驾车会得白血病?这个话题如果早几年问可能有人会觉得滑稽,但是现在情况却不同了。白血病和司机的关系似乎成了一个严肃的问题。今年年初,一桩由受害当事人丈夫提起的对奥托车及经销商的法律诉讼,将驾车与白血病两个看似不相干的话题联系到了一起。
故事还要从头说起。2002年9月初,北京的李先生买了一辆奥拓车,给远在石景山上班的妻子代步用。有车的喜悦还没有过去,但不知为何有了车后,妻子每天回家都很犯困,总是7点多就上床睡了,平时她看电视总要到9点多才睡的。结果到了9月20日,妻子就开始觉得有些不对劲,例假来得特别多,于是就到医院去检查,检测结果是
血小板明显减少,再隔一天去,已经查不出
血小板的数量了,因为太少了。诊断为:白血病。虽经多方诊治,不久李先生的妻子还是不幸去世,年仅38岁。
李先生后来发现苯中毒的症状和妻子的症状非常吻合,就开始寻找苯源。最后发现新买的奥拓车内苯超标。车内苯浓度每立方米0.18毫克,已经超标了80%(这还是一年以后的检测结果)。于是李先生将奥拓公司和经销商告上法庭,要求赔偿。庭审中争辩的焦点之一就是苯超标80%是否是导致受害人患白血病的原因。
驾车是否会造成苯中毒从医学角度还难有定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朝阳医院职业病与中毒医学科的郝凤桐主任认为,从诉讼公布的材料看应该不存在车内苯污染直接致人死亡的问题。因为苯造成疾病或致人死亡的首要条件是苯的浓度。大多数中毒事件的发生是在不通风的地下室或车间里使用含苯的化学制品,使工人在短时间内吸入高浓度苯蒸气造成急性中毒。
据郝凤桐主任介绍,从职业病角度,据国家的标准,在8小时内生产环境中苯的含量在6毫克每立方米的标准下都是允许的。在这个范围内,人每天呆8小时左右应该都是安全的。所以根据车内苯含量目前的检测结果,无论从苯的浓度和接触苯也就是驾车时间来看都没有达到造成人死亡的程度。
但是李先生妻子的情况和生产环境又有所不同。在含苯的工作环境下,工人通常知道环境的危险性,并有必要的防护措施。而受害人是在完全不知情的条件下,暴露在超过室内空气检测标准的苯浓度环境中。所以本案的情况和职业病中的规定情况不具有可比性。我们难以想象未来每个司机开车时都需要戴防毒口罩。
最后李先生还是因为证据不足,一审败诉了。事情好像告一段落,但是仍然在类似李先生妻子环境下的司机该怎么办呢?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本案中引起波澜的苯到底是一种什么物质呢。
苯是一种芳香烃类的化合物,在常温下是有特殊芳香味的无色液体,极易挥发。由于苯在工业上用途很广,所以在染料、农药、香料、溶剂和黏合剂方面广泛应用,用于喷漆、制药、制鞋、家具制造业、汽车等。
短时间内吸入的大量苯蒸气可引起急性中毒,严重者可以立即死亡。长期反复地接触低浓度的苯也可以引起慢性中毒,主要是对造血系统和神经系统的损害,重者可出现
再生障碍性贫血、各种类型的白血病,苯已经被确认为人类致癌物。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苯作业工人中的白血病发病率比普通成年人群约高出5倍。所以卫生部已将职业接触苯工人的白血病定为职业性癌症之一。
追问苯超标是不是导致白血病的原因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本案中双方都不否认车内含有苯,且含量超过室内空气质量检测标准的80%。据权威部门检测,90%以上的汽车车内空气质量超标,其中苯是一个重要的污染源。也就是说,司机朋友们注定是要与苯长期打交道了。环保专家提醒广大司机朋友要有防范意识,经常保持车内通风,并定期对车内进行全效杀毒,去除各种有毒的化学物质。如果车内异味强烈,要到检测部门进行检测。当出现不明原因的脱发、头晕、恶心等症状时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UID
146463
帖子
8
精华
0
积分
877
魅力
5
钢镚
1311 个
阅读权限
20
性别
