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tao 2011年04月28日
  • 新媒体

中医治疗血液病的特点

中医治疗血液病的特点-再生障碍性贫血中医学属“虚痨”、“血虚”、“血症”范畴。 我国在中医药治疗再障方面经过40多年的实践,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获得了较好的疗效。我院自70年代末开始研究中药治疗再障,在80年代初率先提出再障肾虚的观点,用补肾法为主治疗,现已被普遍认可,成为中医治疗本病的常规治则。80年代初,总结出再障的中西医结合辨证分型法(阴虚、阳虚、阴阳两虚三型特点),用于指导临床治疗,有利于提高疗效。
补肾法:肾虚分为阴虚、阳虚和阴阳两虚三个证型,可随病情转化,亦可兼脾虚、血瘀等症。肾阴虚:症见头晕耳鸣、腰膝痠软、五心烦热、盗汗咽干、出血紫癜、舌红苔少或褐黑,治宜滋阴补肾。肾阳虚:症见面色苍白、乏力头晕、畏寒肢冷或便溏、出血少、舌淡齿痕苔白、治宜温阳补肾。肾阴阳两虚:兼有阴虚阳虚症候,治宜阴阳双补。常用药物:生熟地、山萸肉、女贞子、首乌、当归、枸杞、黄精、人参/党参/太子参、黄芪、阿胶、龟板胶、鹿角胶/鹿茸、补骨脂、仙灵脾、仙茅、肉桂、巴戟天、肉苁蓉、附片。补脾肾法:对兼脾虚症候(乏力气短,纳差便溏,舌淡胖苔白或腻)者,在补肾基础上酌用健脾药:重用黄芪,加茯苓、山药、白术、苍术、砂仁等。活血化瘀法:对一些无明显出血倾向,病程较长,有血瘀证象者在上述基础上加活血化瘀药,可提高疗效。常用药:鸡血藤、丹参、赤芍、川芎、郁金、牛膝等。清热解毒凉血法:主要用于急性再障或慢性再障合并感染及肝炎后再障。中医辨证属急劳、血热妄行。常有高热、烦躁、头痛、咽赤、口干、鼻衄、龈血、皮肤紫斑、口舌血泡、舌红苔黄/裂/黑。常用药:银花、连翘、黄芩、黄连、栀子、板蓝根、紫草、旱莲、生地、玄参、麦冬、知母、赤芍、丹皮、仙鹤草、侧柏叶、茜草、犀角/水牛角。对月经过多或淋漓不尽患者,用益气摄血,凉血止血方药亦可达到满意效果。
中医治疗血液病的特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中医治疗血液病的特点
  在中医学属属“血证”、“衄血”、“发斑”等范畴。临床不少患者(主要为慢性ITP)因皮质激素副作血小板
用、禁忌症、依赖、复发及不愿切脾或切脾和免疫抑制治疗效果不佳而求助于中医。中医多按辨证论治,目前辨证分型已基本达成共识:1、血热妄行:多见于急性或慢性ITP急性发作期,起病急,出血症状明显,皮肤紫癜常伴鼻衄、龈血,可有血尿、便血、月经量多、发热、咽红、舌红苔黄。治宜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常用药物:犀角/水牛角、生地、赤勺、丹皮、紫草、栀子、侧柏叶、仙鹤草、地榆大小蓟、荷叶,有感染者酌加银花、连翘、黄芩、黄连、板兰根等。2、阴虚内热/肝肾阴虚:常见于慢性ITP,出血较明显,皮肤瘀斑时轻时重,常有鼻衄、龈血,手足心热、盗汗、口干,头晕、耳鸣、舌红少苔。治宜滋阴清热,凉血宁络,常用药物:生熟地、天麦冬、玄参、知母、旱莲、山萸肉、枸杞、赤白芍、龟板胶、阿胶、加上述凉血止血药。3、气不摄血/气血两虚/脾肾两虚:起病缓,病程长,疲乏明显,皮肤瘀斑黯淡,散在出血,以下部较多(下肢皮肤出血点,月经淋漓不净),常有头晕气短、腰膝痠软、面色无华、纳差、便溏、舌胖苔白。治宜补气养血,健脾益肾。常用药物:人参/党参/太子参、黄芪、白术、茯苓、首乌、黄精、熟地、当归、白芍、女贞子、龙眼肉、阿胶、山萸肉、补骨脂、仙灵脾、巴戟天等。4、阴阳两虚:多为久病患者,兼有上述阴虚阳虚症状体征,治疗应阴阳双补。近年有人提出ITP有血瘀型,证见面色晦黯,紫癜色暗,月经有血块,舌质黯或有瘀斑,治宜活血化瘀,用桃红四物汤加丹参、鸡血藤为主,加止血药。临床上慢性ITP出血倾向不明显且兼有瘀象者,皆可酌加鸡血藤,丹参,郁金,三七等。中药治疗有效者先有出血现象好转,以后血小板逐渐上升,停药后复发率低于皮质激素。疗效:根据近十年文献统计,(治愈)显效率约40%,总有效率80%,实证疗效优于虚证,虚证中阴虚及阴阳两虚疗效较差。(各型差异疗效由高到低依次为:血热妄行,气不摄血,阴虚内热,阴阳两虚)。少数顽固性、难治性患者,虽经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仍不理想。
