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 2021年09月27日
  • 新媒体

白鸥教授:DLBCL预后探索与治疗优化

第24届全国临床肿瘤学大会暨2021年CSCO学术年会于2021年9月25-29日举行,本届大会的主题为“聚焦创新研究,引领原创未来”。大会继续秉承CSCO的根本宗旨,在特殊时期采取新的形式积极开展学术交流活动,促进国内临床肿瘤学领域的学术交流和科技合作,鼓励支持临床研究和创新,提倡多学科规范化综合治疗基础上的精准肿瘤学,积极推动学科大发展。本次大会上,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白鸥教授进行了“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预后探索与治疗优化”主题报告,医脉通将主要内容整理如下。

白鸥教授首先对DLBCL治疗现状和预后影响因素进行了介绍。虽然目前约60%的DLBCL患者能够通过R-CHOP方案获得治愈,但是复发难治(R/R)DLBCL患者的预后仍较差。过去20年间,随着众多研究对DLBCL流行病学、生物学异质性的深化探索以及对DLBCL的细化分型,DLBCL患者的预后因素不断被发现。目前影响DLBCL患者的预后因素包括年龄、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分期、结外累及情况等临床因素,以及疾病分型、Ki-67水平、基因突变情况、淋巴细胞计数等生物学因素。白鸥教授表示,目前DLBCL治疗的挑战在于识别高危患者、改善预后、延长R/R DLBCL患者生存。

如何识别DLBCL高危患者

白鸥教授首先就DLBCL预后评估的研究进展进行了介绍。今年EHA大会上公布了回顾性GELTAMO研究结果,该研究纳入137例接受R-CHOP方案治疗的DLBCL患者,评估GELTAMO-IPI评分系统(包含年龄、ECOG评分、LDH水平、疾病分期、β2微球蛋白水平等因素)识别高危DLBCL患者的准确性。GELTAMO评分系统下低危患者的5年OS率达到100%、中低危患者5年OS率为65%、中高危患者5年OS率为51%、高危患者5年OS率为18%(P<0.001;HR:22.9)。相比于IPI、R-IPI、NCCN-IPI等评分系统,GELTAMO-IPI评分系统能够更好识别高危DLBCL患者,但是该研究纳入患者数量较少,仍有必要开展后续研究进一步验证该模型识别高危DLBCL患者的准确性。

REMARC研究则探索了PET/CT评估的肿瘤总代谢体积(MTV)和两个病变之间最远距离(SDmax)作为DLBCL预后因素的价值。研究结果显示,高SDmax与DLBCL患者较差的无进展生存期(PFS)和OS相关。该研究结合MTV和SDmax将DLBCL患者分为3个危险组,研究结果显示各危险组的4年PFS率和OS率存在显著差异。该研究还发现,结合MTV、SDmax、ECOG评分(包含高MTV、高SDmax、ECOG评分>2中任意2个因素)可有效预测DLBCL患者中枢神经系统(CNS)的复发情况。

循环肿瘤DNA(ctDNA)检测也可有效评估DLBCL患者的预后。北欧淋巴瘤组(NLG)开展的一项II期研究纳入了101例年龄<65岁的高风险(aaIPI评分2-3分和/或CNS具有高风险因素)DLBCL患者,评估ctDNA检测的预后评估价值。今年EHA大会上公布的该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前ctDNA高表达的DLBCL患者完全缓解(CR)率更低,疾病进展、复发、死亡风险更高(P=0.0078),治疗后DLBCL患者的微小残留病(MRD)状态与无复发生存相关(P=0.0026)。

如何优化DLBCL一线治疗

白鸥教授随后就如何优化DLBCL一线治疗策略进行介绍。今年EHA大会上公布的一项多中心回顾性研究纳入了老年(>80岁)DLBCL患者,探索了不同强度治疗与OS的相关性。研究结果显示,接受减低剂量化疗和全剂量化疗的老年DLBCL患者中位OS分别为2.06年和1.95年,而接受姑息化疗和姑息治疗的老年DLBCL患者的中位OS仅为0.57年和0.21年。对于年龄较大的DLBCL患者,临床上可采用减低剂量化疗方案,改善患者预后。

本次EHA大会上公布的另一项I/II期研究探索了双特异性单抗Mosunetuzumab一线治疗老年/身体情况较差DLBCL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该研究共纳入48例DLBCL患者,中位年龄为83岁,ECOG评分均≤2分。中位随访9.4个月(范围:0.2-22.7)时,Mosunetuzumab在DLBCL患者中的总缓解率(ORR)达到61.5%,CR率达到43.6%,17例达到CR的患者中8例患者在治疗后≥12个月时仍处于CR状态,同时Mosunetuzumab在DLBCL患者中的安全性良好。对于老年DLBCL患者,减低强度的化疗联合新药的治疗策略有望带来更好的预后。

