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钾浓度低于.
mmol/L(
.
mEq/L
正常人血清钾浓度的范围为
.
~
.
mmol/L)称为低钾血症
低钾血症时
机体的含钾总量不
定减少
细胞外钾向细胞内转移时
情况就是如此
但是
在大多数情况下
低钾血症的患者也伴有体钾总量的减少——缺钾(potassium deficit)
.钾摄入减少
般饮食含钾都比较丰富
故只要能正常进食
机体就不致缺钾
消化道梗阻
昏迷
手术后较长时间禁食的患者
不能进食
如果给这些患者静脉内输入营养时没有同时补钾或补钾不够
就可导致缺钾和低钾血症
然而
如果摄入不足是唯
原因
则在
定时间内缺钾程度可以因为肾的保钾功能而不
分严重
当钾摄入不足时
在
~
天内可将尿钾排泄量减少到
mmol/L以下
在
~
天内则可降至
~
mmol/L(正常时尿钾排泄量为
~
mmol/L)
.钾排出过多
⑴经胃肠道失钾:这是小儿失钾最重要的原因常见于严重腹泻呕吐等伴有大量消化液丧失的患者
腹泻时粪便中K+的浓度可达
~
mmol/L
此时随粪丢失的钾可比正常时多
~
倍
粪钾含量之所以增多
方面是因为腹泻而使钾在小肠的吸收减少
另
方面是由于腹泻所致的血容量减少可使醛固酮分泌增多
而醛固酮不仅可使尿钾排出增多
也可使结肠分泌钾的作用加强
由于胃液含钾量只有
~
mmol/L
故剧烈呕吐时
胃液的丧失并非失钾的主要原因
而大量的钾是经肾随尿丧失的
因为呕吐所引起的代谢性碱中毒可使肾排钾增多(详后文)
呕吐引起的血容量减少也可通过继发性醛固酮增多而促进肾排钾
⑵经肾失钾:这是成人失钾最重要的原因引起肾排钾增多的常见因素有:
①利尿药的长期连续使用或用量过多:例如抑制近曲小管钠
水重吸收的利尿药(碳酸酐酶抑制药乙酰唑胺)
抑制髓袢升支粗段Cl-和Na+重吸收的利尿药(速尿
利尿酸
噻嗪类等)都能使到达远侧肾小管的原尿流量增加
而此处的流量增加是促进肾小管钾分泌增多的重要原因
上述利尿药还能使到达远曲小管的Na+量增多
从而通过Na+-K+交换加强而导致失钾
许多利尿药还有
个引起肾排钾增多的共同机制:通过血容量的减少而导致醛固酮分泌增多
速尿
利尿酸
噻嗪类的作用在于抑制髓袢升支粗段对Cl-的重吸收从而也抑制了Na+的重吸收
所以
这些药物的长期使用既可导致低钠血症
又可导致低氯血症
已经证明
任何原因引起的低氯血症均可使肾排钾增多
其可能机制之
是低氯血症似能直接剌激远侧肾小管的泌钾功能
②某些肾脏疾病:如远侧肾小管性酸中毒时由于远曲小管泌氢功能障碍
因而H+-Na+交换减少而K+-Na+交换增多而导致失钾
近侧肾小管性酸中毒时
近曲小管HCO
-的重吸收减少
到达远曲小管的HCO
-增多是促进远曲小管排钾增多的重要原因(详后文)
急性肾小管坏死的多尿期
由于肾小管液中尿素增多所致的渗透性利尿
以及新生肾小管上皮对水
电解质重吸收的功能不足
故可发生排钾增多
③肾上腺皮质激素过多:原性和继发怀醛固酮增多时肾远曲小管和集合管Na+-K+交换增加
因而起排钾保钠的作用
Cushing综合征时
糖皮质激素皮质醇的分泌大量增多
皮质醇也有
定的盐皮质激素样的作用
大量
长期的皮质醇增多也能促进远曲小管和集合管的Na+-K+交换而导致肾排钾增多
④远曲小管中不易重吸收的阴离子增多:HCO-
SO
-
HPO
-
NO
-
β-羟丁酸
乙酰乙酸
青霉素等均属此
它们在远曲小管液中增多时
由于不能被重吸收而增大原尿的负电荷
因而K+易从肾小管上皮细胞进入管腔液而随尿丧失
⑤镁缺失:镁缺失常常引起低钾血症髓袢升支的钾重吸收有赖于肾小管上皮细胞中的Na+-K+-ATR酶
而这种酶又需Mg
+的激活
缺镁时
