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病导航: 白血病--白血病专题--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过敏性紫癜--骨髓增生异常--溶血性贫血--骨髓纤维化--骨髓瘤--淋巴瘤--其他血液病
当前位置:血液病医院 >> 白血病 >> 白血病症状与检查 >> 浏览文章
慢性髓性白血病CML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 次   更新时间:2011年04月12日   
血液病康复的希望热线:0311-86508999 传真:0311-86509111
关键字:慢性髓性白血病 CML

慢性髓性白血病CML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又称慢性髓性白血病,简称慢粒,是慢性骨髓增生性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属于造血干细胞恶性增殖性疾病,以粒系增生为主,无病态造血。Ph染色体t(9:22)(q34;q11)是其特征性的细胞遗传学标志,P210BCR- ABL是其分子发病基础。P210BCR- ABL具有很强的酪氨酸激酶活性,它导致下游一系列信号持续磷酸化,致使发生造血干细胞增殖失控、抗凋亡和黏附功能缺陷等病理生理变化。病因尚不清楚,辐射损伤是已确定的病因之一,但大多数病原不明。可发病于各年龄段,以中、老年为多。临床症状主要由白细胞数过高或脾肿大所致,或体检偶然发现以嗜中性粒细胞增高为主的白细胞数过高。诊断时骨髓示极度增生,粒系各成熟阶段皆增多,以中幼粒细胞为著,嗜酸、嗜碱粒细胞易见。95%患者骨髓Ph染色体100%阳性,少数患者Ph阴性但RT-PCR BCR-ABL mRNA阳性,更少数患者为Ph-BCR-ABL—的不典型CML。自然病程分相对良性的慢性期(CML-chronic phase,CML-CP)和较险恶的进展期(加速期和急变期,CML-accelerated phase, CML-AP ,and CML-blastic phase,CML-BP)。CML-CP中位生存期约3~4年,CML-AP经治疗后有可能回到慢性期或继续进展到急变期。一旦急变,比急性白血病更为凶险,往往对多种治疗抗药,平均寿命以月计算,几无生还。病人一经诊断即应确定病期并为病人设计适合个体的治疗规划。CML-CP是治疗关键时期,是治疗有效期。依据临床表现乏力、消瘦、发热、肝脾淋巴结肿大,属于中医学“虚劳”、“癥积”范畴。 
 一、CML的诊断、分期和疗效判定  

(一)CML的诊断标准(国内标准)     
1、慢性期    
(1)临床表现:无症状或有低热、乏力、多汗、体重减轻等症状,有肝脾肿大或不肿大。 
(2)血象:白细胞数增高,主要为中性中、晚幼和杆状核粒细胞,原始细胞(Ⅰ型+Ⅱ型)≤5%~10%,嗜酸、嗜碱粒细胞增多,可有少量有核红细胞。 
(3)骨髓象:增生明显至极度活跃,以粒系增生为主,中、晚幼粒和杆状核粒细胞增多,原始细胞(Ⅰ型+Ⅱ型)≤10% 。  
(4)染色体:有Ph1染色体。 
(5)CFU-GM培养:集落和集簇较正常明显增加。 
2、加速期: 
具有下列两项者,可考虑本期。 
1) 不明原因的发热、贫血、出血加重,和/或骨骼疼痛。 
(2)脾进行性肿大。 
(3)不是因为药物引起的血小板进行性升高或降低。 
(4)原始细胞(Ⅰ型+Ⅱ型)在血中及/或骨髓中)10% 。 
(5)外周血嗜碱性粒细胞)20% 。 
(6)骨髓中有显著的胶原纤维增生。 
(7)出现Ph1以外的其它染色体异常。 
(8)对传统的抗慢粒药物治疗无效。 
(9)CFU-GM增殖和分化缺陷,集簇增多,集簇和集落的比值增高。 
3、急变期 
具有下列之一者,可诊断为急变期。 
(1)原始粒细胞(Ⅰ型+Ⅱ型或原淋+幼淋、或原单+幼单)在外周血或骨髓中≥20% 。 
(2)外周血中原始粒+早幼粒细胞>30% 。 
(3)骨髓中原始粒+早幼粒细胞>50% 。 
(4)有髓外原始细胞侵润。 
此期临床症状、体征比加速期更恶化。CFU-GM培养呈小簇生长或不生长。 
在国内诊断标准中,只提骨髓Ph1染色体,而未提RT-PCR BCR-ABL mRNA阳性。实际上骨髓Ph1染色体或RT-PCR BCR-ABL mRNA阳性是诊断的必要条件,而RT-PCR BCR-ABL mRNA又是判定疗效——分子效应的标准。 
㈡CML的分期标准 
1、WHO分型(Jaffe ES等,2001)对CML-AP诊断标准(符合以下1项或以上): 
⑴原始细胞在外周血及(或)占骨髓有核细胞的10%~19%; 
⑵外周血中嗜碱细胞≥20%; 
⑶与治疗无关的持续性血小板减少(≤100×109/L)或血小板持续增高(≥1000×109/L);  

