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tao 2023年09月16日
  • 新媒体

苦参

名称

Lightyellow Sophora Root, Root of Lightyellow Sophorn

苦骨、川参、凤凰爪、牛参、地骨、野槐根、山槐根、地参

苦参的种植和炮制

来源

为豆种植物苦参的根。春、秋采收,以秋采者为佳。挖出根后,去掉根头、须根,洗净泥沙,晒干。鲜根切片晒干,称苦参片。

【原形态】

苦参,又名:水槐(《本经》),地槐、菟槐、骄槐、白茎、虎麻、岑茎、禄白、陵郎(《别录》),野槐(《纲目》),山槐子、白萼。

亚灌木,高50~120厘米。根圆柱状,外皮黄色。茎枝草本状,绿色,具不规则的纵沟,幼时被黄色细毛。单数羽状复叶,互生;下具线形托叶;叶片长20~25厘米,叶轴上被细毛;小叶5~21枚,有短柄,卵状椭圆形至长椭圆状披针形,先端圆形或钝尖,基部圆形或广楔形,全缘。总状花序顶生,长10~20厘米,被短毛;苞片线形;花淡黄白色;萼钟状,稍偏斜,先端5裂;花冠蝶形,旗瓣较其他的花瓣稍长,先端近圆形;雄蕊10,花丝离生,仅基部愈合;雌蕊1,子房上位,子房柄被细毛,花柱纤细,柱头圆形。荚果线形,先端具长喙,成熟时不开裂。种子通常3~7枚,种子间有缢缩,黑色,近球形。花期5~7月。果期7~9月。

【生境分布】

生于山坡草地、平原、路旁、沙质地和红壤地的向阳处。我国各地皆有分布。全国各地均产,以山西、湖北、河南、河北产量较大。

性味

味苦;性寒

炮制

拣净杂质,除去残茎,洗净泥土,用水浸泡,捞出,润透,切片,晒干;先需用糯米浓泔汁浸一宿,上有腥秽气并在水面上浮,并须重重淘过,即蒸,从巳至申出,晒干细锉用之。

性状

干燥根呈圆柱形,长10~30厘米,直径1~2.4厘米。表面有明显纵皱,皮孔明显突出而稍反卷,横向延长。栓皮很薄,棕黄色或灰棕色,多数破裂向外卷曲, 易剥落而显现黄色的光滑皮部。质坚硬,不易折断,折断面粗纤维状。横断面黄白色,形成层明显。气刺鼻,味极苦。

苦参片为斜切的薄片,形状大小不一,斜圆形 或长椭圆形,长2~5厘米,宽1~1.5厘米,厚约2~5毫米。质坚硬,切面淡黄白色,有环状年轮,木质部作放射纹。以整齐、色黄白、味苦者为佳。


苦参的效果

功效

为豆种植物苦参的根。 主治热毒血痢,肠风下血,黄疸,赤白带下,小儿肺炎,疳积,急性扁桃体炎,痔漏,脱肛,皮肤瘙痒,疥癞恶疮,阴疮湿痒,瘰疬,烫伤。外治滴虫性阴道炎。

经脉

肝经;肾经;大肠经;胃经

主治

清热,燥湿,杀虫。治热毒血痢,肠风下血,黄疸,赤白带下,小儿肺炎,疳积,急性扁桃体炎,痔漏,脱肛,皮肤瘙痒,疥癞恶疮,阴疮湿痒,瘰疬,烫伤。外治滴虫性阴道炎。

  • ①《本经》:主心腹结气,癥瘕积聚,黄疸,溺有余沥,逐水,除痈肿,补中,明目止泪。

  • ②《别录》:养肝胆气,安五脏,定志益精,利九窍,除伏热肠澼,止渴,醒酒,小便黄亦,疗恶疮下部匿,平胃气,令人嗜食。

  • ③陶弘景:恶病人酒渍饮之,患疥者服亦除,盖能杀虫。

  • ④《药性论》:治热毒风,皮肌烦燥生疮,赤癞眉脱,主除大热嗜睡,治腹中冷痛,中恶腹痛,除体闷,治心腹积聚。

  • ⑤《唐本草》:治胫酸,疗恶虫。

  • ⑥《日华于本草》:杀疳虫。炒带烟出为末,饭饮下,治肠风下血并热痢。

  • ⑦《珍珠囊》:去湿。

  • ⑧《滇南本草》:凉血,解热毒,疥癞,脓窠疮毒。疗皮肤瘙痒,血风癣疮,顽皮白屑,肠风下血,便血。消风,消肿毒,痰毒。

  • ⑨《本草从新》:燥湿,胜热,治梦遗滑精。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3~10g;或入丸、散。

  • 外用:适量,煎水熏洗;或研末敷;或浸洒搽。

注意禁忌

  • 1.脾胃虚寒者忌服。

  • 2.《医学入门》:胃弱者慎用。

  • 3.《本草经疏》:久服能损肾气,肝、肾虚而无大热者勿服。


苦参的药方

  • ①治血痢不止:苦参炒焦为末,水丸梧子大。每服十五丸,米饮下。(《仁存堂经验方》)