中医治疗血液病的特点-溶血性贫血(HA)
  在中医学属“黄疸”、“虚劳”、“积聚”等范围。近年来中医药治疗溶贫取得一些进展。
获得性
  1.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常分为温热内蕴、气血两虚、脾肾亏损、气滞血瘀证型,分别治以清热除湿、补气养血、健脾益肾、理气化瘀。促使黄疸消退,网织红细胞下降,Hb上升。并消减高胆红质血症引起的肝胆系统合并症。2.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NH):证属虚损或本虚标实,主要采用辨证施治。温热内蕴:多为溶血发作期,可见皮肤巩膜黄染、尿色红绛或呈酱油色、倦怠气短、舌淡胖苔赋。治以清热利湿,方用茵陈蒿汤或茵陈五苓散加减。脾肾阳虚:面黄、头晕、心悸气短、腰痠腿软、或腹胀、浮肿、舌淡齿痕苔白、治予温补脾肾、益气养血。方用补中益气汤、大菟丝子饮、归脾汤或八珍汤加减。瘀血阻络:本病迁延难愈,久病多瘀,多有黄疸、腰痛、尿色黑赤,易合并血栓形成,符合中医血瘀范畴,应在辨证论治基础上加活血化瘀法,选用活血药(木香、当归、赤芍、川芎、益母草、鸡血藤、丹参等)。采用补肾活血法治疗,多数患者获近期较好疗效。总之,急性发作期应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尽快控制病情。慢性期可以中医辩治为主,对减少溶血发作,改善贫血,预防并发症有积极意义。据统计总有效率约80%(包括AA—PNH综合征)。
先天性
  1、G-6-PD缺乏:我院在70年代对该病进行了中西医结合治疗研究。按Hb水平、尿潜血程度及并发症等指标将患者分为轻、中、重型,轻中型用疏肝利胆,清热除湿之复方三黄汤(茵陈、黄芩、黄连、黄柏、栀子、大黄)及复方野艾蒿汤(野艾蒿、茵陈、车前草)注射液或口服,中型酌情输血,重型以西医疗法为主,结果使输血率降低,轻型已完全不用输血,中型约1/3输血。还有报道可用清热利湿、解毒、补气养血方药(白头翁、白茅根、鸡血藤、车前草、茵陈、阿胶、黄芪、生地、当归、黄花草、贯众等)。2、β-地中海贫血:补肾生血方(益髓生血灵)经临床应用取得可喜疗效,经治疗患者Hb升高,临床症状改善,疗效优于马利兰而无后者的毒副作用,我院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结果显示该药对杂合子基因突变型患者效果明显。治疗后患者HbF增加,γ-珠蛋白的mRNA基因转录水平升高,说明该药能促进γ-珠蛋白的转录和表达,诱导HbF合成,从而代偿了β-珠蛋白的基因缺陷。为中医治疗β-地贫提供了依据。3、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以往治疗惟有脾切除,效果较好,但切脾后免疫机能受损,尤其在幼童免疫机能尚未健全而易发生严重感染,有一定风险。近年我们试用健脾补气养血中药治疗几例患者(轻—中度贫血),多数病情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显效1例。所用方剂药性温和,长期服用无毒副作用,适用于年幼体弱或暂不宜手术者,并能增强体质,对疗效不理想者亦有利于日后接受手术治疗。
中医治疗血液病的特点-白血病完全可以采用中医药进行治疗,并且能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经过长期大量的临床实践证明,采用中医药治疗白血病,只要辨证施治,用药合理,完全可以使白血病患者得到良好的治疗效果,有的可以治愈。
