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病患者为什么易发生口腔霉菌感染?应如何正确处理?
血液病的患者易发生霉菌感染。其特点:1.
化疗的强度和频率与霉菌的感染发生率有关,接受强烈诱导
化疗的血液恶性疾病患者的霉菌感染发生率要比接受标准
化疗的患者高6倍多,频繁化疗者发生率更高。2.使用抗生素的抗菌谱越广,霉菌感染的危险性越大,接受头孢他定和阿米卡星联合治疗麦收接受万古霉素治疗的中性粒细胞减少患者,霉菌感染率分别为12%和25%。3.持续中性粒细胞缺乏和难治性肿瘤患者,比中性粒细胞正在增加和趋向缓解的患者,其霉菌感染治疗的成功率显著为低。
目前常用的抗霉菌药物有3种类型:1.多烯类药物:如二性霉素B、制霉菌素;2.5-氟胞嘧啶;3.唑类药:咪康唑、酮康唑、伊曲康唑等。
口腔霉菌感染在全身性支持治疗基础上,应加强口腔局部的护理,多漱口,局部涂抹甲紫,口含制霉菌素片或伊曲康唑。也可用中药大蒜或嚼服生大蒜都能奏效。
二性霉素B仍为目前最有效的抗真菌药物,其抗真菌谱广,抗菌活性强,对念珠菌、曲霉菌和隐球菌等真菌感染有效,但由于其毒性大,一般仅用于较严重的真菌感染主要是深部真菌感染及其它抗真菌药无效时。二性霉素B也用于雾化吸入治疗口腔真菌感染或呼吸道感染。第二代唑类药酮康唑口服,主要用于白色念珠感染,对曲霉菌和隐球菌效果差,而且肝脏毒性较大。第三代唑类埃他康唑和氟康唑抗菌谱较广,对念珠菌和隐球菌有高效,且其毒性低,可较长期应用,半寿期长(24~36h),每日仅用1次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