江苏省人民医院开展的一项研究探索了R-CHOP方案联合泽布替尼和来那度胺(ZR2-CHOP方案)治疗18-75岁高危DLBCL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本次EHA大会上公布的该研究结果显示,中位随访5个月(范围:3-8)时,接受ZR2-CHOP方案的高危DLBCL患者ORR达到100%,CR率达到90%,该方案在DLBCL患者中的耐受性良好。对于高危DLBCL患者,该联合方案具有进一步探索的意义。

CD5阳性也是DLBCL患者的高危因素。虽然CD5+ DLCBL患者仅占DLBCL患者的10%,但是这部分患者的5年OS率仅为34%(P=0.0026)。今年ASCO大会上公布的一项临床研究探索了R-DA-EPOCH方案联合大剂量甲氨蝶呤(HD-MTX)方案治疗CD5+ DLBCL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中位随访6.0年时(范围:5.0-7.7),该方案的5年PFS率达到72%(95%CI:57%-83%),5年OS率达到79%(95%CI:64%-88%),5年CNS复发率为9%(95%CI:3%-22%),7例患者出现继发性肿瘤。该联合方案在CD5+ DLBCL患者中的疗效值得肯定,但是使用时需注意毒副作用。

遗传学高危DLBCL患者可通过分子分层指导治疗选择。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赵维莅教授团队开展的一项II期研究探索了分子分层指导的R-CHOP+X方案在初治遗传学高危DLBCL患者中的疗效。今年ICML大会上公布的研究结果显示,相比于R-CHOP方案,分子分层指导的R-CHOP+X方案CR率更高(87% vs 66%;P=0.003),12个月PFS率(93% vs 73%)和12个月OS率(96% vs 85%)也更高。分子分层指导的治疗方案可显著改善高危DLBCL患者的预后,值得进行进一步的探索。

R/R DLBCL的新药治疗方案探索

白鸥教授最后就R/R DLBCL的新药研究进展进行了介绍。目前FDA以批准多款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免疫疗法、单克隆抗体、抗体药物偶联物、靶向药物用于R/R DLBCL的治疗。白鸥教授表示,新药和新疗法将是R/R DLCBL未来重要的探索方向。

今年EHA大会上公布了CAR-T疗法在法国的真实世界疗效数据,CAR-T疗法治疗R/R DLBCL的ORR达到74.2%,CR率达到53%,6个月PFS率达到44.5%,57.7%的患者缓解状态持续达6个月。CAR-T输注10天内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的发生率为81.2%,神经毒性发生率为35.7%,≥3级感染发生率为31.7%。CAR-T疗法在真实世界疗效与临床研究一致,但仍需进一步探索以提高CAR-T疗法的疗效。

今年ASCO大会上公布了CD19单抗Tafasitamab联合来那度胺治疗R/R DLBCL的长期随访结果。该联合方案的ORR达到57.5%,CR率达到40%,中位缓解持续时间(DOR)达到43.9个月。中位随访33.9个月时,中位PFS达到11.6个月(95%CI:6.3-45.7);中位随访42.7个月时,中位OS达到33.5个月(95%CI:18.3-NR)。该联合方案在R/R DLCBL患者中的耐受性良好,有望成为R/R DLBCL的治疗新选择。

今年ICML大会上公布了抗体药物偶联物loncastuximab联合伊布替尼治疗R/R DLBCL的研究结果。该联合方案治疗R/R DLBCL的ORR达到56.7%,CR率达到30%,中位DOR达到5.5个月。对于non-GCB型R/RDLBCL患者,该联合方案的ORR达到66.7%,CR率达到37.5%。该联合方案在R/RDLBCL患者中的安全性良好,同样可作为R/R DLBCL的新治疗选择。

今年ASCO大会上公布了抗体药物偶联物Polatuzumab vedotin(Pola)联合利妥昔单抗和来那度胺治疗R/R DLBCL的研究结果。该联合方案治疗R/R DLBCL的ORR达到35%,CR率达到29%;中位PFS为6.3个月,中位OS为10.9个月。研究中11%的患者因为不良事件(AE)停药,67%的患者因为AE延迟或中断治疗,26%的患者因为AE接受减量治疗。该联合方案同样可作为R/R DLBCL治疗的新选择,但是使用时需注意相关AE的管理。

总结

白鸥教授最后总结道:虽然目前DLBCL的治疗仍存在一定挑战,但众多新药、新疗法已在DLBCL的治疗中展现出可观的疗效和安全性。期待未来更多临床研究能够进一步验证这些新药、新疗法的疗效和安全性,同时发掘更好的药物和治疗方案,为DLBCL患者带来更多治疗选择,改善DLBCL患者的预后。


治疗血液病是一个需要坚定信念并且持之以恒的过程 希望患者能树立正确的治疗观念坚持就会胜利!!!!袁六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