男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9-23
最后登录
2008-11-26
查看详细资料
驾车会得白血病?这个话题如果早几年问可能有人会觉得滑稽,但是现在情况却不同了。白血病和司机的关系似乎成了一个严肃的问题。今年年初,一桩由受害当事人丈夫提起的对奥托车及经销商的法律诉讼,将驾车与白血病两个看似不相干的话题联系到了一起。
故事还要从头说起。2002年9月初,北京的李先生买了一辆奥拓车,给远在石景山上班的妻子代步用。有车的喜悦还没有过去,但不知为何有了车后,妻子每天回家都很犯困,总是7点多就上床睡了,平时她看电视总要到9点多才睡的。结果到了9月20日,妻子就开始觉得有些不对劲,例假来得特别多,于是就到医院去检查,检测结果是
血小板明显减少,再隔一天去,已经查不出
血小板的数量了,因为太少了。诊断为:白血病。虽经多方诊治,不久李先生的妻子还是不幸去世,年仅38岁。
李先生后来发现苯中毒的症状和妻子的症状非常吻合,就开始寻找苯源。最后发现新买的奥拓车内苯超标。车内苯浓度每立方米0.18毫克,已经超标了80%(这还是一年以后的检测结果)。于是李先生将奥拓公司和经销商告上法庭,要求赔偿。庭审中争辩的焦点之一就是苯超标80%是否是导致受害人患白血病的原因。
驾车是否会造成苯中毒从医学角度还难有定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朝阳医院职业病与中毒医学科的郝凤桐主任认为,从诉讼公布的材料看应该不存在车内苯污染直接致人死亡的问题。因为苯造成疾病或致人死亡的首要条件是苯的浓度。大多数中毒事件的发生是在不通风的地下室或车间里使用含苯的化学制品,使工人在短时间内吸入高浓度苯蒸气造成急性中毒。
据郝凤桐主任介绍,从职业病角度,据国家的标准,在8小时内生产环境中苯的含量在6毫克每立方米的标准下都是允许的。在这个范围内,人每天呆8小时左右应该都是安全的。所以根据车内苯含量目前的检测结果,无论从苯的浓度和接触苯也就是驾车时间来看都没有达到造成人死亡的程度。
但是李先生妻子的情况和生产环境又有所不同。在含苯的工作环境下,工人通常知道环境的危险性,并有必要的防护措施。而受害人是在完全不知情的条件下,暴露在超过室内空气检测标准的苯浓度环境中。所以本案的情况和职业病中的规定情况不具有可比性。我们难以想象未来每个司机开车时都需要戴防毒口罩。
最后李先生还是因为证据不足,一审败诉了。事情好像告一段落,但是仍然在类似李先生妻子环境下的司机该怎么办呢?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本案中引起波澜的苯到底是一种什么物质呢。
苯是一种芳香烃类的化合物,在常温下是有特殊芳香味的无色液体,极易挥发。由于苯在工业上用途很广,所以在染料、农药、香料、溶剂和黏合剂方面广泛应用,用于喷漆、制药、制鞋、家具制造业、汽车等。
短时间内吸入的大量苯蒸气可引起急性中毒,严重者可以立即死亡。长期反复地接触低浓度的苯也可以引起慢性中毒,主要是对造血系统和神经系统的损害,重者可出现再生障碍性贫血、各种类型的白血病,苯已经被确认为人类致癌物。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苯作业工人中的白血病发病率比普通成年人群约高出5倍。所以卫生部已将职业接触苯工人的白血病定为职业性癌症之一。
追问苯超标是不是导致白血病的原因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本案中双方都不否认车内含有苯,且含量超过室内空气质量检测标准的80%。据权威部门检测,90%以上的汽车车内空气质量超标,其中苯是一个重要的污染源。也就是说,司机朋友们注定是要与苯长期打交道了。环保专家提醒广大司机朋友要有防范意识,经常保持车内通风,并定期对车内进行全效杀毒,去除各种有毒的化学物质。如果车内异味强烈,要到检测部门进行检测。当出现不明原因的脱发、头晕、恶心等症状时要及时到医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