疖 子
疖子又叫疗肿、疗疮。它是毛囊和皮脂腺的急性化脓性感 染,可发生在身体各部,以局部红肿热痛为特点。下方可治疗 此病。
1.鲜马齿苋100克, 一半水煎服, 一半捣烂外敷,每日一 次,连用数日,痊愈为止。
2.野菊花、金银花各50克,水煎服,每日一次,连用数日, 痊愈为止。
3.黄芩、黄连、黄柏各15克,水煎服,每日一次,连用数 日,痊愈为止。
4.银花、连翘、公英、地丁各30克,水煎服,每日一次,连 服数日,痊愈为止。
5.赤小豆以水泡软后用醋适量调匀成糊状,敷于患处,每 日一次,连用数日至愈。
6.独头蒜1头、猪苦胆1个、米醋200克,蒜去皮捣烂,猪 苦胆取汁用醋煎熬成膏,冷后外敷患处,每日一次,连用数日。 治感染较重的疖肿和脓性指头炎。
7.浓盐水洗或泡患处,能消肿止痛。
8.芫花、川椒、黄柏各20克,煎汤,洗发际处的疖肿,每日2次,至愈为止。
痈 肿
痈肿又叫痈和痈疮。它由化脓性球菌侵入多个相邻毛囊、 皮脂腺和汗腺所引起的急性化脓性感染。成年人和糖尿病患 者更易患此病。多发于项背部皮肤较厚的部位。大片红肿热 痛、发冷、发烧、有粘稠的黄白色脓液。需积极治疗。以下偏验 方均可选用。
1.金银花50克、公英、地丁各25克、荆芥和防风各15 克。水煎服,每日一剂,连服数日至痊愈为止。
2.大黄、丹皮、桃仁,冬瓜仁、薏苡仁各12克,芒硝10克 (冲),水煎服,每日一剂,分两次煎服。
3.冬瓜仁、薏苡仁、败酱草各15克、附子10克,水煎服, 每日一剂,两煎分服。
4.野菊花500克,绞汁内服,药渣外敷。
5.白花蛇舌鲜草100克、甘草10克,文火煎至400毫克, 取汤加绿茶3克,分4次服,连日用,数日后见效。
6.独头蒜3—5个,捣烂如泥,加麻油和匀,敷患处,常更 换敷药。
7.蛇蜕10克、百草霜3克,共研细末,与茶油和匀,涂于 患处,每日多次,连日用,适于痈肿脓水不断者。
8.乌头5枚、醋600克,泡3日以洗患处,每日多次。
9.桐树叶与米醋同蒸贴于患处。
10. 鲜仙人掌(去刺)切碎捣烂,用生石膏粉调敷子患处, 多次换药。
丹毒
丹毒是皮肤或粘膜的网状淋巴管的急性感染,发病部位 的皮肤呈鲜红色的肿胀,稍高于正常皮肤。边界清楚,自感烧 灼性疼痛,同时伴有寒战、高热、全身不适等症。多发于小腿 部。可选用以下偏验方。
1.苍术300克 · 加水浸泡2小时,每煎半小时取汁,三次 合煎,文火浓缩至200毫升,加蜂蜜200克熬炼收膏,每服 3—5勺, 一日3次,连服1--2周。
2.炼石膏30克,广丹1.5克、冰片0.3克,共研细末,用 麻油适量调糊,外敷患处,每日多次,数日见效。
3.鲜活蚯蚓6条、适量白糖放少许白水,蚯蚓自溶涂于患 处,每日多次,至愈为止。
4.大黄、寒水石、青黛各30克,共研细末,水调涂于患处。 一日多次至愈为止。
5.鲜马齿苋和鲜板兰根,捣烂敷于患处,一日数次。
6.活泥鳅20条,水冲漂洗,放白糖适量搅拌10分钟,取 滑液糖浆,浸入纱布敷患处,每日1-2次。
7. 洋姜、食盐捣烂外敷。
8.赤小豆研末,蛋清调敷患处。
烧烫伤
皮肤被开水、火焰、蒸气、高温物体接触和强酸、强碱灼伤 以及高压电、放射线灼伤均可造成一定面积和深度的皮肤伤害。对于小面积、不太深的烧烫伤可用下列偏验方治疗。
1.绿豆、大黄研末,用米醋调糊涂于患处。
2.柳枝30克、醋200克,加水200毫升,煎15分钟,去渣 取汁涂洗患处。
