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 2013年04月24日
  • 新媒体

血小板减少常识

血小板减少常识
血小板减少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是血小板生成减少如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急性放射损伤、骨髓纤维化晚期;血小板破坏过多如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系统性红斑狼疮、恶性淋巴瘤、上呼吸道感染、风疹、输血后血小板减少、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等;血小板分布异常如脾肿大。那么血小板减少的治疗有哪些,来看一下本文的相关介绍:
一般血小板减少的治疗方法:急性型病例主要于发病1~2周内出血较重,因此发病初期,应减少活动,避免创伤,尤其是头部外伤,重度者卧床休息。应积极预防及控制感染,阿司匹林可致出血,亦须避免。给予足量液体和易消化饮食,避免腔粘膜损伤。为减少出血倾向,常给大量维生素C及P。局部出血者压迫止血。
若出血严重或疑有颅内出血者,应积极采取各种止血措施。慢性型病例出血不重或在缓解期均不需特殊治疗,但应避免外伤,预防感染,有时轻微呼吸道感染即可引起严重复发。对出血严重或久治不愈者应进行如下特殊的血小板减少的治疗方法。
输新鲜血或血小板:仅可作为严重出血时的紧急治疗。因患者血中存在抗血小板抗体,输入的血小板可很快破坏,寿命短暂(几分钟至几小时)。故输血或血小板不能有效提高血小板数。但有人认为输入血小板后可迅速降低毛细血管脆性,而减轻出血倾向。
肾上腺皮质激素:一般认为激素的疗效系由于:①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减少出血倾向;②减低免疫反应,并可减少PAIgG的产生及抑制脾脏单核巨噬细胞对附有抗体血小板的吞噬作用。故在ITP患者早期应用大量激素后,出血现象可较快好转。目前仍主张在发病1个月内(特别是2周内)病情为中度以上或发病时间虽长,但病情属重度以上的病人应给予激素治疗。用药原则是早期、大量、短程。一般用强的松60mg/m2•d(2mg/kg•d)分2~3次或清晨一次口服。若出血严重,强的松可用至120mg/m2•d口服或用氢化可的松400mg/m2•d或氟美松10~15mg/m2•d静脉点滴,待出血好转即改为强的松60。g/m2•d。一般用药3周左右,最长不超过4周,逐渐减量至停药。停药后即使血小板下降,只要出血不明显即可继续观察,不再用激素。若再次发生广泛出血,仍需加用激素治疗,待出血好转后改为隔日用药或仅用小剂量维持,使不发生出血即可。
脾切除疗法:脾切除对慢性ITP的缓解率为70%~75%。但应严格掌握手术指征,尽可能推迟切脾时间。切脾指征多认为是长期或间断存在重度出血,应用各种药物治疗无效或需长期大量激素方能维持止血,病程在1年以上;或中度出血病程在3年以上;年龄在5岁以后;骨髓中巨核细胞增多;PAIgG中度增高者。但在危及生命的严重出血或外科紧急手术则不受病程及年龄限制,可做紧急脾切除。在切脾前已用激素治疗的病人,应于手术前及术中静脉滴注氢化可的松液,术后逐渐停用。
中医在血小板减少的临床治疗上,具有很大优势:它更注重整体观念,用五行学说和阴阳学说的观点来分析病情,又以辨证施治、灵活机动的哲学观点来辨别、认识、分析、治疗,在治疗中有众多的中药及传统的方剂以及未开掘的药源,是学线板减少患者康复的巨大依托。中医药不仅可提高人体免疫功能,而且能治病救本,标本缓急,扶正祛邪,补虚泻实,酌情辨证施治。因此说中医药治疗血小板减少具有更大的优势。
注意事项
饮食要有规律,主副食应以高蛋白高维生素为主,如小麦、玉米、小米、糯米、豆类、瘦肉、蛋类等。多吃新鲜水果,如橘子、红枣、核桃、红皮花生、菠菜、青椒、觅菜、白菜等。忌辛辣、油腻及不易消化的食物,烟酒等刺激类物品应以戒除。
平时宜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精神过度紧张。要保持个人卫生,预防各种感染,特别要注意防止外伤的发生。

治疗血液病是一个需要坚定信念并且持之以恒的过程 希望患者能树立正确的治疗观念坚持就会胜利!!!!袁六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