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
急性白血病化疗方案的改进和
化疗强度的增加,
急性白血病的诱导缓解已取得瞩目的进展。成人急性白血病的完全缓解率已达60-80%。长期无病生存者逐年增多。
但是,由于急性白血病患者本身抗感染能力降低,加之强有力的化学疗法,几乎所有接受
化疗的患者都会发生程度不同的发热和感染。感染已成为影响化疗,甚至危及患者生命的较为突出的问题。不论成人或儿童,感染在死亡原因中都居首位。据有关资料统计,急性白血病死于感染者63%。且于粒细胞降低的程度及持续天数有关。当粒细胞低于0.5×109/L时将有严重感染的威胁。建立保护性环境,加强对病人体表及衣着的清洁消毒,进无菌或低菌饮食,口服非吸收抗生素对特殊类型病原体的预防以及
中医中药,免疫调节等综合措施来防止内外源性感染是可取的,也是攻克白血病治疗中的关键问题之一。下面将把急性白血病强烈化疗期对各种病原体感染的预防措施做如下介绍;
一、建立保护性环境
对急性白血病的强烈化疗。能否创造一个相对无菌或少菌的保护环境,是急性白血病的强烈化疗成败的关键问题之一。目前多数医院采取的保护性措施有:
1、进行化疗的病人住在一般的消毒隔离室。这种病室内化疗的患者不超过3名,有较严格的消毒隔离措施与制度。如隔离室每天用紫外线消毒3次,每次半小时;地面定期用1:2000的洗必泰或来苏水擦洗,医护人员入室前带口罩、帽子及洗手等,其无菌条件两相比普通病室好些。
2、进行化疗的病人住在层流无菌室。最为经济实惠地提供无菌环境的系统是一种高能颗粒空气滤过系统(HEPA),该装置能产生30-90 英尺/分(9-27M/分)流速的单向分层气流(LAF),从而清除0.3μm的粒子达>99.97%,包括所有的细菌和真菌。采用有效的保护环境(PE),不服用不吸收抗生素(ONA)理论上能使感染减少50%,但始终没有人观察到。
目前,国内北京、上海、苏州等地生产的100级层流无菌室能清除 ≥0.5μm粒子。层流无菌室内的空气通过高效过滤器过滤,清除了尘粒与细菌,但无灭菌的功能,当患者入室后,必然带进大量微生物而受污染,因此还必须采用多种灭菌措施,才能保持室内的洁净度。
层流无菌室的消毒包括:患者入室前4天用福尔马林熏蒸(福尔马林15m1+过锰酸钾15g+水20m1/m2)封闭2天,然后通风排气1-2天,再用1%洗必泰溶液或1/1000新洁尔灭溶液擦洗全室后方可应用。患者入室后每天再用新洁尔灭溶液擦洗全室内壁面及家具。每6-8 周拆洗中效、初效过滤器,使气流能畅通进入。外套每日用紫外线或臭氧发生器进行空气消毒。
二、患者体表的护理
1、正常皮肤是潜在致病菌的隐藏场所。有人主张每天用防腐剂如洗必泰或含碘的聚烯吡酮及无菌水消毒皮肤和毛发,尤其是腋窝、会阴和孔洞等部位。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感染源可能来自鼻腔。一旦监测拭子证明是从鼻腔传播的局部措施达不到灭菌效果,应当结合应用全身抗葡萄球菌疗法(如邻氯青霉素合并利福平)。抗生素(ONA)和抗真菌药联合应用,同时要注意牙齿和牙周卫生,用抗菌药至少每4小时一次;阴道和会阴的抗菌药要每天应用。在层流无菌室治疗的病人,入室前天剃去头发,剪短指、趾甲,每天用药皂洗澡,入室当天洗澡后再用1%洗必泰擦洗全身,然后包以消毒被套进入外套间,穿上消毒内衣裤再入室。以后每日全身擦洗,用1%洗必泰或冷霜涂抹全身皮肤,尤应注意抹皮肤皱褶处。鼻孔,外耳道、齿龈、肛门等不同浓度及剂型洗必泰液消毒。曾有人提出,急性白血病护理的“四勤”即勤洗、勤换、勤宣传、勤检查值得提倡。
2、医护人员进室前肥皂水洗手后浸在1/1000新洁尔灭液中3-5分钟,再穿戴消毒的帽子,口罩,隔离衣,袜套、橡胶手套后才能进室接触病人。
3、患者衣服用品用高压蒸气消毒,每天换衣服。隔日换被褥,便具浸没入消毒液内;应用时送入室内。
4、层流无菌室内使用的仪器,为了减少交*感染的机会,必须留在室内,特别重要的是体温表、听诊器、耳镜每次使用前后用70%酒精消毒清洁。
