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减少的相关问题
血小板减少就一定会出血吗?
血小板减少不一定会出血。这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
血小板减少的程度;二是个体差异。正常人
血小板数量为(100~300)X 10|升。一般来说,血小板轻度减少((80~100)X109/升即(8万~10万)/立方毫米)大多不表现出自发性出血。血小板中度减少(50~80)X 109/升即临万~8万)/立方毫米),可有轻度自发性出血,如皮肤粘膜出血点创伤后出血不易止住、女性月经量增多等。重度血小板减少(50 X 109/升以下即5万以下),则大多数会出现较明显的自发性出血,最常见的是皮肤紫痛。更严重者血小板减少(20 X109/升以下即2万以下),甚至可以出现颅内出血、消化道大出血等危及生命的共发症。个体差异是指:由于不同的人在身体结构(如血管通透性)及出血耐受性等诸多方面存在一定差异,可以对血小板减少产生不同的临床表现。比如,有的病人血小板降至50 X 109/升左右即可出现广泛皮肤的皮下瘀血,而有的病人即使血小板只有20 X 109/升也无任何出血表现。当然,后一种情况下即使没有自发性出血,也仍然存在一定的危险性,需要提高警惕,做好出血的预防性护理。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应该怎样防治呢?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预防感冒,密切观察紫斑的变化,如密度、颜色、大小等,注意体温、神志及出血情况,有助于了解疾病的预后和转归,从而予以及时的处理。避免外伤,出血严重者须绝对卧床休息。慢性患者,可据实际情况,适当参加锻炼,避免七情内伤,保持心情愉快,饮食宜细软,如有消化道出血,应进半流质或流质,忌食烟酒辛辣刺激之物。斑疹病痒者,可用炉甘石洗剂或九华粉洗剂涂擦,注意皮肤卫生,避免抓搔划破皮肤弓随感染。 相关链接:
中医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血小板减少与白血病的区别: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的典型症状表现为出血,在发病前期,皮肤会出现针扎样红点,之后会发展成块状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紫癜的大小不等,小的如黄豆粒,大的能达到手掌那么大。 出现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部位一般在体表皮肤比较松弛的部位,如颈部、眼睛周围、下肢等,并伴有肿痛,严重的会在口腔黏膜部位出现紫斑。血液中正常血小板数量为30万/立方毫米,患病时可减少到4万~5万,当血小板数量降至2万时,患者就有可能出现消化道出血、颅内出血、血尿等,危及生命。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跟白血病的一些症状相似,有些患者认为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就是准白血病,心理压力很大,其实完全没有必要。专家解释,认为紫癜病是因为单纯的血小板减少使凝血功能出现异常,而血小板减少和凝血功能异常只是白血病的症状之一,白血病患者体内的
白细胞、
红细胞等都不正常,它们完全是两码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