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偏低
血小板偏低可见于
血小板减少,
再障,
MDS,白血病等
血液病患者和放
化疗之后。
血小板在止血和凝血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血小板偏低止血功能差,易引起出血,紫斑等症状。
血小板值在(50-100)×10
9/L多为碰撞后出血,血小板低于50×10
9/L时,即有自发性出血的可能性;当血小板低于20×10
9/L时,有可能并发颅内出血。
血小板低的原因可能是:1、血小板生成减少,常见于
再生障碍性贫血和
急性白血病等
血液病,以及应用某些
化疗药物后,此时常伴有贫血和
白细胞减少;2、血小板破坏过多,其中多数原因不明,部分继发于自身免疫病及应用某些药物后;3、血小板分布异常,常见于
脾肿大等。
血小板偏低时在治疗上可选用以下治疗方案:
1、一般治疗:急性型及重症者应住院治疗。
2、、肾上腺皮质激素:急、慢性型出血较重者,应首选肾上腺皮质激素。
3、
免疫抑制剂。
4、促血小板生成药。
5、脾切除:脾切除是有效疗法之一。
6、免疫球蛋白。
7、达那唑。
8、输注血小板。
9、血浆置换。
10、
中医中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