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n002 2016年01月10日
  • 新媒体

抗生素引起血小板减少症

抗生素引起血小板减少症


  药物引起血小板减少的发生机理尚未完全阐明,一般认为有三种因素可致血小板减少,即:药物直接作用于血小板,药物抑制骨髓产生血小板,药物免疫性三种因素。前两种因素与用药剂量大、用药时间长密切相关,比较多见;后一种因素与用药剂量和时间无关,而与患者本人的过敏体质相关,相对少见。这说明避免长期大剂量用药是预防药物性血小板减少的关键。

 

  目前已知约有70种药物可引起血小板减少,其中60%左右是由于抗生素所致。其中以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磺胺类等抗生素最为多见,这几类抗生素中均有数种药物可致血小板减少的发生。另外,氯霉素、合霉素、灰黄霉素、万古霉素、新生霉素、克拉霉素、阿奇霉素、庆大霉素、环丙沙星、萘啶酸、多粘菌素、利福平、两性霉素B及抗肿瘤抗生素(丝裂霉素C、放线菌素D、柔红霉素等)等,也有致血小板减少的相关报道。因此,使用这些抗生素,尤其是长时间或大剂量用药时,必须警惕药物致血小板减少副作用。


  针对抗生素引起的血小板减少,我们可以采取一些相应的干预措施 

 

  抗生素所致血小板减少的干预措施包括:

   

  ①严格掌握适应症,防止误用、滥用抗生素;


  ②严格掌握药物剂量和疗程,避免一切不必要的大剂量用药,尽量缩短用药时间;


  ③用药过程中应定期检查血象,每周至少检查1次血常规。假如在使用抗生素期间出现异常,例如皮肤黏膜有出血现象,或发现血小板低于8万/立方毫米,就应及时停用可疑药物。


  一般情况下,轻至中度的药物性血小板减少预后较好,多在停药后2周内自行恢复。为了预防和减少出血,患者可以配合服用一些升血小板的药物,如茜草双酯、利血生、维生素C等。一旦血小板计数低于2万/立方毫米时必须急诊处理,立即停用所有可疑药物,同时给予糖皮质激素和升血小板药物治疗,出血较多者应输以少量新鲜血液或直接输注浓缩血小板,以降低致命性大出血的危险。



治疗血液病是一个需要坚定信念并且持之以恒的过程 希望患者能树立正确的治疗观念坚持就会胜利!!!!袁六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