3.茶叶5克,加水煮成脓汁,速冷,将患处浸于冷茶中或 将冷茶喷洒于伤面,可止痛,防渗出、促愈合。
4.大黄末、茶油或麻油适量,调匀涂于患处。
5.生地榆、大黄各50克研末.香油调敷患处。
6.生石膏25克、冰片5克,研末,香油调敷患处。
7.风化石灰500克,用水3碗,拌匀澄清,取水三分之 加等量麻油调匀,用鸡翎蘸涂患处。
8.瓦楞子研末,用菜油调匀,高温消毒,均匀涂于患处,不 用包扎可用灯烤。
9.鲜金银花100克(干品50克),煎汁洗患处。
10.童尿1茶怀,放入朱砂1.5克,患者饮之,立即苏醒。
11.米醋洗患处,止痛,不起泡。
冻伤
冻伤即长时间温度过低引起的皮肤损伤。因血液循环受 阻,局部缺血缺氧,细胞受损。开始时皮肤发红,遇热刺痒,重 者可溃烂、感染。好发于身体暴露部位,如不注意防治,同一部 位可连年冻伤。以下偏验方可用。
1.醋加热泡洗冻伤患处,可反复用。
2. 花生衣粉60克,炒黄研碎,筛细粉,每50克加醋100 毫升调糊,放入樟脑粉1克,用酒精少许调匀敷于患处,纱布
固定,每日换一次,连用数日。
3.硫磺、花椒各25克,研末敷于患处。
4.茄秆或茄根一把,水煎外洗患处。
5.松香、黄醋、麻油各30克,微火溶化,每次溶化少许涂 擦患处,数日愈。
6.尖头小辣椒粉30克加水500毫升煮沸,涂患处。
急性乳腺炎
多见于初产妇,产后3—4周。由于产妇体虚,胀大的乳房 被挤压导致乳汁淤积,婴儿吮破乳头,细菌经乳管侵入乳房引 起急性乳腺炎。开始乳房肿胀、疼痛、局部触痛、表皮红热,伴 有全身不适、发烧。治疗不及时可发展为脓肿。应在早期及时 使用以下偏验方,常可迅速治愈。
1.当归、瓜萎、双花、公英各50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 2次服。3 - 5剂即愈。
2.瓜蒌30克,当归2克,乳香、没药各10克。以酒水各半 文火慢煎,分3次饭后服。
3.葱白捣烂成泥,加鸡蛋清调匀烘热,敷于患处,视情况 换药,连用数日可愈。
4.半夏、大葱各1克,研末捣膏,调入冰片3克混匀,分成 7份,用塑料薄膜卷成筒状,堵住健侧鼻孔,以患侧鼻孔嗅入, 嗅完为止(约30分钟),一 日一次,3天一疗程。效果颇佳。
5.葱白150—250克,切细加适量热水,先熏后洗患侧乳 房,每日3—5次,两天可见效。
6.五倍子碾细过筛,食醋和匀成膏,摊于硬纸上敷患处,
胸带固定,1—2天换药1次,四天为一疗程。停药即愈。
7.花椒叶晒干研末,调浓茶,敷于患处。适用乳腺炎早期。
乳腺增生
乳腺增生是乳腺导管和腺叶良性增生性疼痛。常见于 30—45岁的妇女。多因性激素分泌失调所致。表现乳房胀痛, 乳腺有肿块,常为多发,大小不一,时有压痛,可移动。此病可 治,除保持乐观情绪,调整好生活外,可使用以下方子。
1.乳香、没药、黄柏、大黄各等份、冰片少许,共研细末,鸡 蛋清调匀敷患处,盖纱布,胸带固定。治乳腺增生。
2.香附120克,研末,陈酒、米醋适量拌湿,捣烂做成饼蒸 熟,外敷患处,干后再蒸,连用一周。
3.蚶子壳粉适量用酒调匀涂于患处,连用几日。
4.桔核、蜂房、丹参各30克、桃仁、红花、当归、赤芍、川 芎、熟地各10克。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1—2周。
