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淋巴瘤是淋巴结和结外部位淋巴组织的免疫细胞肿瘤来源于淋巴细胞或组织细胞的恶变
在我国恶性淋巴瘤虽相对少见
但近年来新发病例逐年上升
每年至少超过
例
而在欧洲
美洲和澳大利亚等西方国家的发病率可高达
/
万~
/
万
略高于各类白血病的总和
在美国每年至少发现新病例
万以上
我国恶性淋巴瘤的死亡率为
.
/
万
占所有恶性肿瘤死亡位数的第
~
位
与白血病相仿
而且
恶性淋巴瘤在我国具有
些特点:①发病和死亡率较高的中部沿海地区;②发病年龄曲线高峰在
岁左右
没有欧美国家的双峰曲线
而与日本相似呈
单峰;③何杰金氏病所占的比例低于欧美国家
但有增高趋向;④在非何杰金淋巴瘤中滤泡型所占比例很低
弥漫型占绝大多数;⑤近
年的资料表明我国的T细胞淋巴瘤占
%
与日本相近
远多于欧美国家
恶性淋巴瘤的病因至今尚未完全阐明但有如下相关因素:①EB病毒感染;②免疫缺陷是高危人群;③电离辐射也可引起本病的发生;④遗传因素与本病的病因关系也有报道
有时可见明显的家族聚集性
()详细询问病史
包括首发症状
淋巴结肿大出现的时间与以后的增大速度
有无全身症状
如发热
盗汗
皮肤搔痒
消瘦等
非何杰金淋巴瘤应询问有无消化道症状等
()体征
.全身浅表淋巴结是否肿大
皮肤及附件有否侵犯
应注意咽淋巴环
乳腺
睾丸等有否侵犯
.其他静脉或淋巴回流受阻
气管受压
上腔静脉综合症等
()特殊检查
.血化学检查
包括尿素氮
非蛋白氮
肌酐
硷性磷酸酶
总蛋白与白蛋白
球蛋白
转氨酶及转肽酶等测定
.血清免球蛋白检查
.尿常规检查
.髂骨穿刺涂片或活检
.放射学检查:胸部正侧位x线片及双下肢淋巴造影
.病理学检查:淋巴结
皮肤活检及必要时肝脏穿刺活检
.细胞免疫检查:E玫瑰花结
淋巴细胞转化
巨噬细胞试验
皮肤试验等
.腹部B超或CT扫描
MRI及胃肠钡餐透视等
.开腹探查只在选择病例中进行
尤其对非何杰金淋巴瘤更应慎重
经细胞诊断和全身详细检查而明确诊断
细胞诊断和组织活检检查
恶性淋巴瘤的确切诊断是病理医生用显微镜对从病灶部位所采取的组织标本进行观察而得到的为此
淋巴瘤位于皮肤时
则切开皮肤摘取局部的淋巴结;淋巴瘤位于胃肠时
则用纤维内窥镜
既观察肿瘤的有关情况
又做肿瘤的部分组织的活检
来确定诊断
对非何杰金淋巴瘤从低度恶性到高度恶性可再细分为
个阶段
对此
有国际分类和日本的LSG分类两种
而用单克隆抗体试验又可概分为T细胞型和B细胞型两类
全身检查
恶性淋巴瘤的病理诊断经确定
为了解病灶的扩散情况
需要做全身检查
体表的淋巴结经触诊可测定
腹膜后淋巴结可通过CT和腹部超声波诊断加以明确
CT和B超检查也可明确肝
脾等腹腔内脏器的异常
应用放射性同位素Y射线扫描检查可探知体内潜在的肿大的淋巴结
淋巴瘤细胞多可随血流周转全身
所以骨髓穿刺检查
明确其有否骨髓内转移也实属必要
此外
对瓦尔代尔环受浸润的病例
应到耳鼻咽喉科检查
诊断
并做胃X线检查
消化道发现淋巴结肿大时
应从胃开始直至大肠为止做全消化道方面的检查
或做X线检查
或做纤维内窥镜检查
当肺
肝
眼
脑
睾丸等脏器发现病灶时
要和相关脏器的专科医生边商量边做有关检查
()胃肠道 食欲减退
腹痛
腹泻
腹块
肠梗阻和出血等
()肝胆 肝实质受侵可引起肝区疼痛
()骨骼 临床表现有局部骨骼疼痛及继发性神经压迫症状
()皮肤 非特异性损害常见的有皮肤瘙痒症及痒疹
瘙痒症在霍奇金病较为多见(占
%)
()扁桃体和口
鼻
咽部 淋巴瘤侵犯口
鼻
咽部者
临床有吞咽困难
鼻塞
鼻衄
()其他 淋巴瘤尚可浸润胰腺
发生吸收不良综合征
()治疗原则
.何杰金氏病的治疗原则
()ⅠA
ⅡA期:以放射治疗为主
如有大的纵隔肿块
应采用化疗与放疗综合;病理为淋巴细胞消减型
