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 2010年09月11日
  • 新媒体

出血性疾病按止血过程的分类

出血性疾病,常见的分类方法是按照止血过程分类如下: 

(一)血管壁异常 

先天性: 

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 

原发性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 

单纯性紫癜 

血管性假血友病 

后天性: 

过敏性紫癜 

维生素C缺乏症          

感染性紫癜 

(二)血小板异常 

1.量异常,即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增多; 

先天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血小板增多症。 

2.质异常,即血小板功能异常 

先天性:血小板无力症、血小板病等; 

后天性:巨大血小板综合症。 

(三)凝血机能异常 

影响凝血第一阶段因子缺乏症,如第Ⅷ、Ⅺ、Ⅹ和Ⅺ因子缺乏病。 

影响凝血第二阶段因子缺乏症,如酶原、Ⅴ、Ⅵ、Ⅶ因子缺乏病。 

影响凝血第三阶段因子缺乏症,如纤维蛋白原缺乏症、纤维蛋白溶解症。 

(四)其他异常 

循环血液中抗凝血活酶,抗凝血酶物质增多时凝血时间延长。播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由于血小板减少,凝血因子消耗,使出血及凝血时间延长。 

三.诊断 

当发生出血时,必须查找出血的原因。出血可以是独立的疾病,但常是不同疾病的一种表现,为明确出血的性质和原因,常必须从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或其他临床检查来确定诊断。 

(一)注意出血发生的年龄、出血部位、严重程度、有效制止的方法。并询问是否有化学药物史,急、慢性病史,以前做过什么检查,其结果是否可肯定或提前诊断。要进行认真的体格检查,仔细观察出血情况。 

(二)实验室检查 

有关出血的检查方法很多,但必须结合病史即查体,先选择简便易行的方法,进一步选择较复杂的检查,以便确定诊断。其步骤是先做筛选试验,然后再做特殊检查,前者是将疾病归类,看属哪一种出血病,即属血管异常、血小板异常或凝血机能异常。后者是一种确诊试验,即确定是哪一种具体的疾病,乳筛选试验发现凝血机能异常病,经特殊检查确定是哪一种凝血因子异常病变。这类检查项目较多,该做哪项检查和每项检查的结果应如何判断应由专科医生来确定。 

四.防治 

(一)病因治疗 

这个题目对一般群众是相当重要的,能引起出血的原因很多,但较常见者是药物如阿斯匹林、消炎痛、保泰松,还有常用的西药乳感冒药等,均可抑制血小板聚集,加重出血,故应避免使用。还有一些慢性病如肝病,尿毒症、骨髓转移癌所引起的出血,应积极治疗原发病。患有出血性疾病或有出血并发症的病人,应做好个人防护,避免外伤和各种有可能加重出血的原因,如需进行手术,应认真做好术前准备,各种穿刺,深部肌肉注射均应严加注意。 

(二)止血方法 

1.补充血小板或凝血因子 

依据所缺乏的情况,可进行补充,如血小板重度减少,临床出血严重病例可输注血小板悬液,一般每天需输200~400ml,连输3天。由于某种凝血因子减少或缺乏,需进行补充如甲型血友病应补充Ⅶ因子,但补充每种缺乏因子必须依据缺乏情况,计算好需要量,然后再补充,不可盲目行事。 

2.止血药物 

目前用于临床的止血药物种类较多,所有的止血药按照止血机能可分为:用于凝血三阶段的药物;作用于血小板的药物;及作用于血管的药物等三类。应依据出血情况,选择或联合使用。 

3.局部止血 

体表或粘膜可直接压迫出血的部位,可采用压迫止血的方法,这种方法最直接,效果亦最好。

治疗血液病是一个需要坚定信念并且持之以恒的过程 希望患者能树立正确的治疗观念坚持就会胜利!!!!袁六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