  • ②治痔漏出血,肠风下血,酒毒下血:苦参(切片,酒浸湿,蒸晒九次为度,炒黄为末,净)一斤,地黄(生地黄)四两(酒浸一宿,蒸熟,捣烂)。加蜂蜜为丸。每服二钱,白滚汤或酒送下,日服二次。(《外科大成》苦参地黄丸)

  • ③治谷疸,食毕头旋,心怫郁不安而发黄,由失饥大食,胃气冲熏所致:苦参三两,龙胆(龙胆草)一合(末)。牛胆丸如梧子。以生姜汁服五丸,日三服。(《补缺肘后方》)

  • ④治赤白带下:苦参二两,牡蛎一两五钱。为末,以雄猪肚一个,水三碗煮烂,捣泥和丸,梧子大。每服百丸,温酒下。(《积德堂经验方》)

  • ⑤治下部疮漏:苦参煎汤,日日洗之。(《仁斋直指方》)

  • ⑥治大肠脱肛:苦参、五倍子、陈壁土等分。煎汤洗之,以木贼末敷之。(《医方摘要》)

  • ⑦治心肺积热,肾脏风毒攻于皮肤,时生疥癞,瘙痒难忍,时出黄水,及大风手足烂坏,眉毛脱落,一切风疾:苦参三十二两,荆芥(去梗)十六两。上为细末,水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好茶吞下,或荆芥汤下,食后服。(《局方》苦参丸)

  • ⑧治漏脓肥疮,脓窠疮,腊梨头,遍身风癞,瘾疹疥癣,瘙痒异常,麻木不仁,诸风手足酸痛,皮肤破烂,阴囊痒极,并归人阴痒、湿痒:苦参一斤(为末),鹅毛(香油炒存性)六两。黄米糊丸。朱砂为衣。茶汤送下,日进二次。或随病作散擦或洗、贴。(《王秋泉家秘》神功至宝丹)

  • ⑨治瘰疬:苦参四两,捣末,生牛膝和丸如梧子。食后暖水下十丸,日三服。(《随身备急方》)

  • ⑩治鼠瘘诸恶疮:苦参二斤,露蜂房二两,曲二斤。水三斗,渍药二宿,去滓,黍米二升,酿熟梢饮,日三。一方加猬皮,更佳。(《补缺肘后方》)

  • ⑾治汤熨火烧疼痛:苦参不以多少,为细末,用香油调搽。(《卫生宝鉴》绿白散)

  • ⑿ 治旋耳疮(又名月蚀疮)初起在耳轮上或耳后,耳垂处发一黄色米粒样疙瘩,周围发红,顶白透脓,奇痒难忍,破后脓水外溢,蔓延传染,不几日耳前后成为一片, 脓水淋漓,此疮小儿最易传染:苦参、黄柏各五钱,苍术、海螵蛸各三钱。各研极细,和匀。用温开水调敷患部,每日早晚各换药一次。(《浙江中医杂 志》(6):27,1958)

  • ⒀治齿缝出血:苦参一两,枯矾一钱。为末,日三揩之。(《普济方》)

  • ⒁治毒热足肿作痛欲脱者:苦参煮酒渍之。(《姚僧坦集验方》)

  • ⒂治痢疾 陈苦参七两,粉甘草七两。碾为末。用姜一钱与陈茶一撮煎水,用煎药,大人服一钱,婴儿服三分至五分。(《众妙仙方》)

  • ⒃治卒头痛如破,非中冷,又非中风 苦参、桂(肉桂)、半夏等分。捣,下筛,苦酒和以涂痛则瘥。(《肘后方》)

  • ⒄治大小便不利 苦参、滑石、贝齿(紫贝)各等分。上三味捣筛为散。每服饮下一匕,或煮葵根汁服之,弥佳。(《外台》)

  • ⒆治面黑干黯风刺 苦参一斤,赤芍药、冬瓜子各四两,玄参二两。上为末,每服一钱;用手洗面上。(《普济方》)

  • ⒇治中耳炎 苦参1.5g,冰片0.3g,麻油(或用菜油)9g。将麻油煎沸,加入苦参,炸焦变黑捞出,稍冷加入冰片细粉,冷后使用。用时用药棉蘸尽耳内脓液,再用药油滴耳,每日2—3次。(南药《中草药学》)

  • (21)治小儿口疮 苦参、黄丹、五倍子、青黛各等分;研为末,敷。(《外科理例》)

  • (22)治嗜睡眠 苦参三两,白术二两,大黄一两。捣末,蜜丸如梧子大,每食后服三十丸。(《医心方》)

  • (23)治梦遗食减 苦参三两,白术五两,牡蛎粉四两。为末,用雄猪肚一具,洗净,砂罐煮烂,石臼捣和药,干则入汁,丸小豆大。每服四十丸,米汤下,日三服。(《保寿堂方》)



治疗血液病是一个需要坚定信念并且持之以恒的过程 希望患者能树立正确的治疗观念坚持就会胜利!!!!袁六妮

上一篇:龙胆 下一篇:秦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