应用全淋巴结放射
()ⅡB期:
般采用全淋巴结放射
也可单用联合化疗
()Ⅲ
A:单纯放射治疗
()Ⅲ
A期:放射与化疗综合治疗
()ⅢB期:单用化疗或化疗加放疗
()Ⅳ期:单用化疗
.非何杰金氏淋巴瘤的治疗原则
()低度恶性:①I
Ⅱ期:大多采用放疗
放疗后应用化疗不能解决数年后仍复发的问题
②Ⅲ
Ⅳ期:大多采用化疗
()中度恶性:I期病人可单用放疗
Ⅱ期以上采用以阿霉素为主的化疗方案
()高度恶性:淋巴母细胞型淋巴瘤
采用白血病样治疗方案
.手术作为治疗手段的恶性淋巴瘤适应症很局限
而且治愈率也低
常需辅以放疗或化疗
()外科治疗
.胃肠道恶性淋巴瘤的手术治疗
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应强调手术治疗可明确病变部位
切除病变组织和制订治疗计划
淋巴瘤的切除率较癌肿要高
胃淋巴瘤可行胃次全切除
全胃切除应慎用
肠道淋巴瘤则可切除局部病灶肠管及相应系膜
对于切除不尽的瘤体
可于术中置银夹固定
以便术后放疗
.泌尿生殖系统恶性淋巴瘤的手术治疗
原发于肾脏膀胱
睾丸
卵巢和子宫等器官的恶性淋巴瘤均宜早期手术切除
术后再给放疗或化疗
.脾脏恶性淋巴瘤的手术治疗
原发于脾脏的恶性淋巴瘤很少见术前与其他脾肿瘤较难鉴别
术后病理回报可以确诊
I~Ⅱ期病例单纯手术切除
年生存率为
%
若术后辅以化疗或放疗可提高到
%
()化学治疗
.何杰金氏病的化疗:
近年来何杰金氏病的药物治疗有了很大进步
最主要是由于治疗策略上的改进和有效联合化疗方案的增多
目前多数研究单位对Ⅲ~Ⅳ期何杰金氏病的治愈率已超过
%
单药对何杰金氏病的疗效
般在
%~
%
值得重视的是某些药物单用也能取得完全缓解
如HN
的完全缓解率为
%
CTX为
%
PCB(甲基苄肼)为
%
VCR为
%
VLB(长春花硷)为
%
但疗效很少能超过半年以上
联合化疗主要适用于ⅠBⅡB
Ⅲ
A
ⅢB
Ⅳ期及纵隔大肿块的病例
应用的最广泛方案是氮芥(M)
长春新碱(O)
甲基苄肼(P)
强的松(P)
简称MOPP方案
要获得最佳治疗效果
药物必须足量并按规定时间给予
尽管
~
个周期治疗后大多数病人已达完全缓解
通常仍要治疗
个周期
获得完全缓解后无论如何也应再治疗
周期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
最有效的联合化疗方案为按照MOPP构成原则组成的阿霉素(A)
博莱霉素(B)
长春花碱(V)加氮烯咪胺(D)
简称ABVD方案
此方案的完全缓解率为
%
与MOPP方案无交叉耐药性
对MOPP无效的病例用ABVD方案治疗
%~
%可缓解
常用联合化疗方案见表
-
和
-
表-
MOPP方案
药物 | 剂量(mg/m![]() |
用药途径 | 用药时间 |
HN![]() |
![]() |
静脉注射 | 第![]() ![]() ![]() |
VCR | ![]() ![]() |
静脉注射 | 第![]() ![]() ![]() |
PCB | ![]() ![]() ![]() |
口服 | 第![]() ![]() ![]() |
PRED | ![]() ![]() |
口服 | 第![]() ![]() ![]() |
用药周
休息
周
至少
个疗程
表-
ABVD方案
药物 | 剂量(mg/m![]() |
用药途径 | 用药时间 |
ADM | ![]() ![]() |
静脉注射 | 第![]() ![]() ![]() ![]() |
BLM | ![]() ![]() |
静脉注射 | 第![]() ![]() ![]() ![]() |
VLB | ![]() |
静脉注射 | 第![]() ![]() ![]() |
DTIC | ![]() ![]() ![]() |