    中医治疗白血病其机理概括来有二。其一增强自身免疫力,主要通过补肾、益气养阴,以使正常细胞活跃,以抑制白血病细胞;其二平衡血象,主要通过清利湿热解毒等方法以净化血液,使血象、髓象趋于正常,自我感觉良好。一般急粒白血病以解毒为主;急淋白血病以散结为主,慢粒散结解毒并用;慢淋散结加益气养血,以上各种治疗方法均用补肾强身法。我院主要药物有两类:“祛白胶囊”为固定药物,适用于各型白血病;辅助药物、备用药物根据具体病情配方。 如上谈到青岛手表厂陈凤英,便以补肾益髓法为主,配合清热利湿药物,疗效显著。其夫在谈到治疗效果时特别强调体质得到改善,在每年青岛感冒大流行时,家中正常人没有一个不感冒的,可是她却没有被传染,足见增强免疫力在白血病治疗中的意义。相比之下现代医学在杀伤消灭幼稚细胞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其出发点是好的,包括骨髓移植,但最终仍归不救,道理何在?可以说,现代科学日新月异,飞速发展,对医学的发展无疑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但现代科学指导医学并不等于医学,医学研究的是人,人有思维,有感情。因此在实验室能够百分之百成功的事情作用到人体则不一定达到预期效果。我们谈到这些并非否定现代医学在许多方面已做出的巨大成绩,而是设法使对人体的研究不断完善。上面谈到的病例可以看出增强自身免疫力的重要性,那么怎样才能增强自身免疫力呢? 笔者认为不要固定一定模式而要随人体个体的差异而灵活选方用药。中医以阴阳五行阐述人体的生理、病理变化,并指导遣方用药,实际上是调整人体动态平衡。如以阴阳学说分析人的体质则有阴、阳、阴阳混合之分。把数学的方法运用到中医方面,则应达到量化,如阴七阳三,或阴三阳七。如果有了明确的诊断(辨证)加上量化的指标来指导用药则能提高治疗效果。从临床来看同一类型白血病,有的治疗效果非常显著,病情纵有波动再予调整则趋于正常有的则反复无常,难予调理,这里面很重要的一个问题即人的免疫力悬殊甚大。此免疫力有先后天之分,我们通过努力能达到的是如何把后天免疫力扶植起来。除药物治疗之外,精神,饮食、锻炼诸方配合不容忽视。
    从大量的临床实践来看,中医、中药在白血病治疗中尽早应用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病情。中医对人体的调理是全面的,中医对气血、阴阳、脏腑的调理可以对应西医的免疫功能、免疫状态的调节,也就是说中医对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明显优势,因此,中医、中药的尽早参与对疾病的恢复非常有利。在当前的医疗条件下,中医药突出的优势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延长或阻止白血病的复发。化疗结束后,即并达到临床治愈水平时,应用中药调节机体免疫水平,恢复免疫功能,可延长白血病的复发时间或阻止复发。在急性期时白血病需要及时应用化疗,期间可以中医药辅助治疗,缓解期时,中医药的使用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对延缓或阻止复发也有效。
    防止白血病耐药。白血病细胞对化疗是有耐受性的,细胞本身对毒物的排异机制一旦启动将会影响化疗药物对白血病细胞的作用。医务工作者们在研究中发现,中医药可以恢复白血病细胞对化疗药的敏感性。近年来中医药预防、逆转白血病多药耐药性的临床应用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
    预防白血病的相关并发症。白血病的并发症一旦发生,治疗起来难度很大,耗费也惊人,但是如果从预防上下手,则相对容易得多,不仅能够减轻患者身体上痛苦,还能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治疗血液病是一个需要坚定信念并且持之以恒的过程 希望患者能树立正确的治疗观念坚持就会胜利!!!!袁六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