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 2010年09月28日
  • 新媒体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西医、中医治疗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治疗关键有两点:一是延长生存期,也就是巩固缓解期,二是阻止进入加速期及急变期。大部分患者应用联合化疗,羟基脲、干扰素等治疗后能够缓解,但放弃了巩固治疗,很快复发,我们认为缓解期血象和骨髓"基本正常",但白血病的克隆仍未消除,需继续作维持治疗,维持治疗中由于药物的耐药性和副作用,可选择多种药物轮换交替使用,但有些病人既使这样,病情仍不能稳定,这里我们着重指出的是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尤为重要,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慢粒慢性期可采用西药支持,中药有选择性地杀伤白血病的作用。祛邪而不伤正,二是中药扶正固本,调整脏腑气血功能的作用,可延长慢粒生存期,既避免了药物的耐药性,又通过机体的调节消除体内的克隆,达到治愈的目的。我们在临床发现单纯用中药治疗的白血病患者比西药化疗后中西医结合的患者,其疗效和生存期均大大延长。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西医的治疗,主要是抑制DNA、RNA及蛋白质的全成,从而抑制白血病细胞的增殖,达到改善症状,使生存期延长的目的,但不能预防急度。所选药物一般是马利兰,羟基脲待白细胞下降后逐渐减量,给予维持量。发病初白细胞较高的可予联合化疗方案,而后予羟基脲维持,80年代以来有认为强烈联合化疗药加切脾可延长生存期,如异靛甲、靛玉红、干扰素、放疗等可酌情选用。异基因骨髓移植是根治慢粒的较好方法,一般移植在慢性期1年内效果较好,在加速期及急变期进行移植,复发率极高,对生存期延长意义不大。 
    中医认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粒)属于“虚劳”、“积聚”、“血证”的范畴,主要是根据其临床体征和舌象决定。
    慢粒是正虚感邪、正邪斗争、正不胜邪的情况下,邪气踞之,逐渐发展而成,所以在辨证时要辨明正、邪的盛衰。初期,邪气虽行而正气未见大虚,故肋下积块小而软,一般状况较好。治宜祛邪为主,兼扶正。中期,邪渐盛而正气衰,积块迅速增大,质地较硬,并见乏力,自汗,纳减,消瘦等症。治疗上应祛邪毒而扶正气。末期,正气衰而邪气盛,表现为积块大而坚硬,疼痛不移,并伴有壮热,衄血,面白,乏力,消瘦等表现,虽邪毒强盛,但正气亦大伤,不直强攻邪毒,而直攻补兼施。
     具体辨证施治可分一下4型:
1、气阴两虚,痰瘀内阻型:身疲乏力,心悸气短,纳呆,自汗盗汗,手足心热,腹内痞块,舌淡晦暗,苔薄白或薄黄,脉细活细数。治宜益气养阴,化瘀散结。
2、气血两虚型:面色苍白,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头晕耳鸣,腹胀纳呆,腹中痞块大且硬,舌淡或有瘀斑,苔薄白,脉细弱。治宜益气养血,兼以化瘀消积。
3、肝肾阴虚型:头晕眼花,两眼干涩,口干心烦,心悸失眠,耳鸣耳聋,腰膝酸软,遗精,月经量少,胁下痞块,五心烦热,盗汗,舌红少苔,脉弦细数。治宜滋补肝肾,兼以祛瘀消积。
4、热毒炽盛型:壮热口渴,咽喉肿痛,口腔糜烂,衄血发斑或便血。尿血、胁下痞块甚大,或见胁下疼痛,或全身肢体剧痛,腹胀便秘,形体消瘦,兼见神疲乏力,气短烂言,舌质紫暗,苔黄,脉洪大或细数。治宜清热解毒,凉血止血。

治疗血液病是一个需要坚定信念并且持之以恒的过程 希望患者能树立正确的治疗观念坚持就会胜利!!!!袁六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