用药的随意性,提高中医药的疗效,除必要的文献研究总结外,还需要临床进一步作药物筛选,有效成分分析及剂型改革等等。
二、 病因病机 
   中医通过40年左右的经验积累,加之病因学的调查,其病因病机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温毒内伏 
    温毒之邪,侵犯人体,邪热壅盛,耗气伤血,正邪交争,中肾伤髓,导致耗阴夺精,阴损及阳,最终造成阴阳两竭。
精气内虚 
    素体虚弱或长期偏食、早婚、房事不节、多次妊娠等因素致精血失守,损伤肾气,不能主骨生髓移精于脏腑,以致精气内虚,而成虚劳之体。
 七情所伤 
   情志太过与不及,均可导致气机不畅,气血失和及阴阳失调,从而造成机体的抗邪能力降低。另外,情志因素作为一种致病因素,对已确诊的白血病患者可能造成第二次精神创伤,使病情加剧恶化。
   白血病的发病过程大致有因虚致病、因病致虚、虚实夹杂三种,尤其是虚劳和温毒之邪,可互相影响,互为因果。此外,血运不畅,瘀阻脉络,也是不可忽视的病机。
三、 辨证分型
 目前,中医各家对白血病的辨证分型未趋一致,多者分为八型,少则不分型,然而大多数临床分型在3~5型之间,且细究各类分型,多有名异实同之感。综合有关报道,白血病(包括急性和慢性)可概括为以下四型。
  1.气血两虚
 面色苍白无华,头昏,神疲乏力,动则气促,心悸气短,唇淡口干,懒言,自汗出。舌淡或淡胖,苔薄,脉细弱。
 2.气阴两虚
 头晕乏力,时有低热或手足心热,口干盗汗,或见衄血,甚至消瘦,耳鸣耳聋,腰膝酸软,遗精滑泄等。舌淡红,苔少或光剥,脉细或沉细无力。
 3.热毒炽盛
 壮热,烦躁,头晕唇焦,口舌生疮,周身骨痛,或见发斑,衄血,神昏谵语,小便黄赤,大便干燥或秘而不通。舌红或紫,津少,边有瘀斑,苔黄,脉弦数或滑数。
 4.痰热瘀毒
 胸闷纳呆,头昏肢软,发热或不发热,肝、脾或淋巴结肿大,倦怠乏力,皮下微量出血,面色晦暗,唇暗淡微红。舌质暗,边有瘀斑,苔黄腻或白腻,脉弦滑。
   有学者从伏气温病的角度辨证论治,从虚劳与伏气温病的关系上,分析阴阳偏衰与伏火的辨证特点,指出白血病与一般的内伤杂证及新感温病都迥然有别。
四、疗效标准
 自60年代以来,全国曾多次制定过统一的疗效标准,但各地在治疗白血病时评价疗效的标准并不一致。因而事实上,目前疗效标准仍处于不统一的状态。现根据目前最常用的标准,并参考其他标准,综合如下:
 完全缓解:临床无贫血、出血、感染及白血病细胞浸润表现;血象检查示:血红蛋白>10克%,白细胞总数<1万/mm3,分类中无幼稚细胞,血小板10~40万/mm3,骨髓象正常,原始加幼稚细胞<50%。
 部分缓解:临床症状、血象、骨髓象三项中有1~2项未达完全缓解标准。
 未缓解:临床症状、血象、骨髓象三项中均未达到完全缓解标准,包括无效及恶化者。
五、  分型治疗
 (1)气血两虚  
  治法:气血双补。
  处方:人参10克,黄芪30克,白术30克,当归25克,炒枣仁25克,熟地20克,茯苓15克,远志15克,山萸肉15克,首乌15克,甘草15克,阿胶15克(烊冲)。
  加减:兼有肾虚加杞子、女贞子、生龙牡。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常用成方:八珍汤、归脾汤、补中益气汤、十全大补汤、人参养荣汤等。
 (2)气阴两虚  
  治法:益气养阴生津。
  处方:人参30克,黄芪30克,黄精20克,北沙参30克,天麦冬各15克,五味子10克,白花蛇舌草30克,半枝莲30克,青黛3克,甘草10克。
  加减:发热加柴胡、黄芩、丹皮;肾阴虚加女贞子、早莲草、龟版;出血加小蓟、丹皮。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常用成方:可选生脉散、二至丸、杞菊地黄丸等加减。
 (3)热毒炽盛      
  治法:清热解毒,凉血消瘀。
  处方:水牛角45克,生地15克,丹乓15克,赤芍15耳,金银花10克,连翘12克,栀子10克,麦冬15克,白花蛇舌草30克。
  加减:高热神昏加紫雪丹,或至宝丹、安宫牛黄丸;有出血倾向加土大黄、仙鹤草、茜草、小蓟;伤阴加玄参、天冬,或另用西洋参(或尾皮参)泡服。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常用成方:可选犀角地黄汤、清瘟败毒饮、神犀丹、黄连解毒汤、白虎汤、清营汤等。
 (4)痰热瘀毒
  治法:清热解毒,化痰活血软坚。
  处方:桃仁9克,丹参15克,当归12克,川芎10克,生地15克,白芍15克,海藻10克,鳖甲15克,生牡蛎30克,浙贝母6克,夏枯草30克。
  加减:热甚加黄芩、龙胆草;湿重加泽泻、猪苓。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1日2次
  常用成方:可选用龙胆泻肝汤、消瘰丸、失笑散、复方马钱子汤、桃红四物汤或二陈汤合膈下逐瘀汤、金匮鳖甲煎丸等加减。
  疗效:按上述四型处方加减,并配合西药联合化疗,治疗急性白血病患者共412例,缓解263例,总缓解率在51.6~78.9%之间。
六、其他措施
 对症治疗:包括防治感染、出血、贫血和高尿酸血症。 
 急性白血病可采用联合化疗进行治疗。      
 慢性白血病可用马利兰、靛玉红及深度x线放射疗法。
 免疫治疗:包括应用卡介苗、转移因子等,一般在白血病病人诱导缓解后加用。


 

治疗血液病是一个需要坚定信念并且持之以恒的过程 希望患者能树立正确的治疗观念坚持就会胜利!!!!袁六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