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 2007年09月27日
  • 新媒体

血液病患者中医饮食调护

在现代医学和祖国医学中,血液病学具有各自的概念、范畴及研究方向。血液病是指原发于造血系统的疾病或影响造血系统、伴发血液异常改变的疾病。凡涉及造血系统病理生理并以其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均属于血液病范畴。

一、医血液病学的范畴

  (一)血液的概念

  古代中医文献认为,"血"和"液"是两种东西。如《灵柩·决气篇》中说:"谷入气满,卓泽注于骨,骨属屈伸,泄泽,补益脑髓,皮肤润泽,是谓液。"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用"血"表示血液。血液的疾病称为"血病"。血液的顺从赖于骨髓的坚固,即《素阳·生气通天论》所述:"骨髓坚固,气血皆从"。可见古代血液的概念指"血",与"营"、"卫"关系甚为密切。血存于骨,行于脉。血世把各种出血证候称之为"血证",清代唐容川专著《血证论》。直到民国年间,《中国医学大辞典》中也只列出一条"血",而没有"血液"这个名称。

   (二)血液病的病名

  血液病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贫血、出血、发热或肝脾、淋巴结肿大,属祖国医学"虚劳"、"虚损"、"血枯"、"急劳"等范畴。"血虚"包括缺铁性贫血、急慢性失血性贫血、营养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是由化学物理,生物因素,或不明原因所引起的骨髓干细胞损伤,微环境改变,以及免疫机制改变,红髓脂肪化,导致骨髓造血功能全部或部分衰竭,出现以全血细胞减少为主要表现的疾病4种,其中进一步划分为"黄病"(缺铁性贫血),"血枯"(急性失血性贫血),"虚损"(营养不良性贫血),"虚劳"(再生障碍性贫血,包括纯红),将各种溶血和贫血归为"虚黄",将各种继发性贫血及白(粒)细胞减少(或缺乏)症归为"诸虚不足";急慢性白血病归为"血癌",出凝血疾病归为"血证"(紫斑);其它骨髓增生性疾病(除MDS),如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类白血症反应、嗜酸粒细胞增多症。骨髓纤维化归为"血实"。

   (三)血液的生成

   祖国医学对血液生理的认识,了解到饮食是造血的原料。中医学早就认识到"人以水谷为本"(《素问》),水谷指的是饮食,"阴之所生,本在五味"(《素问》),"五谷之精微,和而为血"(《灵柩》),"血者水谷之精也"。这些记载明确的指出了饮食中的精微物质是造血的原料。

  1.心生血:饮食经过消化过程后,其精微物质吸收入血为 "营",这是血的前身,再经过心的作用,"化赤为血"。饮食经过脾胃的消化吸收后,其精微物质再通过"心"对造血器官的作用,变成血液。

  2.脾胃为造血后天之本:中医认为"血者水谷之精也,生化于脾。""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为血",这里的气主要指水谷之气,汁指水谷中的精微物质。脾胃接受了饮食中的精微物质,再经过变化过程,造成血液。如果脾胃功能失调,可以影响血液的生成。脾胃为后天之本,人"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可见脾胃的重要性。

  3.肝藏血:肝在造血过程中也占有重要地位。中医学认为"肝者……以生气血","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淫精于脉","肝藏血"(《素问》)说明肝与造血的关系,是由于能储藏食物中的精微物质作为造血的原料。

  4.肾为造血后天之本:中医学认为"脾肾为主气血","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肾主骨生髓,藏精","血为精所化"(《素问》)。这些记载说明了肾-骨髓-血液三者之间的关系。可见骨髓与 造血有直接的关系,骨髓藏于骨,又为肾所主,肾之功能强弱与否,可以影响骨髓生精造血。