⑷与治疗无关的脾增大;  

⑸遗传学示克隆演变。  

同时指出,如巨核细胞增生成片或成簇同时伴有明显的网状或胶原纤维增生,及(或)严重的粒细胞病态造血提示是CML-AP。此点尚未被大量临床分析所验证是否为诊断CML-AP的独立标准;此现象往往与上述5项中的1或多项共存。  

2、WHO分型对CML-BP诊断标准(符合以下1项或以上):  

⑴外围血或骨髓有核细胞中原始细胞≥20%;  

⑵髓外浸润;  

⑶骨髓活检示原始细胞聚集或成簇。  

WHO分型同时指出,约70%为髓性急变,原始细胞可以是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单核细胞、红系、巨核系或任何的组合。20%~30%为急淋变。少数病人可同时存在髓系和淋系两系原始细胞群,若是形态难以分辨,则需依靠免疫分型来确定。 

㈢CML的疗效标准  
CML有明确的遗传学标志和分子标志。因此,对疗效的判断不应局限于血液学缓解,国内、国际通用的标准如下。 
国内标准: 
1.完全缓解 
(1)       临床:无贫血、出血、感染及白血病细胞浸淫表现。 
(2)       血象:血红蛋白〈100/白细胞总数<10×109/L,血小板计数在100×109/L—400×109/L之间。 
(3)       骨髓象:正常。 
2.部分缓解 
临床表现、血象、骨髓象3项中有1或2项未完全缓解标准。 
3.未缓解 
临床表现、血象、骨髓象3项均未达到完全缓解标准及无效者。 
国际标准(A): 
1.完全缓解 
(1)白细胞计数<10×109/L,分类正常,无幼稚细胞(原始、早、中、晚幼粒细胞)。 
(2)血小板计数正常或不超过450×109/L。 
(3)本病的临床症状、体征消失(如脾大消失)。 
2.部分缓解 
(1)白细胞计数降至治疗前的50%以上,及至少<20×109/L。 
(2)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正常,但仍存在幼稚细胞及脾大。 
3.无效  
不能达到部分缓解者。 
4.细胞遗传学反应 
(1)无细胞遗传学反应:Ph1染色体持续在所有分裂相中存在。 
(2)微小细胞遗传学反应:Ph1染色体被抑制占分裂相的35%—95%。  
(3)部分细胞遗传学反应:Ph1染色体被抑制占分裂相的5%—34%。 
(4)完全细胞遗传学反应:Ph1染色体细胞消失。 
国际标准(B): 
1、 血液学缓解: 
⑴完全缓解(complete hematological response,CHR): 
a. 白细胞数<10×109/L,分类无不成熟粒细胞;  

b. 血小板数正常或≤450×109/L; 
c. 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脾不可触及。 
⑵部分缓解(partial hematological response,PHR):  

a.       白细胞数降至治疗前50%以下或<20×109/L;  

b.       外周血中仍有幼稚粒细胞; 
c.       脾大。 
⑶无效:未达到部分缓解标准。  

2、 遗传学效应:  