静脉注射 | 第![]() ![]() ![]() |
.非何杰金氏淋巴瘤的化疗
目前还没有很成熟的治疗NHL的首选化疗方案由于NHL的组织学类型复杂
病人个体的差异也很大
因此在选择治疗方案时对于肿瘤的恶性程度
发病部位
病人的
般状况
如:年龄
有无全身症状及骨髓功能是否健全等因素都应考虑到
()低度恶性淋巴瘤的治疗:这类淋巴瘤病情缓和
病程绵长
宜选用较缓和的化疗方案
对Ⅲ
Ⅳ期低度恶性淋巴瘤可选用多药联合方案
特别是初治病人
定要争取达到完全缓解或部分缓解
还要避免不必要的治疗
以防止和减少远期毒性或骨髓抑制
常用的化疗方案有COP
COPP
CHOP方案
表 -
CHOP方案
药物 | 剂量(mg/m![]() |
用药途径 | 用药时间 |
CTX | ![]() ![]() ![]() |
静脉注射 | 第![]() |
ADM | ![]() ![]() |
静脉注射 | 第![]() |
VCR | ![]() ![]() |
静脉注射 | 第![]() |
PRE | ![]() ![]() ![]() |
口服 | 第![]() ![]() |
注:休息周重复用药
每
周
个周期
表 -
COPP方案
药物 | 剂量(mg/m![]() |
用药途径 | 用药时间 |
CTX | ![]() ![]() ![]() |
静脉注射 | 第![]() ![]() ![]() |
VCR | ![]() ![]() |
静脉注射 | 第![]() ![]() ![]() |
PCB | ![]() ![]() ![]() |
口服 | 第![]() ![]() ![]() |
PRED | ![]() ![]() |
口服 | 第![]() ![]() ![]() |
()中度恶性淋巴瘤的治疗:可占NHL的
%
在西方国家大部分为B细胞来源
但可有
%为T细胞来源
这些病人有时被称之为“周围T细胞淋巴瘤”
多数学者认为
影响进展性NHL预后的重要因素有:病人的
般情况
肿块是否超过
cm
多处结外器官受侵
B症状等
年龄也是影响预后的因素
可能与对治疗的耐受性有关
对中度恶性的非何杰金淋巴瘤的治疗目前意见比较
致
可选用的方案有COP
COPP或MOPP
CHOP等
般完全缓解率在
%~
%
对于弥漫性组织细胞型
CHOP
COMA或COMLA方案的疗效较好
表 -
COMLA方案(Sweet,
)
药物 | 剂量(mg/m![]() |
用药途径 | 用药时间 |
CTX | ![]() ![]() ![]() ![]() |
静脉注射 | 第![]() |
VCR | ![]() ![]() |
静脉注射 | 第![]() ![]() ![]() ![]() ![]() ![]() |
MTX | ![]() ![]() ![]() |
静脉注射 | 第![]() ![]() ![]() ![]() ![]() ![]() ![]() ![]() ![]() ![]() ![]() ![]() ![]() ![]() ![]() ![]() ![]() ![]() ![]() ![]() ![]() ![]() ![]() |
CF | ![]() ![]() |
口服 | 用MTX后![]() ![]() ![]() ![]() |
Ara-C | ![]() ![]() ![]() |
静脉滴注 | 第![]()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注:Ara-C即阿糖胞苷CF即
氢叶酸钙
()高度恶性淋巴瘤的治疗:这组病人的治疗相当困难
化学治疗对儿童病人疗效较好
有效率可达
%~
%
但多在
年内复发
免疫母细胞淋巴瘤是
预后差的亚型
好发于儿童及年轻人
中位年龄为
.
岁
男女之比可高达
.
