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 2011年12月18日
  • 新媒体

白细胞检查有什么意义

白细胞检查有什么意义:

 白细胞是一大类细胞的总称,包括了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粒细胞、嗜碱粒细胞,所以往往不应该只是关注白细胞计数。其中中性粒细胞计数比例最高,正常情况下占了50-70%,其次是淋巴细胞,占了20-40%。在血常规检查结果中,不同的白细胞包括了各自的计数和百分比。需要强调一下,看血常规中白细胞结果时,不能只看计数或只看百分比,而是综合分析。经常会有百分比偏高或偏低而实际上没有什么意义,譬如说中性粒细胞本来占了多数,如果由于种种原因导致中性粒细胞减少了,那淋巴细胞百分甚至单核细胞等的百分比就相应升高了,而计数很可能正常,那么这种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例偏高就没有什么具体意义。仪器分析不一定能把各种白细胞分得很清楚,譬如说白血病细胞经常会被分入单核细胞、淋巴细胞之列,所以,当分类计数和比例明显异常时,最好需要结合白细胞手工分类帮助判断。抽血时状态可能会影响粒细胞结果,譬如饥饿、寒冷、紧张等可能会导致粒细胞增高。
  中性粒细胞降低常见于药物因素(譬如化疗药)、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白血病、脾亢、某些病毒感染、严重感染等,增高见于各种感染(尤其是细菌感染)、化学性或免疫性炎症、急性中毒、急性失血、组织损伤坏死、恶性肿瘤、白血病和骨髓增殖性疾病等等。中性粒细胞低于0.5×109/L(也就是习惯上说的500个/ul)称作为粒细胞缺乏,这种状态下很容易继发感染,尤其是持续粒细胞缺乏的,所以粒细胞明显减低时一定要注意预防感染。
  淋巴细胞增多见于生理性增多(譬如婴幼儿)、感染(如病毒感染、百日咳、结核、梅毒等)、急性传染病恢复期、自身免疫性疾病和排异、淋巴细胞白血病等等。淋巴细胞减少见于皮质醇或烷化剂治疗后、辐射损伤、免疫缺陷等。
单核细胞增多常见于病毒、立克次体感染;慢性细菌、螺旋体或寄生虫感染;急性传染病或急性感染恢复期;淋巴瘤、单核细胞白血病等等,减少没有明确的临床意义。
  嗜酸细胞增多常见于变态反应性疾病(包括异基因干细胞移植后的移植物抗宿主病)、寄生虫病、肿瘤性疾病(如慢粒、真红、淋巴瘤等)、内分泌疾病(如皮质功能减退)、某些结缔组织病、嗜酸细胞增多症等等。嗜酸细胞减少常见于急性严重感染、应激状态、皮质醇增多或皮质激素治疗后。

  嗜碱粒细胞增多常见于骨髓增殖性疾病、慢性溶血、脾切除后、铅中毒等等,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病人病程中如果出现嗜碱粒细胞明显的进行性的增高,可能提示病情在进展,需要警惕。嗜碱粒细胞减少没有什么临床意义。

治疗血液病是一个需要坚定信念并且持之以恒的过程 希望患者能树立正确的治疗观念坚持就会胜利!!!!袁六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