完全缓解(CCyR):Ph染色体消失(Ph=0);  

主要遗传学缓解(major cytogenetic response,MCyR):Ph+≤35%;  

次要遗传学缓解(minor cytogenetic response,mCyR):Ph+36%~65%;  

无效(no respone,NR):Ph+65%~100%。  

通常称Ph降至35%以下为遗传学有效应(cytogenetic respone,CyR),因与患者生存期和无疾病进展率相关。有的学者将Ph降至65%~85%称为微遗传学缓解(mini cytogenetic response),Ph+85%~100%为无效。  

 3、分子效应(molecular response):巢式RT-PCR BCR/ABL mRNA转为阴性,或实时定量PCR示BCR/ABL表达率较治疗前下降3~4个对数级或等于0是现阶段的分子完全缓解标准。  

二、CML的治疗  

(一)西医治疗  

表1示近一个世纪以来的CML治疗简史。循证医学的结论是:白消安(马利兰)的疗效优于脾区放疗,羟基脲优于马利兰,而切脾是无效的。了解现有治疗方法的利弊可为病人设计适合个体的治疗方案。治疗的终目标是持久清除Ph克隆或达到分子缓解,目前除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外,尚无根治办法。次目标是延长慢性期,提高生活质量,防止进展,因为一旦进展,有效治疗甚少。  

表1 CML治疗简史  

1930~ 有机砷溶液  

1950~ 切脾,脾区放疗,白消安(busulfan,BU)  

1970~ 羟基脲(hydroxyurea,HU)  

1980~ 干扰素α及以干扰素α为基础的的治疗  

    (干扰素α+BU/HU/AraC/三尖杉酯碱/其他),造血干细胞移植  

1999~ STI571即甲磺酸伊马替尼(Gleevec/Glivec,格列卫)  
 
CML-CP是治疗关键时期,也是治疗有效期。CML-AP与CML-BP期治疗与急性白血病相同。此处重点介绍CML-CP治疗。  

凡白细胞数>100×109/L患者应接受白细胞分离术,以防止因白细胞过高所致的并发症。患者在接受任何药物治疗时均须加用别嘌醇100mg,每日3次。碳酸氢钠1、0,日三次口服。加强水化以防止因过多白细胞被破坏后导致的高嘌呤血症和肾功能受损。近年来常用的药物如下:  

1、白消安(马利兰busulfan,BU)是一种烷化剂,使用至今已有半个世纪之久。口服方便,约在1周后起效。常规用量为每日4~8mg。待百细胞数降至20×109/L时应停药观察,因其在体内代谢较慢,有后继作用。白细胞数复升时再给予维持量。此后根据白细胞数调整剂量。病情稳定者可间断服药。BU可使病人获血液学缓解,但不能减少Ph染色体,不能防止急变。对加速期(CML-AP)与急变起(CML-BP)无效。BU可导致皮肤黑色素沉着及骨髓或肺纤维化等不可逆副作用,在20世纪70年代后已逐步被其他治疗所取代。我国个别医疗单位仍在使用。准备接受Allo-SCT者不宜用。  

2、羟基脲(hydroxyurea,HU)通过抑制核苷二磷酸还原酶抑制DNA合成。是一种S 期特异性细胞毒药物。口服方便,胃肠道吸收快,2h血药浓度可达高峰。每日用量1~6g。白细胞数在1周内开始下降,脾随之缩小。白细胞降至20×109/L时应减量。以后根据白细胞数调整用量,用0.5~1.0g/d维持。约80%的HU在12h内由尿排出,因而停药后白细胞数会很快上升。待病情稳定后可间断用药。副作用少而轻,安全有效。与BU一样,仅能达到血药学缓解,无遗传学效应,不能防止急变,对CML-AP与CML-BP无效。1982年后在国际上HU已取代了BU治疗CML的地位,是CML-CP期最常用的药物。  

