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血康中医血液病医院 >血液病资讯 >浏览文章
yatao 2008年09月20日
  • 新媒体

人体血液的免疫作用

在人体的骨髓里有一种“多能干细胞”,非常奇妙,它能分化成各种功能的细胞,比如肝细胞、肾脏细胞、心脏细胞等等。“多能干细胞”也会分化为淋巴细胞,当淋巴细胞被送进胸腺就发生了质的变化,具备了免疫活性,十分了得,这就是T淋巴细胞(简称T细胞),那么,由大量T细胞组成的“T家军”也就产生了,它是人体一道不可或缺的防线。   
“T家军”的将士们身怀绝技,寿命长是其最大特点,在人体内能生活数月、数年,甚至伴随你一生。“T家军”可分布于全身各处,但主要分布在血液中,它们机动、灵敏,一旦有个风吹草动,就会快速反应。当外界的病菌、病毒等“抗原”物质进入人体,就会被T细胞发现,“T家军”们便摩拳擦掌,争先恐后地投入战斗。它们并不是吞噬敌人,而是利用自己的武器来迎敌。原来,“T家军”能释放多种“化学武器”——淋巴细胞因子,如淋巴毒素,它能直接杀死血液中的病菌和病毒,甚至肿瘤细胞也在劫难逃;还有干扰素,其名声早已远播四面八方,它能作用于组织细胞,让细胞产生抗病毒蛋白,从而抑制病毒在体内的繁殖,干扰素也能杀死肿瘤细胞;还有一种叫“转移因子”的物质,让更多的淋巴细胞转化为“致敏状态”,也就是动员自己的队伍,更广泛地参战;“巨噬细胞趋化因子”也是一种化学武器,其功能更绝,能招呼更多的巨噬细胞过来对付入侵的病毒和病菌,将它们吞掉;“巨噬细胞激活因子”,它如一种“鼓动剂”,鼓动巨噬细胞杀敌,增强吞噬病菌和病毒的能力;还有许多类似的细胞因子,都是“T家军”的“杀敌法宝”,十分利害。
    总之,“T家军”参加的是人体内的细胞性“免疫大战”,是极其重要的人体特异性防线,人体一时一刻也离不开“T家军”。
我们介绍了“T家军”,当然就要说说“B家军”,这也是人体内的一支非常重要的“免疫大军”。
   先说一说“B家军”的来历。其实,它和“T家军”一样都是来自于骨髓的“多能干细胞”,只不过它最终分化为B细胞罢了。“B家军”和“T家军”不同,从它们“出生”那一天开始,骨髓就赋予它们独特的免疫功能,学术上叫做B淋巴细胞,也有人称其为骨髓依赖性淋巴细胞。无数的B淋巴细胞组成了自己的免疫系统,这才有了“B家军”它们主要分布在全身的淋巴组织和血液中。
    B淋巴细胞都有“变化”能力,当病菌、病毒等进入到血液中时,信息传来,它们便施展变术,把自己变化为“浆母细胞”,进一步“化整为零”又变化为较小的“浆细胞”,可不能小看这些浆细胞,它们能变化为威震敌胆的“抗体”。说起这抗体,那可真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比如说麻疹病毒侵入小孩体内,可让其出麻疹,可是没几天体内的“B家军”就变化出了“麻疹抗体”,将麻疹病毒清除,小孩的病也就好了;伤寒病菌入侵人体,可让人发热,得伤寒病,又是“B家军”的变化,在血液中形成了抵抗伤寒病菌的抗体,将伤寒病菌清除;大家都知道“非典”特别厉害,但体内的“B家军”针对“非典”病毒也能产生相应的抗体,把得过“非典”的人的血液抽出,注射给正在患“非典”的人,就可能战胜“非典”,就是因为血液中的抗体起了作用。
 血液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血浆,其中包括血清和纤维蛋白等;另一部分是有形成分,其中包括血细胞和血小板,而血细胞则又分为红细胞白细胞,在白细胞中又分出两种:颗粒白细胞和无颗粒白细胞。无颗粒白细胞包括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颗粒白细胞分为三种:嗜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
       如果说白细胞是人体内的“国防大军”,那嗜中性粒细胞就是“国防大军”中的“主力部队”,一旦有病菌等致病微生物侵入人体,引起炎症,它们一定首先赶到“现场”。因为它们的信息“灵通”,警惕性高,病菌等虽然从局部入侵,但它们能立马集中到那个局部的毛细血管,并“奋不顾身”地从毛细血管中挤出来,扑向“敌人”,主要是通过“变形运动”的方式包围病菌等异己分子,吞噬掉这些“坏蛋”。在嗜中性粒细胞的身体中有一种“化学武器”——蛋白水解酶,专门能溶解和消化病菌等微生物,非常不幸的是,这种“化学武器”除了能溶解病菌外,往往也会将白细胞自身溶解了,自己也就死亡了
