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tao 2010年08月24日
  • 新媒体

B细胞淋巴瘤临床诊疗进展

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是目前增长速度最快的恶性肿瘤。2008年,美国新诊断NHL患者66120例,位居常见肿瘤第5位,其中80%-85%为B细胞型,15%-20%为T细胞型,自然杀伤(NK)细胞型少见。
 同年,中国南方淋巴瘤协作组集中对4739例新诊断NHL患者进行复诊,其中B细胞型为73%,T细胞型约20%,NK细胞型约为6%-7%。由此可知,B细胞型仍是目前NHL中的主要亚型。
 2009年12月,第51届美国血液病学会(ASH)年会在美国新奥尔良市隆重召开。B细胞型NHL诊疗进展成为本届ASH年会的学术亮点之一。在本文中,笔者对会议相关内容进行梳理,谨与大家分享。
FC±R一线治疗初治CLL的III期临床试验结果
 Ⅲ期多中心临床试验(CLL8)旨在比较氟达拉滨联合环磷酰胺(FC)方案与在此基础加用利妥昔单抗(美罗华,FCR)方案对于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CLL)的疗效。2008年公布的研究初步结果显示,与FC组相比,FCR组治疗CLL在总反应率及无进展生存(PFS)等方面有显著优势。
本届大会上,德国CLL研究组报告了该研究中位观察37.7个月的结果。817例身体状况良好及CD20+初治CLL患者随机接受6个疗程的FCR或FC化疗。两组间性别、年龄、分期等状况均衡性良好。平均疗程数FCR组为5.2,FC组为4.8(P=0.006)。
 至2009年6月,共761例患者可评价疗效,790例患者可评价PFS及总生存(OS)。与FC组相比,FCR组总反应率显著较高(95.1% 对88.4%),完全缓解(CR)率显著较高(44.1%对21.8%,P<0.001),中位PFS显著延长(51.8个月对32.8个月,P<0.001),37.7个月OS率显著提高(84.1%对79.0%,P=0.01),但两组中位OS尚未显现统计学差异。
 与既往报道结论一致,FCR组可见更多血液学不良反应(尤其是中性粒细胞减少),但这并未导致患者感染率增加。而FC组较FCR组病死率更高(21.7%对16.1%)。
 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性别、FCR治疗、治疗反应、治疗周期(0-3)、染色体17p缺失、血清胸苷激酶增高、β2微球蛋白及非突变免疫球蛋白重链可变区(IgVH)基因是预测CLL患者OS及PFS的独立预测因素;对于CLL患者,较之FC方案,FCR方案可带来更多临床益处。
FL应用利妥昔单抗维持治疗的安全性与有效性
滤泡性淋巴瘤(FL)复发患者接受利妥昔单抗进行免疫化疗诱导治疗成功后,继续应用利妥昔单抗进行维持治疗已成为标准治疗方案。本届大会上,MAXIMA  Ⅲb全球试验早期结果被公布。评价利妥昔单抗的维持治疗安全性是该研究的主要目标,其次才是疗效评估。 
该研究共计纳入545例FL患者,中位年龄为57岁,11.6%的患者年龄超过70岁。26.2%的患者第2次接受利妥昔单抗时采用快速滴注给药方式。采用快速滴注给药方式的患者比例随疗程增加而增加,最高比例达到43.3%。
中位随访10.4个月的结果显示:42例患者复发;94.5%进入维持治疗时为CR的患者仍为CR,86.3%完全缓解不确定(Cru)患者和83.3%部分缓解(PR)患者仍然在缓解之中。安全性方面,28例患者发生注射相关不良事件;59例患者接受利妥昔单抗后共计发生严重不良事件71次,其中4次与利妥昔单抗药物相关。
 以上结果表明,利妥昔单抗诱导治疗后应用利妥昔单抗进行维持治疗的临床策略安全性良好,第2次接受利妥昔单抗者采用快速滴注给药方式也相对安全,只有少数患者出现实验室检测异常,维持治疗期间患者较少出现疾病进展。
R-CHOP方案治疗DLBCL的10年随诊结果
在GELA LNH 98-5 研究中,R-CHOP方案已作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标准治疗方案。在本届大会上,科伊菲尔(Coiffier)教授进一步分析了该研究随访10年的临床数据。
入组的399例DLBCL患者(平均69岁)被随机分至CHOP化疗组(197例)和R-CHOP化疗组(202例),两组均为3周方案,计划8个疗程。
结果显示,与CHOP组相比,R-CHOP组中位OS显著延长(8.4年对3.5年),无事件生存率(EFS)显著提高(34%对19%),进展后5年生存率显著较高(25%对15%),而晚期(5年)复发率两组均为约4%,第二恶性肿瘤的发生率也几乎相同(21例对22例)。
GELA LNH 98-5 研究10年随访结果表明,在CHOP方案中加用利妥昔单抗这一标准治疗方案,可显著提高DLBCL患者长期临床疗效。
PMBL和MGZL的临床及生物学特性比较
纵隔B细胞淋巴瘤(MBCL)包括原发性纵隔大B细胞淋巴瘤(PMBL)、结节硬化型霍奇金淋巴瘤(NSHL)和纵隔灰色区淋巴瘤(MGZL)。患者接受蒽环类药物为基础的化疗方案后仍存在局部复发风险,故纵隔放射成为PMBL和较大肿块NSHL的常规治疗方法,这也意 味着化疗耐药风险增加。加之MGZL对于霍奇金淋巴瘤化疗方案存在相对抵抗现象,临床必须寻找更好的全身治疗以避免放射治疗(RT)、二次恶性肿瘤及心脏病发生风险,并改善临床疗效。
 
图1 与PMBL患者相比,MGZL患者无进展生存率较差

图2 与PMBL患者相比,MGZL患者总生存率较差
邓利维(Dunleavy)等比较了DA-EPOCH方案与R-DA-EPOCH方案对初治PMBL及MGZL的临床疗效。结果显示,两组分别中位随访8.6年和3.4年,R-DA-EPOCH组OS和EFS达100%和94%,高于DA-EPOCH组的94%(P=0.1)和64%(P=0.036),与PMBL相比,MGZL患者接受R-DA-EPOCH的疗效明显较差,4年DFS和OS分别为30%、83%(图1、2),且50%患者须接受纵隔放疗。
 研究者认为利妥昔单抗可提高PMBL疗效,可省略放疗,但MGZL存在相对化疗耐药。笔者认为,MGZL和NSHL可能化疗耐药情况较多,需进一步探讨其分子机制,制定针对微环境等的新治疗策略来提高对上述疾病的临床疗效。
化疗完全缓解率是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预后因子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治疗是基于大剂量甲氨蝶呤(HD-MTX方案)为主的化疗加全脑放疗。最近的大宗病例报道显示,初步化疗能得到30%-63%的CR,放疗后完全缓解率达80%。尽管患者接受初步治疗后反应率较高,但总体临床疗效仍不理想。此外,PR患者经过放疗后达到CR,对于总体疗效的影响尚不明确。
在前瞻性LNHCP93研究中,研究者对新诊断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患者接受大剂量甲氨喋呤和放疗的疗效进行评估。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和反应率是OS的预测指标。多因素分析表明,化疗有效是PFS的预测指标。
对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恶性淋巴瘤患者的前瞻性研究分析表明,只有化疗后完全缓解者才可能得到长期生存益处,放疗 后才达到CR者与化放疗均未达CR者结果相似,预后均不理想。

治疗血液病是一个需要坚定信念并且持之以恒的过程 希望患者能树立正确的治疗观念坚持就会胜利!!!!袁六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