可能因为细胞内Mg
+缺失而使此酶失活
因而该处钾重吸收发生障碍而致失钾
动物实验还证明
镁缺失还可引起醛固酮增多
这也可能是导致失钾的原因
⑥碱中毒:碱中毒时肾小管上皮细胞排H+减少
故H+-Na+交换加强
故随尿排钾增多
()经皮肤失钾:汗液含钾只有
mmol/L
在
般情况下
出汗不致引起低钾血症
但在高温环境中进行重体力劳动时
大量出汗亦可导致钾的丧失
.细胞外钾向细胞内转移 细胞外钾向细胞内转移时
可发生低钾血症
但在机体的含钾总量并不因而减少
⑴低钾性周期性麻痹:发作时细胞外钾向细胞内转移是
种家族性疾病
⑵碱中毒:细胞内H+移至细胞外以起代偿作用同时细胞外K+进入细胞
⑶过量胰岛素:用大剂量胰岛素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时发生低钾血症的机制有
:
①胰岛素促进细胞糖原合成糖原合成需要钾
血浆钾乃随葡萄糖进入细胞以合成糖原
②胰岛素有可能直接剌激骨骼肌细胞膜上的Na+-K+-ATP酶从而使肌细胞内Na+排出增多而细胞外K+进入肌细胞增多
⑷钡中毒:抗日战争时期川某地发生大批“趴病”病例
临床表现主要是肌肉软弱无力和瘫痪
严重者常因呼吸肌麻痹而死亡
经我国学者杜公振等研究
确定该病的原因是钡中毒
但当时钡中毒引起瘫痪的机制尚未阐明
现已确证
钡中毒引起瘫痪的机制在于钡中毒引起了低钾血症
钡中毒时
细胞膜上的Na+-K+-ATP酶继续活动
故细胞外液中的钾不断进入细胞
但钾从细胞内流出的孔道却被特异地阻断
因而发生低钾血症
引起钡中毒的是
些溶于酸的钡盐如醋酸钡
碳酸钡
氯化钡
氢氧化钡
硝酸钡和硫化钡等
.粗制生棉油中毒 近
年来
在我国某些棉产区出现
种低血钾麻痹症
在
些省内又被称为“软病”
其临床主要特征是
肢肌肉极度软弱或发生弛缓性麻痹
严重者常因呼吸肌麻痹而死亡
血清钾浓度明显降低
往往在同
地区有许多人发病
病因与食用粗制生棉籽油有密切关系
粗制生棉油是农村
些小型油厂和榨坊生产的
这些厂的生产工艺不合规格
棉籽未经充分蒸炒甚至未曾脱壳就用来榨油
榨出的油又未按规定进行加碱精炼
因此棉籽中的许多毒性物质存于油中
与“软病”的发生和随后的
系列研究
都是棉酚(gossypol)
“软病”时低钾血症的发生机制尚未阐明
“软病”的发现和随后的
系列研究
都是我国学者进行的
迄今为止
国外的书刊中
尚无该病的记载
.防治原发疾病
去除引起缺钾的原因如停用某些利尿药等
.补钾如果低钾血症较重(血清钾低于
.
~
.
mmol/L)或者还有显著的临床表现如心律失常
肌肉瘫痪等
则应及时补钾
补钾最好口服每天以
~
mmol为宜
只有当情况危急
缺钾即将引起威胁生命的并发症时
或者因恶心
呕吐等原因使患者不能口服时才应静脉内补钾
而且
只有当每日尿量在
ml以上才容许静脉内补钾
输入液的钾浓度不得超过
mmol/L
每小时滴入的量
般不应超过
mmol
静脉内补钾时要定时测定血钾浓度
作心电图描记以进行监护
细胞内缺钾恢复较慢有时需补钾
~
日后细胞内外的钾才能达到平衡
有的严重的慢性缺钾患者需补钾
~
日以上
如低钾血症伴有代谢性碱中毒或酸碱状态无明显变化宜用KCL
KCL对各种原因引起的低钾血症实际上也都适用
因为低钾血症本身就可以引起缺氯
如低钾血症伴有酸中毒
则可用KHCO
或柠檬酸钾
以同时纠正低钾血症和酸中毒
.纠正水和其它电解质代谢紊乱引起低钾血症的原因中
有不少可以同时引起水和其他电解质如钠
镁等的丧失
因此应当及时检查
经发现就必须积极处理
如前所述
如果低钾血症是由缺镁引起
则如不补镁
单纯补钾是无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