5. 穿山甲、皂刺、贝母、香附各15克,麦芽、王不留行各 25克。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2—3周。
6.茶叶15克、生大麦芽120克、冰糖60克,水煎服,服后 上床盖被出汗。
7.全蝎160克,分别放入25个瓜蒌内焙干,连瓜蒌研末, 每次3克白开水送服,日服3次,连服1剂。1个月见效。
痔
有人说“十人九痔”,是指成年入尤其中老年入中痔疮的
发病率高。痔是直肠下端粘膜下和肛管皮下的静脉丛扩大,曲 张成团的疾病。久坐、久站、吃辛辣食物、便秘等与发病有关。 根据病变部位分外痔和内痔。外痔疼痛;内痔出血。痔疮发展 严重时为混合痔,更甚者脱肛。宜早用以下偏验方。
1.芒硝50克、明矾10克,水煎坐浴,每日1 · 2次。治疗 外痔疼痛。
2.芒硝50克、苍术、黄柏各15克,水煎先熏后洗,早晚各 1次,每日1剂,治疗外痔。
3.大黄、黄芩、石榴皮各15克,水煎服,每日一剂,连服一 周。
4.马齿苋、苦参、槐角各15克,水煎服.每日一剂,连服一 周。
5.鱼腥草、马齿苋、槐花各20克,五倍子1克。煎汤每日 早晚坐浴,每日一剂。治疗内痔出血。
6.鸡冠花100克、地榆50克、大黄15克,水煎服,每日一 剂,连服一周。治疗内痔。
7.槐角、地榆、刺猬皮各15克,生地25克。水煎服,每日 一剂,连服1周。治疗内痔。
8.五倍子25克,明矾15克。煎汤坐浴,每日1次。治肛 裂。
脱 肛
脱肛是直肠粘膜或整个直肠壁脱出肛门外的一种疾病。 常见病因有严重的环状痔,内痔切除术后、习惯性便秘、慢性 腹泻等。体虚者好发。表现肛门坠胀,排便未净感。应及时托
入肛内 ·否则会发生粘膜红肿 ·糜烂、溃疡等。应早用以下偏验 方 ,
1.黄花、五倍子各25克,升麻15克。水煎服,每日一剂, 连服1周。治脱肛。
2.生黄花200克、防风5克,水煎服,每日一剂,连服1 周。治脱肛。
3.石榴皮50克、明矾25克,水煎后洗患处,早晚各1次。 每次洗后用五倍子25克、龙骨5克、研末涂于患处。治脱肛。
4.田螺(去壳)、猪肉各50克,煮熟常吃。治脱肛。
5.鳖鱼头10个,焙干研末,分次两周服完。
6.枳壳50克、升麻10克,甘草10克,水煎服,分2次服 完,每日一剂,连服1周。治脱肛。
落枕
落枕是由于颈肌疲劳,睡高枕再加上感受风寒所致。表现 晨间洗脸时突感颈部某处闪电样痛,肌肉痉挛,颈部活动受 限。及时治疗很快可愈。以下偏验方可取。
1.木瓜1个,乳香、没药各6克。将木瓜挖一小洞,掏出瓜 瓤,加入乳香、没药盖好,蒸3-4次,每次20分钟。晾凉捣泥, 每服10克,温黄酒一盅送下,每日2次。配合按摩更好。
2.点燃艾条,灸风池和痛处,每处10分种, 一日3次。
3.青风藤100克,水浸泡数小时后用文火煎2小时,煎两 次,混匀,早晚饭后分服。治感受风寒、落枕、颈强。
4. 热醋浸纱布敷于患处,用红外线或普通灯泡(100W) 烤 30分钟,醋干随时补充。每日2—3次,很快见效。
颈椎病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多见于中老年人。由于颈椎骨质 增生,颈椎间盘、颈部韧带、肌肉和其他软组织的退变、反复劳 损,再加上一侧颈肌挛缩,导致颈椎小关节错位,使其颈神经 根和血管等受压后引起颈部和上肢疼痛和其他症状,还可出 现头、颈、眼、吞咽等处异常。按摩治疗最好,也可使用以下偏 验方。