   (四)血液病病因

   血液病的病因可以分为外感和内伤两大类。细分为:外感六淫邪气,外感邪毒,饮食起居失调,内伤七情,本文主要介绍饮食起居失调。正常的生活节奏和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利于身心健康。若生活失慎,饮食失调,则会导致脏腑功能失常。如纳食过多或挑食,皆可造成营养不良,则气血生化无源,导致气血两虚,使脏腹功能不足而致病。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等皆与营养有关。若饮食过量、暴饮暴食,则会损伤脾胃功能,脾胃损伤则建运失常,影响气血的生化功能。若食之不慎,过食蚕豆的食品亦可引起蚕豆病。饮食不洁可引起胃肠道疾患和肠道寄生虫病,如钩虫病,日久可出现贫血。劳倦过度,可耗费气血,影响脏腑功能导致疾病。肾虚与造血功能的关系最为密切,肾精枯竭,则无以化血,而血虚之症随起,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发病。

二、饮食调护

  (一)患者可结合气血阴阳亏虚不同选择食物:

  阴虚型(虚热)可补忌泻,给予滋阴饮食。如:萝卜、黑木耳、慈菇、百合、银耳、西瓜、冬瓜、绿豆、鸭、墨鱼、蚌肉、蛤肉、生梨、生藕、荸荠、西瓜子仁、莴笋、茭白、竹笋、茄子、紫菜、芹菜、枸杞、百合。忌辛辣刺激性之品。阳虚型(虚寒)可补饮食,如人参、黄芪、大枣、燕麦、山药、蚕豆、扁豆、青豆、莲子、花生、芝麻、葵花子、南瓜子、青菜、胡萝卜、猪肉、猪腰、鸽子、鸡蛋、鹌鹑、鲤鱼、鳗鱼、鲳鱼、乌贼鱼、鱿鱼、鲜贝、泥鳅、菜油、豆油、蜂蜜、枸杞子等。忌食寒冷伤阳、黏滞难化食物,脾胃阳虚,饮食宜温,可选食羊肉、狗肉等,忌生冷瓜果、油腻。气血两虚宜多食补血类食物,如大枣、龙眼肉、阿胶、花生、红小豆、猪肝、菠菜、红枣、瘦肉、鸡蛋、桂圆、黄豆等,还可常食猪、羊、牛骨髓等。热毒炽热证多食清淡饮食、多吃水果、新鲜蔬菜,如苦瓜、冬瓜、丝瓜等。忌补可泻、忌甘温,如黄芪、人参。忌食助阳升热。肝、肾阳虚可选百合、绿豆、红枣、甲鱼、黑木耳、银耳、淡菜等滋阴食品,忌烟酒刺激,温燥动火伤阳的食物。胃阴虚五汁安中饮(滋养津液)

  梨汁、藕汁、牛乳--养胃生精津

  生姜汁--和胃降逆

  韭汁--活血新行瘀

  可酌加沙参、石斛、熟地,双补胃肾之阴,以增加疗效。

   (二)可根据患者临床常见症状选择不同食物:血液病患者宜食高营养、高维生素、高蛋白饮食,以增强抗病能力。

  1.有出血倾向的患者需多食血肉之物,宜食用金针菜、黑木耳煮汤,多饮藕叶、清凉饮料、水果等。忌食辛辣硬固食物,宜食用滋补品,如童子鸡、瘦肉、甲鱼、牛肉等,服用中药汤剂及饮食应注意温度要适宜,一般偏凉服用,虚汗出血者宜温服。

  2.疾病化疗期间患者,有胃肠道反应,可进清淡、易消化软食。

  3.食大蒜有预防真菌感染的作用。

  4.鼻腔、口腔出血者,宜食黑木耳、金针菜煮汤、多饮藕汁、清凉饮料、水果,忌食辛辣动火硬固食物,宜食用滋补品,如童子鸡、瘦肉、甲鱼、牛肉等。

   (三)食物的治疗和保健作用

   补气类食物梗米、糯米、小米、黄米、大麦、山药、小麦、籼米、马铃薯、大枣、桂圆、胡萝卜、香菇、南瓜、豆腐、鸡肉、鹅肉、鹌鹑肉、牛肉、兔肉、狗肉、鳝鱼、青鱼、鲢鱼、冬虫草、糖、核桃、莲子、葡萄。补血类食物桑椹、荔枝、松子、黑木耳、菠菜、胡萝卜、猪肉、羊肉、鸭肉、牛肝、羊肝、鳝鱼、黄花鱼、甲鱼、海参、平鱼、麻油、大枣、桂圆。滋阴类食物小米、小麦、银耳、黑木耳、大白菜、梨、葡萄、荔枝、松子、牛奶、鸡蛋黄、田鸡、鲍鱼、甲鱼、乌鱼、猪肉、鸭肉、豆油、花生油、菜子油、海参、蜂蜜、百合。止血类食物黄花菜、栗子、茄子、黑木耳、刺菜、乌梅、香蕉、莴苣、枇杷、藕节、槐花、猪肠。