3、异靛甲(methylisoindigotin)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历经20余年研制成功。由青黛中提取获得有效成分靛玉红。用量为每日75~150mg,分3次连续服用至白细胞降至4.0×109/L停药。白细胞数下降开始时间、降至最低时间与缩脾时间均略长于BU,但缩脾效果优于BU。副作用有恶心、纳差、腹痛、腹泻甚或便血。此外还有不同程度的骨、关节痛等。因副作用大于HU,疗效不及HU而未被广泛使用。此药亦不能消除Ph克隆,不能防止急变。  

4、三尖杉酯碱(harringtonine,HT)是一种植物碱,为我国所独创。常用的是三尖杉酯碱(harringtonine,HT)与高三尖杉酯碱(homoharringtonine,HHT)。1984年,国内已有用HHT治疗CML及其他骨髓增生性疾病的报道,但病例数少。1995年,O’Brien及Kantarjian等报道了用高三尖杉酯碱2.5mg/(m2·d)连续静脉滴注14天,以后每月用7天,连续6个月,治疗晚CML-CP期病人。2/3患者患CHR,其中50%以上患者是对IFNα耐药的。O’Brien等于1999年又报道了用同样方法对早CML-CP期病人作为诱导缓解,用IFNα5MU/(m2·d)维持治疗6个月。CHR率与主要遗传学缓解率(Ph+≤35%)分别是92%与27%。随后有学者用HHT联合小剂量Arac或IFNα或其它的报道。  

5、干扰素α(interferon-α,IFNα)现多为基因工程产品。自980年后开始用于治疗CML慢性期,此药对CML-AP与CML-BP无效。各家用量差异较大,国外用量为每日300~900MU,国内因该药价格昂贵用量较小,一般用量为300MU每周2~7次,少数患者接受大剂量治疗。目前国内尚无大宗病例长期观察的对比报道,因而难以肯定大、小剂量的疗效差别。IFNα起效明显慢于BU及HU,约需1~2个月。IFNα是1990年后第一个被确定是治疗CML-CP有遗传学效应的药物。虽然其遗传学有效率(CyR)仅5%~20%,但已能延长中位生存期约1年。为提高药效,Guilhot等最先证明了IFNα加小剂量Ara-C(LD AraC)治疗方案优于单用IFNα。IFNα:IFNα+Ara-C12个月的Ph+ <65%率是50%:61%,总的遗传学效应(Ph+<35%)为26%:38%,5年存活率为60%:70%。以后有不同学者用IFNα加HU/BU/HHT或其他方案,其疗效相近。1999年以前,国际上公认对低危CML-CP患者首选以IFNα为基础的治疗。国际上通常以治疗6个月不能达到血液学缓解,治疗12个月不能达到主要遗传学缓解(Ph+≤35%)作为判断IFNα无效的界线。其缺点是价格贵,副作用大,部分患者难以接受。常见不良反应有:发热、畏寒、流感样症状、头痛、全身肌肉酸痛、食欲不振、无力、体重减轻、脱发、抑郁症等,其它各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白细胞、血小板减少,甲状腺功能低下,肝、肾功能损害等时有报道。对症治疗有效,但不同程度影响生活质量。  

糖化多聚乙烯的IFNα(polyethylene glycol-IFNα,PEG-IFNα)为长效制剂,皮下注射一次血药浓度可维持一周。Ⅲ期临床试验结果进一步证明了IFNα与PEF-IFNα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相同,后者可减少患者多次注射之苦。目前国内尚批准PEG-IFNα用于CML。  