1.鹿角100克、血蝎50克,研细末,每次5克,黄酒送服, 每日2次。连用半月。
2.食醋100毫升、食碱30克,溶人半盆水中,醋分次加 入,边加边搅,趁热熏洗患处,每次30分钟,每日2—3次,连 用数日。
3.威灵仙、红花各250克,加水适量炒热装入布袋热熨患 处30分钟,每日2—3次, 一剂可连用3天。治局部肿痛。
4.生栀子30克、发酵面团一块。将生栀子研末,加酒少许 和面团和匀敷患处,外加包扎,24小时取下再换。
5.韭菜250克,洗净切碎,捣烂后敷患处,外加包扎,每日 一次,连用一周,可消肿止痛。
6.鲜鹅不食草适量,洗净切碎,加酒捣烂如泥敷患处,每 日1次,连用1周。消除局部肿胀。
7.鲜木瓜1个,烤熟捣烂温敷患处,每日2—3次,连用1 周。消肿止痛效果好。
8.生川乌、生草乌、洋金花各10克,研末,浸入300毫升 酒精,放入200毫克冰片,常搅拌溶后去渣。两药混匀棉球涂痛处,痛止取下,每日多次。
肩周炎
肩周炎又叫肩关节周围炎,多发于50岁左右的人,故又 称“五十肩”。病情严重时肩关节活动受限不能抬举,故有“冻 结肩”和“肩凝症”之说。此病主要原因有二,一是肩关节随年 龄退变,二是肩关节劳损或扭伤,受风寒后加重。可早用以下 偏验方治疗。
1.松枝2500克、酒5000毫克,共入磁罐,密封一周后每 日3次(饭后),每服30-50毫克。治肩周炎。
2.猪肉、蘑菇各250克,切后把白酒、黄酒各30克,花椒 适量拌入搅匀,蒸熟以白酒为引两次吃完。
3.老生姜1000克、葱白500克,洗净后与甜酒250毫升 一同捣烂炒热,热敷患处,冷后再炒再敷,每日2—3次。一周 后肩痛好转。
4.热醋纱布湿敷患处,外加红外线灯照射30分钟;纱布 上的醋视情况加温。对颈肩痛均有效。
5.威灵仙、苍术、防风各15克,晚蚕砂30克,共为细末, 炒热加黄酒120毫升,拌匀,再炒数分钟装入布袋热熨患处半 小时,每日2次,连用1周。
6.鲜枇杷叶、大风艾、生姜各适量,洗净捣泥,入米、黄、白 酒调匀炒热敷患处,每日2—3次。7—10天为一疗程,用于顽 固性肩周炎。
7.川乌、草乌、樟脑各90克,共研细末,取适量药末用醋 调糊,均匀敷在肩痛处,外面包纱布,热水袋热敷30分钟,每日 1 次,3 · 5天显效。
8.朴硝(冲)50克,走马箭、黑老虎各100克。水煎外洗,1 剂可用3 5次.首次久煎,以后煎开即可。连用数日。治肩周 炎。
关 节 痛
关节痛是个症状,原因很多,如劳损外伤、风寒湿痺、骨质 增生、风湿性或类风湿性关节炎等。表现为关节疼痛,活动时 加重,严重者活动受限。根据不同情况可选用以下偏验方治 疗。
1.绿茶1克、细辛4克、灸甘草10克。细辛加水500毫 升 · 煮沸5分钟,加入茶叶,分3次饭后服。每日服1剂,用于 风湿性关节痛。
2.柳芽3克,加茶叶适量,每日1剂,代茶饮。用于关节炎 初起,恶寒发热者。
3.绿茶2克、珠兰20克、甘草10克,加水500毫升,煮沸 5分钟,分3次饭后服,日服1剂。治风湿性关节炎。
4.细茶叶、槐子、芝藤和核桃肉各15克,放瓷罐中,加水 两碗,熬至1碗热服。治关节炎。
5.辣椒粉与醋调糊敷于关节患处,每日2—3次,数日见 效 。
6.土牛膝、干全草、律草各等份,研末,用醋调糊敷于患 处,每口2—3次,数日见效。
腱 鞘 炎
