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tao 2010年11月04日
  • 新媒体

急性白血病中医辨证原则及临床症状

急性白血病:发病急骨髓和外周血中主要是原始细胞,若不治疗病人常于半年内死亡。根据白血病细胞的类型临床上又分为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 和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NLL)两大类,每类又有几型。目前国内外通用的分型如下: 
①ANLL分为7型 即粒细胞白血病未分化型(M1) 、 粒细胞白血病部分分化型 (M2)、 早幼粒细胞型(M3)粒-单核细胞型(M4)、单核细胞型(M5)、红白血病(M6)巨核细胞型(M7); 
②ALL分为L1 、L2和L3型,近年来又根据细胞的免疫学特点分为T B、前B、普通型和未分化型。我国白血病发病率约3.0~4.0/10万。在恶性肿瘤死亡率中,白血病在男女性中分别居第6和第8位,而在35岁以下人群中居首位。急性白血病多于慢性。成人急性白血病中以ANLL最多见,儿童中则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cytic leukemia,ALL)较多见;在我国慢性白血病中以慢性髓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CML)多见,而欧美国家则以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CLL)常见。 一、急性白血病临床症状及中医辨证 
    急性白血病是一种造血系统的原发性血液病。其特征是在骨髓及其他造血组织中有广泛的白血病细胞异常增生,导致正常造血功能衰竭,表现为正常血细胞显著减少。 
(一)白血病细胞浸润骨髓 
    临床主要表现;①发热,发热是本病常见症状。低热多为本病所引起,高热常为感染所致。感染发生的部位通常为口腔、呼吸道、泌尿道、肛周及皮肤。②出血,可发生在周身任何部位的皮肤与黏膜,严重者可出现内脏大出血,甚至发生致命性颅内出血。③贫血,绝大多数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贫血,表现为面色苍白、头晕乏力、心悸气短等。 
 (二)白血病细胞浸润骨髓以外器官 
    临床主要表现:①肝、脾、淋巴结肿大,肝、脾大是本病较常见的体征,约为50%;淋巴结肿大可高达90%,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为多见。②骨及关节疼痛,胞骨压痛是本病有诊断意义的体征。骨及关节疼痛的部位多发生在四肢,呈游走性,局部无红、肿、热现象。此外,少数年轻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之扁骨可出现绿色瘤,其特点为质硬并与骨膜相连,肿块呈青色,皮薄处可呈绿色。③皮肤及五官表现皮肤可见斑丘疹、结节、肿块,可出现皮炎及齿龈肿胀出血、口腔溃疡和咽痛,以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为显著。眼眶为绿色瘤多发部位,以突眼症为主要表现,重者可出现眼肌麻痹、失明。④其他,由于浸泪及出血等可出现颅内压增高及脑神经损害,外周神经也可受累。心包膜、心肌及心内膜皆可被浸润,可表现为心包积液、心律失常及心力衰竭等。支气管及肺亦可受到白血病细胞的浸润。 
 (三)中医辨证论述 
1.气虚血亏、肝肾阴虚、头晕乏力、心悸气短,动则尤甚,面色无华、纳差、低热、盗汗或自汗、可有五心烦热、血、舌质淡、舌体胖、苔少或薄腻、脉细数或虚大。 
2.热毒炽盛、气血亏虚、壮热口渴、汗出热不解,伴面色无华,可兼有口舌生疮、咽痛、咳黄痰、疖肿、肛门肿痛或有衄  血、尿血及便血,甚则神昏谵语等,舌淡红少津,苔黄燥,脉虚大而数。 
3.癜瘕痰核,胁下肿块,固定不移,瘰疬痰咳,可伴有发热、面色无华、舌暗淡或有瘀点及瘀斑,脉弦细。 
4.邪毒入脑,皮肤及黏膜广泛出血,甚则融合成瘀斑,或伴有尿血、黑便、崩漏,严重者出现头痛昏迷,可兼有发热及心悸气短,舌淡暗,脉弦细.   

治疗血液病是一个需要坚定信念并且持之以恒的过程 希望患者能树立正确的治疗观念坚持就会胜利!!!!袁六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