  行气类食物香橼、橙子、柑皮、佛手、柑、金桔、枇杷、大麦、荞麦、高粱米、刀豆、豌豆、黄豆、菠菜、白萝卜、韭菜、茴香菜、大蒜、火腿、鲤鱼、酒、桂花。健脾开胃类食物生姜、乌梅、鸡内金、麦芽、陈皮、花椒、茴香、葱、蒜、山楂。消炎类食物:大蒜、菠菜根、芦根、马齿苋、冬瓜子、油菜、慈菇等。

  (四)中医药粥疗效

  药粥疗法是古老而独特的疗法,属于药膳疗法之一。是祖国医学宝库中的一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药粥以中医辨证施治为基础,具有调节脏腑功能,驱除病邪,滋补强身,延年益寿的功效,是防治疾病和病后调理的好方法。因此,药粥的作用甚大,范围很广。

  下面介绍几个补血类药粥方:

  龙眼肉粥:

  来源:《慈山参入》
  原料:龙眼肉15克,粳米60克。
  制作:龙眼肉与粳米,加入适量水,先以武火煮开,再移文火上煮成粥。
  用法:每日早晚服用,用量不宜过大。
  功效:补血、养心、安神、健脾。适用于心悸、失眠、健忘、贫血等。健康人食用能提高记忆力,增强体质。
  注意事项:凡风寒感冒,恶寒发热,或舌苔厚腻者忌用。并须热食、适量。若服用量过大会引起中满气壅。

  红枣羊骨糯米粥:

  来源:《本草纲目》
  制作:羊胫骨1~2根,红枣(去核)20~30枚,糯米适量。
  原料:将羊胫骨(即羊四肢的长骨)敲碎,与红枣、糯米加水煮成稀粥,调味服食。
  用法:1日内分3次服完。
  功效:益气血,补脾胃,健骨固齿。适用于腰膝酸软、乏力、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糯米阿胶粥:

   来源:《食医心鉴》
   原料:阿胶30克,糯米100克,红糖适量。
   制作:先将糯米煮粥,待粥将熟时,放入捣碎的阿胶,边煮边搅匀,稍煮2-3沸加入红糖即可。
   用法:每日分2次服,3日为1疗程。间断服用。
   功效:养血止血,滋阴补虚。适用于血虚,虚劳咳嗽、久咳、吐血、大便出血。
   注意事项:连续服用可有胸满气闷之感觉。故宜间断服用。脾胃虚弱者不宜多用。


   海参粥:

   来源:《老老恒言》
   原料:海参适量,粳米100克。
   制作:先将海参浸透,剖洗干净,切片后煮烂,同粳米煮为稀粥。
   用法:每日早晨空腹食用,疗程不限。
   功效:补肾益精、养血。
   注意事项:泄泻之人不宜食用。


   大枣粥:

   来源:《圣济总录》
   原料:大枣10枚,粳米100克,冰糖汁适量。
   制作:将粳米、大枣(去核)淘洗干净,放入锅内,加水适量,先用武火煮开,后移文火上煎熬至熟烂成粥,再加入冰糖汁,搅拌均匀,盛碗内。
   用法:供早晚餐服食。
   功效:补气血,健脾胃。适用于脾胃虚弱,气血不足的贫血,血小板减少,慢性肝炎,过敏性紫癜,营养不良,病后体虚,食少便溏,瘦赢衰弱。
   注意事项:痰湿较重的肥胖者忌食。

治疗血液病是一个需要坚定信念并且持之以恒的过程 希望患者能树立正确的治疗观念坚持就会胜利!!!!袁六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