~
:
淋巴母细胞型淋巴瘤纵隔侵犯发生率高达
%
最后约
%转为白血病
目前常采用与急性白血病相似的方案来治疗此病
即积极的诱导治疗
巩固治疗
早期中枢神经系统预防以及长期维持治疗
小无裂细胞淋巴瘤可以是Burkitt淋巴瘤或非Burkitt淋巴瘤成人中小无裂细胞比弥漫型大细胞淋巴瘤更少见
较好的化疗方案为COM和COMP方案
()放射治疗
.何杰金氏病的放射治疗
放射治疗原则除根据分期而定外还要考虑病变的部位
病理
年龄等因素
若ⅠA病人病灶位于右上颈
因膈下侵犯机会较少
可单用斗篷野;如病灶位于左颈
因膈下侵犯多见
故照射范围除斗篷野外
至少还要包括腹主动脉旁和脾脏
又如在ⅠB
ⅡB中
如病理属于混合细胞型或淋巴细胞缺乏型
则在用全淋巴区照射后最好加用化疗
对于年龄小于
岁或大于
岁的病人
因对放射耐受差
放射野不宜太大
般多采用局部照射
()肿瘤根治剂量:上海医科大学肿瘤医院采用的肿瘤根治剂量是
Gy/
周;对肿瘤较大
退缩慢
可把局部剂量提高到
Gy左右
()预防照射:
多年来根据Rosenberg-Kaplan假设认为肿瘤是单中心发生的
主要沿邻近淋巴结转移
因此放射治疗不仅要包括临床发现肿瘤的区域
而且要对邻近部位淋巴结区域进行预防照射
这种观点的改变
使何杰金氏病的治疗效果有了显著的提高
()放射线的选择:目前多采用
Co或
~
MeVX线
.非何杰金氏淋巴瘤的放射治疗
()肿瘤的根治剂量及放疗原则:非何杰金氏淋巴瘤的最适剂量
不像何杰金氏病那样明确
诸多的临床报道所采用的剂量亦很不统
对于弥漫型非何杰金氏淋巴瘤
可给予
~
Gy/
~
周
对于滤泡型可以酌减
尤其原发于浅表淋巴结
但对于弥漫型组织细胞型
因对放射不敏感
易发生局部复发
局部控制量应
~
Gy
若巨大肿块或照射后残留
局部追加剂量
~
Gy
对于原发于头颈部的可给予
~
Gy
()结内型非何杰金氏淋巴瘤的放射治疗:根据组织学上的预后好差和分期不同
其放疗原则为:①预后好I
Ⅱ期:大多采用单纯放疗
主张采用累及野照射
不
定采用扩大野照射
②预后好
Ⅲ
Ⅳ期:大多采用化疗
若治疗前病灶大于
~
cm或化疗后病灶不能全消的患者
可以加用局部放疗
③预后差
I
Ⅱ期:采用强烈联合化疗加累及野照射
放疗后再加联合化疗
④预后差
Ⅲ
Ⅳ期:本型淋巴瘤发展较快
故应早期用强烈化疗
病灶若不易全消
可以再补充局部放疗
()结外型非何杰金氏淋巴瘤的放射治疗:原发于咽淋巴环的早期病例可用放射治疗来控制
放射治疗应包括整个咽淋巴环及颈淋巴结
般给予肿瘤量
~
Gy
原发于鼻腔的病灶
照射野包括鼻腔及受侵犯的副鼻窦
预防照射鼻咽
以鼻前野为主野
耳前野为副野
肿瘤根治剂量为
Gy/
~
周
预防剂量为
~
Gy;原发于上颌窦的病灶
设野同上颌窦癌
较上领窦癌照射范围大些
肿瘤根治量
Gy/
~
周
放疗后不作手术治疗
腹腔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单纯放射治疗效果较差
多与手术或化疗联合应用
放射治疗技术因病变部位而异
可行全腹腔照射
局部区域性照射及肿瘤区照射
其适应症为:①根治性手术
肿瘤侵犯浆膜或有区域淋巴结受累
②根治性手术
为多中心病灶
或肿块直径>
cm
③切缘有肿瘤或有周围脏器的直接侵犯
④术后局部复发
其放射剂量
大多数作者认为在
Gy~
Gy
而以
Gy以上较好
预防量
般要在
Gy以上
治疗量
般要在
Gy以上
剂量过低
达不到预防和治疗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