腱鞘炎多见于手和腕部,屈肌腱更多,原因主要是劳损和 组织退变,多见于中年人,腱鞘因反复摩擦而发生无菌性炎 症。由于水肿而致狭窄、疼痛、肿胀影响屈伸活动,故又有狭窄 性腱鞘炎之称,晚期可出现“扳机指”。以下偏验方可促进该病 痊 愈 。
1.白芥子60克、威灵仙30克,研粗末用纱布包裹成袋, 浸入食醋中,1周后取出摩擦患处,局部发红为止,1日多次, 连用数日可愈。
2.栀子30克,大黄、姜黄各15克,红花5克。共研细末, 食油调匀,敷于患处,胶布固定,5天换药1次。
3.桂枝、紫苏、红花、伸筋草各15克,麻黄8克,透骨草、 鲜桑枝各30克。水煎后倒入盆中熏蒸患部,然后浸泡,每次 30分钟,每日2—3次,洗后用绷带和硬纸壳固定。连用数日 见 效 。
4.黄柏、黄芩、大黄各20克,没药、白芷、蒲黄、银花各15 克,花粉25克,穿山甲6克。共研细末冷开水调敷病变局部, 每日1 — 2次。
5.白芥子(干品)捣成碎末,放砂糖十分之一,混匀加温水 调糊,敷于患处胶布固定。3小时后有烧灼感去掉敷药,3天后 可出水泡,待水泡消失再敷药。
肋问神经痛
肋间神经痛是个症状,常因胸部扭伤导致肋椎关节小错 位压迫肋间神经和病毒侵犯肋间神经的带状疱疹所致。均表 现为沿肋间神经放射状痛 ·与呼吸动作有关。治疗上前者以拍 背按摩最好,后者以选用偏验方为住。
1. 生乌头25克,加醋调糊,在砂锅内熬至酱色,摊子布 上,贴敷在疼痛部位,每日换药。
2.烤烟叶10克,放入沸醋25毫升中,再煮10分钟.用纱 布浸,温热敷或洗擦患处,每日2 ·3次。
3.谷粒50克,放入沸醋250毫升中,再煮10分钟,用纱 布浸,温热敷或洗擦患处,每日2-3次。
急性腰扭伤
急性腰扭伤多因突然用力过大或反复不对称弯腰而导致 的以一侧腰痛为主的病症,疼痛存轻有重,有时影响腰部活 动。实际上腰部损伤的局部有出血、肿胀。故对急性腰扭伤, 为有利于组织内止血应在21小时内不用热疗租活血药,只需 卧床休息比痛,24小时后可用各种热疗和以下偏验方,
1.川椒、食盐各20克,白酒250克.密封24小时后用少 量液体擦腰痛处并用掌根按揉,边揉边加液体,每次20分钟, 每日2--3次,痊愈为止。
2.乳香,没药、当归、红花、泽兰各10克,水煎2次,各30 分钟,分2次服.每日1剂.服3 · 7日。注意受伤当目不用
3.柴胡、香附、小茴香、川芎、苏木各10克。水煎2次,每 次20分钟,分2次服,每日1剂 .连服3 7'H. 伤日不服。
4.大黄、愉树皮各30克,共研细末混匀,取适量鸡蛋清调 糊敷患处,纱布覆盖,绷带固定,每口换药,连用3--5日。若能 同时内服外敷更好。
5. 橙子核8克,香附5克,炒研为末,以酒15毫升服橄 佳、扭伤次日用。
6.白葡萄干50克,好酒煎服,腰扭伤次口开始服,1-2 剂痊愈。
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间盘突出乂叫腰椎间纤维环破裂。多有外伤史或长 期劳损史。主要表现为腰痛及臀部和下肢放射性疼痛,轻重不 一,痛的性质各异。咳嗽、大便时加剧。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 有条件时可做正规骨科治疗,对慢性、症状不重的患者可用以 下偏验方,
1.胡桃肉、补骨脂、杜仲各10克,水煎服,每日1次,连用 数日,治腰经久不愈。