三、饮食
进低菌饮食是减少新的病原体的获得和胃肠道清洁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理想的饮食是无菌饮食,但不可能达到。一些食物应避免食用,因为这些食物不易消毒,如冷盘、新鲜水果、乳酪产品等。但除外密封乳制品,任何其它食物一定在病房内使用微波的方法蒸煮,而不是常规的使用炉灶。罐装食物和密封的饮料是已消霉的,新鲜面包应烘烤后食用,冰淇淋必须用消毒水制做,即使患者的牙齿卫生也应该避免使用非过滤性或非消毒水。国内采用把已熟饭菜再用高压锅烧煮(>120℃)20分钟;食盐、糖、饼干等高温烘烤160℃20分钟以上;水果用1/1000高锰酸钾溶液浸1小时,再用75 %酒精擦后去皮,罐头食品用1/1000新洁尔灭液擦洗外部3分钟后用75%酒精擦,开罐后送入室内。
四、口服不吸收抗生素清洁全胃肠道
胃肠道抗菌处理是一个不断有争论的问题,但理论上的疗效很有吸引力。胃肠道是致病菌引起侵袭感染的主要来源之地。在有的资料中,交替使用不吸收抗生素,大约1/3的患者达到了有效地抑制致病菌的目的。与过去的资料相比,提示在粒细胞计数最低时(<0.5×109/L)严重感染的发生率有所降低,这是由于在接受大剂量化疗的患者机体抵抗力低下,加之化疗药物对胃肠道粘膜的损伤,以致肠道内的细菌如大肠杆菌。肺炎杆菌、绿脓杆菌、变形杆菌等常常成为致命性感染的病原菌。为了减少肠道内的微生物,通常选用庆大霉素、万古霉素、新霉素和新霉素B,国内也选用SMZ作为肠道消毒剂。国外有人使用CO-trimoxaz01e粪便监测标本中的革兰氏阴性细菌大为减少,且感染和菌血症的发生率降低十分明显。
五、特殊类型病原体的预防
1、真菌的预防:胃肠道抗真菌的措施对强烈化疗的患者是需要的。细胞毒药物引起的粒细胞减少或粒细胞缺乏症是癌症患者并发真菌感染的主要诱因,其中以白血病和
淋巴瘤患者多见。一般认为,持续的粒细胞减少症一外周血
白细胞计数<1.0×109/L≥7天是系统性真菌感染的主要促发因素。在霉菌病时100%的患者持续高热,如广谱抗生素使用7日以上,发热持续时,需考虑霉菌感染。目前常用的抗真菌药口服不能吸收的有制霉菌素,两性霉素和一种口服吸收的咪唑衍生物酮康唑衍生物酮康唑。制霉菌素主要适用于口腔和胃肠遭霉菌的感染。且认为已产生耐药,停止使用。两性霉素B毒性作用大,主要用于真菌性肺炎和其它全身性的真菌病。有认为,酮康唑作为肠道消毒剂效果满意。也有认为,酮康唑对曲菌属和毛霉菌属等真菌感染疗效甚微。酮康唑在PH酸性时吸收最好,故在服后服用。如果同时用制酸或H2受体阻滞剂,理论上将失去疗效。目前,国外研究较为广泛的抗真菌新药Fluconazo1e与Itraconazole 等均属于新型抗真菌类药三唑一五六(Triazole)。与酮康唑和Itraconazole相比,Fluconazo1e使用方便,疗效较佳而副作用小。其口服生物制剂利用率达90%以上,与静脉制剂相差甚少。在剂量为50-400mg范围内,其血浆浓度与应用剂量成正相比关系。禁忌单独5-氟胞嘧啶来预防,因为很快发生耐药或导致耐药性酵母菌产生,同时此药也会转变成5-氟尿嘧啶而可能延缓骨髓恢复。
2、细菌的预防:对潜伏的分支杆菌感染的复发应当预防性地使用抗结核药来防止对所有结核菌素试验阳性或X线片提示有病灶,有结核病史或有结核接触史的病人,在粒细胞减少期间给两种抗结核药预防。
3、病毒感染的预防:较多见的是单纯疱疹、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和巨细胞病毒感染所致的间质性肺炎。用静脉或口服无环鸟苷治疗(静脉用药效果好),皆在1-2天内止痛,3-5天结痂。
综上所述,在急性白血病的强烈化疗过程中。采取强有力的预防感染的多种措施是十分必要的,是急性白血病安全渡过化疗期,减少严重感染,提高CR达到长期存活的有效的方法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