       当病菌入侵人体后,白细胞会大量集中在血液中,准备投入“战斗”,这时检查病人的血液,可发现白细胞总数明显增多,提示有细菌性炎症
        再说一说嗜酸性粒细胞。它们的战斗力没有嗜中性粒细胞那么强,但也有一定的吞噬能力,也能够向“发生情况”的地点靠拢,投入战斗。它们最大的特点是身体里携带一种叫做“组织胺”的物质,参与机体的过敏反应,当人体发生过敏性疾病时,血液中的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增加,告诉人体有“过敏原”入侵
       最后说一说嗜碱性粒细胞。这种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一样,也能参与机体的过敏反应。还有人研究发现,嗜碱性粒细胞中含有“肝素”,这是抗凝物质,有利于保持血液的液体状态,让血液通畅无阻地流动,预防血栓病形成,所以它们也是一道不可小视的防线。
 血小板是血液中的有形成份,既不属于红细胞也不属于白细胞,它的体积很小,直径只有红细胞的1/3~1/2,没有颜色,形状又不规则,在血液中是“很不起眼”的小个子。那么,我们为什么要把它列入人体防线的一员呢?请看下列事实:
         第一个原因,血小板是“堵漏专家”:当人体皮肤表面发生创伤时,就要流血,血小板发现后立即发挥它的“堵漏专家”之能耐,它们会在伤口表面聚集成团,并粘着在出血处,犹如塞子一样堵塞在创口的毛细血管或小静脉,防止血液外流。
        第二个原因,血小板是“止血能手”:如果有比较大的血管破裂,血小板不但可以“堵漏”,还能携带一些“生物活性物质”,这些物质具有止血能力,如5—羟色胺、肾上腺素等等,这些物质会随血小板来到血管损伤处,并立即被释放出来,让局部的血管平滑肌收缩,血管也跟着收缩,促进止血。
        第三个原因,血小板是“凝血先锋”:这也是血小板“舍生忘死”让血流停止的“义举”,原来血小板身体内有一些“凝血因子”,当血液流到血管外时,血小板遇到比较“粗糙”的环境,它自己便会破裂,它也不会再回到血管内,但它却能释放出“凝血因子”——收缩性蛋白质,促使血液向“凝聚”方面发展,成为血凝块,这时的血就不是“稀”的了,而是小“血栓”,既堵塞血管,也堵塞整个伤口,防止继续出血。
       正因为血小板有了堵血、止血、凝血的功能,才能防止出血不止,没有血小板这道防线,女人来月经、男人流鼻血、针扎了一下等等的创伤。哪怕是非常微小的伤口,也会流血不止的,后果不堪设想。
 补体,顾名思义,就是补充或协助抗体是也。补体存在于正常人的血液中,它们是由9种血清球蛋白组成的,分别称为C1、C2、C3、C4……C9,另外,C1又分为三个“亚型”,总共11种补体,故也叫做“补体系统”,有的是由脾脏制造的,有的是由肠道制造的,有的是由肝脏及巨噬细胞制造出来的。开始时,它们没有什么活性,都在“睡大觉”,所以也不可能去协助抗体工作,但是这种“睡觉状态”并不是特别深,当有病原微生物(抗原)入侵时,特别是抗体和抗原“碰”到一块时,补体C1立即“惊醒”,也就是被激活了,第一个补体C1激活后,往后犹如多米诺骨牌效应引发所有补体都跟着激活了,有时,病菌、毒素等还可直接“惊醒”C3,同样引发以后的补体激活起来。
     那么,补体怎样协助抗体与病毒、病菌等进行战斗的呢?
       第一、协助抗体溶解病菌、消灭病菌。抗体有了补体的协助,变得“威风凛凛”,共同将病菌抓住,激活的补体可将病菌“刺”成许多小孔,这时人体内的水分就从小孔流进病菌体内,同时,病菌体内的盐类、蛋白质也会从病菌体内往外流,病菌当然受不了,出现裂解和溶解,也就乌乎哀哉了。
     第二,断绝感染人体病毒的“食粮”。大家知道,病毒进入人体造成感染,必须入侵到人体的细胞之内,依赖人体细胞提供“食粮”,才能大量复制(繁殖)。病毒(抗原)的入侵必然要有相应的抗体来对付它,但抗体只是在人体细胞表面与抗原结合,这时,补体来助阵,把被病毒感染的细胞裂解开,使病毒无处栖身,食粮断绝,不能继续繁殖,只有死路一条。'
      第三,“中和”病毒作用。有些病毒(不是所有病毒)必须在补体的参与下才能被抗体中和掉。病毒的外表有个“囊膜”用来保护病毒的核心部分——病毒核酸(DNA或RNA),有了补体,就能把病毒的“囊膜”摧毁,使病毒的核酸很容易被人体的酶类杀害,不能再繁殖,也失去了感染性。

治疗血液病是一个需要坚定信念并且持之以恒的过程 希望患者能树立正确的治疗观念坚持就会胜利!!!!袁六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