2.苍术、黄柏各10克,水煎服.每日1次,连用数日,治腰 痛。
3.地鳖虫40克研末,热酒吞服,每日1次,连服数H, 治 腰痛。
4.胡核1二3个、核桃仁7个.捣烂酒糟调后敷掌心,左痛 敷左、右痛敷行。
5.桔核、杜仲各50克,炒研细末,每服6克,盐开水送服,适用于腰痛怕凉者。
6.羊肾1个、杜仲、补骨脂各10克,将羊肾剖开除去尿管 部分,将药用纱布包好, 一同煮熟,食用饮汤。
7.生草乌、生川乌、马钱子各10克,三七20克,研为细 末,用醋调匀敷于患处,外加保护,注意卧床休息。
8.鲜姜自然汁500毫升和明亮水胶120克,文火熬成稀 膏,摊涂布上,临用时将研细的肉桂、细辛掺于膏药中,外敷腰 部疼痛处,每日换药,连用数日。
腰椎管狭窄
腰椎管狭窄症多见于中老年男性。由于腰椎骨质增生,韧 带肥厚和各种使组织肿胀的原因导致脊髓管狭窄的疾病。表 现为间歇性一侧或两侧腰臀部和下肢疼痛、麻木、发胀、无力、 感觉异常和间歇性跛行。患者不能走长路,也怕久站久坐症状 加重,骑自行车不痛,不剧烈和缓和的运动可使症状减轻。以 下偏验方可使病情平稳,减少痛苦。
1.茶叶5克,水煎汤200毫升,去渣取汁,加食醋调匀,顿 服。活血、散瘀、止痛。
2.醋300克,入盆中加热水半盆,用毛巾热敷腰部,每日 1 — 2次。
3.醋糟1500克,炒热装布袋睡前敷患处。时间不少于60 分钟。
4.小麦麸1000—1500克和醋500--1000克,拌匀炒热装 入布袋内扎口,热敷患处,凉后再炒,每日2—3小时。
骨 质 增 生
骨质增生是中老年人在骨关节退行性病变的基础上局部 劳损而形成的骨与关节边缘处出现的唇样增生。此类患者常 伴有肌肉不同程度萎缩和其他软组织的变性。故常引起腰腿 关节疼痛,四肢关节活动不利。X 光照片能显示出骨质增生的 影像。需加强营养和调整生活习惯,增加适当的室外活动和晒 太阳可减缓病情。以下偏验方可供选用。
1.醋1000毫升,加热泡脚,每次30分钟,每日1—2次, 连用半月跟痛减轻,连用1—2月全身痛苦减半。
2.威灵仙粉150克,醋500克,煎煮后放入小盆,布盖熏 脚,继之泡脚并按摩痛处,直至痊愈。
3.羊骨适量捣碎,陈皮5克、苹果2克、姜20克、盐少许, 煎药取汤放入粟米100克作粥,加作料服食。
4.夏枯草50克放入食醋1000克浸泡2-4小时,然后煮 沸15分钟,熏洗患处20分钟,每日2—3次,每剂用2天。
5.川芎末10克,陈醋调糊,加少许凡士林调匀后敷于患 处,外加保护,2日换药1次,可配合按摩,数日见效。
6.五味子、乳香、牛膝各15克,共研细末,用醋调匀,敷于 患处,外加保护,常换药,连用数日。
7.生川乌烘干研末,陈醋调糊敷于患处外加保护,3日换 药1次,连用数日。
骨 质 疏 松
骨质疏松是中老年人常见的代谢性骨病。50岁以后随年 龄增长发病率也逐渐增高,80岁以上:100%都有此病,女性更 甚。起因与性激素下降而引起体内钙和维生素C、D 及蛋白质 缺乏有关,还有活动量小,晒太阳少等原因。中医认为肾主骨, 此病以肾虚为主。除生活调节外,可服以下偏验方。
1.虾皮10克、鸡蛋1个,蒸虾皮鸡蛋羹,每日吃一次,连 吃数日。
2.鸡蛋壳洗净,烤干研粉过筛。白开水或食醋送服.每次 5克,每日2次,可连服半月。
3.猪骨砸碎加水熬浓汤,将菠菜切段稍煮.饮汤吃菜,骨 髓能嚼碎的也可吃下.每日2次,连服半月。
4.乌贼骨、龟板、茜草根各10克,水煎加糖适量,分2—-3 次服完,连服半月。
5.干黄精1000克,加水浸泡30分钟,文火煮至液干熟 烂,加入蜂蜜煮沸,调匀,待冷入瓶备用。每次 ·汤勺,每H 2-3次,连服数日。
跌 打 损 伤
跌打损伤指各种软组织挫伤类。可发生在全身各部位,最 常见的是四肢关节,尤其是手足部位。受伤后表现肿痛,活动 受限。受伤24小时内避免热疗,可自动止血止痛。此后可用 以下偏验方。
1.公牛角、愉白皮、杨树叶、花椒、黄米面各等份,共研细 末,用陈醋30克熬成糊状,摊贴患处。注意损伤当日不用热 贴 · 以后可用。每日2-3次,连用数日。
2.鸡蛋清浸入棉花,贴在伤处,每日2-3次,连用数日, 有消肿、正痛作用、数日后即愈,
3.生栗子去皮嚼烂敷于伤处,每12小时换1次,包扎不 要太紧。
4.新摘的老丝瓜1个,切片晒十,铁锅内小火焙炒成棕黄 色,研面,每服3克,用白酒送,口服2次,连用3天。可同时用 丝瓜粉末加白酒调匀敷于患处,换1次。
5.狗骨砸碎水煮熬,服时下盐。治跌打损伤。
6.黄牛角1个、榆白皮150克(焙干)、青杨树白皮150克 (焙干)。黄牛角边烧边刮,刮完为止,二树皮共研细末,将3药 共调入黄米粥中,摊在布上包骨折处。
骨 折
因外伤所致的骨裂或骨断。伤后局部高度肿胀,活动受 限。间接叩痛明显。在治疗上除进行复位固定外,可选以下偏 验方,促进骨折愈合。
1.大蟹2只,焙干研末。每服20克,黄酒送服,每日2次, 连服1月。
2.黄瓜籽炒黄研末。每服5克,每日3次,连服1月。
3.鲜韭菜根洗净捣烂,敷于骨折处,在不影响骨折移位的 情况下,每日换药1次,连用数日。
4.土虫、血蝎、自然铜、骨碎补、鸡蛋壳各30克,共研末,
每服10克,每日2-3次,白开水或黄酒送下。
5.牛骨、干燊木、醋适量。点燃干桑木,再放上牛骨燃炼后 烤骨折处(伤后3天开始),边烧边涂食醋,每日1—2次,每次 1-2小时,至骨折痊愈。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是周围血管慢性闭塞性炎症病变。常 见于下肢,40岁以上的男性多发。其原因主要是动脉病变引 起肢体局部供血不足所致。表现间歇性跛行,受风寒感到麻 凉、痛,足背动脉减弱和消失,伴有游走性浅表静脉炎。重者可 发生肢端坏死。
1.生石膏250克,研细用桐油100毫升调糊,均匀涂于患 处并包扎,1日1次,10日为一疗程。治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2.桂枝、附片、伸筋草、苦参各15克,水煎后趁热浸洗患 肢,1日2次,10日为一疗程。
3.三分三、独定子(金铁锁)各60克,红花、滇三七、桃仁 各30克。取上药末四分之一,用白酒,红糖、醋调匀,敷于上巨 虚和涌泉穴(上巨虚位于外膝眼下六寸,涌泉穴位于足底前中 三分之一交界处的凹陷中)。绷带固定,隔日1次,1月为一疗 程。敷后局部灼热、蚁行感。药干后自消。
4.生草乌、生川乌、蜈蚣、蝎子、红花各30克,肉桂20克, 透骨草60克。将上药浸入60度白酒中24小时,棉球蘸药酒 揉搽患处。适用于皮肤发紫无溃烂者。
5.活蜗牛适量,洗净捣烂呈泥,敷于溃烂、肿痛处,每日换 药,外加包扎防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