IFNα治疗CML已有20余年历史,其临床疗效已被公认,但其作用机制至今尚未明确,可能通过以下三方面作用:①对CML克隆选择性毒性作用;②增强“免疫”调节;③调整骨髓造血微环境。  

6.骨髓移植 异基因骨髓移植(Allo-SCT)是当今唯一能治愈CML的方法。从意大利对CML-CP患者10年存活率比较来看,Allo-SCT明显优于常规化疗,也优于IFNα。遗憾的是SCT受年龄、供者、病期、经济条件等多种因素条件限制,仅约1/3患者有条件接受。此外,移植相关病仍是威胁病人生命的重大障碍。自体SCN移植较为安全,但对CML的疗效显然不如Allo-SCT。非清除性移植或称小移植或减预计处理强度的移植(reduced intensity conditioning transplantation,RICT) 可降低移植相关死亡率,可用于高龄患者,但其分子缓解率及持久疗效尚有待于肯定。因此,对CML来说,目前仍以常规的Allo-SCT为主要的治疗。无关供者移植、脐血移植、单倍体移植、非清除性移植和GVHD的防治的研究进展,可为更多的病人创造接受移植的条件。  

CML-CP期经Allo-SCT后最初5年的复发率为0~30%,大部分在最初4年内复发。复发往往有序进展,先是基因复发,继而细胞遗传学复发,终至临床复发。有时遗传学复发后自发缓解,但也的突发急变。因此,移植后须定期做相应的检查。复发后输入供者T-淋巴细胞(DLT)对CML最为有效,其它还可用IFNα、甲磺酸伊马替尼或再次移植。  

7.基因产物耙向治疗 甲磺酸伊马替尼(imatinib mesylate)为化学名,国际临床试验期名为STI571(signal transduction inhibitor 571),是第一个经计算机设计成功的特异性抑制abl-酪氨酸激酶的苯胺类衍生物。于2001年5月已在美国及欧洲一些国家获准上市,商品名Gleevec或Glivec。在我国于2002年7月获准上市。商品名格列卫。迄今为止的实验证明,除p210BCR-ABI,p190BCR-ABL,c-kit(干细胞生长因子受体)与PDGFR(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外,STI571不抑制其它酪氨酸激酶。它通过取代p210BCR-ABL结构中的ATP,使p210BCR-ABL的一系列下游底物不能持续磷酸化,从而阻断了Ph+克隆增殖,正常造血细胞得以获释恢复增殖。所以STI571不是细胞毒物药,是一种基因粑向治疗剂,并不能逆转疾病基因。自1998年以来,经过Ⅰ,Ⅱ期国际临床试验1000例以上的结果表明,伊马替尼对CML各期均有效。其CHR和MCyR在各期分别是96%:45%:10%和64%:33%:18%。24个月的无疾病进展率是87%:49%:12%。Ⅲ期临床试验进一步证明,从血液学、遗传学和分子效应比较,单药伊马替尼对初治CML-CP者的疗效均优于经典的IFNα+小剂量AraC,其可接受性和生活质量亦明显为佳。2003年CML治疗指南中已明确伊马替尼是治疗CML-CP的首选药物。BCR-ABL激酶区密度是其继发耐药的主要机制。  

目前对伊马替尼的评价是:  

⑴对CML各期,不论血液学疗效、遗传学疗效和分子疗效均优于传统治疗,包括IFNα(Ⅰ及Ⅱ期临床试验的CML-CP患者均为对IFNα失效的晚慢期性期者,Ⅲ期临床试验为初治CML-CP者)。对CML-CP疗效优于CML-AP,更优于CML-BP,越早治疗效果越佳。  

⑵对CML-AP及CML-BP的疗效也明显优于其它化疗。对CML-BP疗效短暂,80%以上患者在1~2年内失效或死亡。  

⑶起效快,25%以上CML-CP患者在治疗3个月可达到CCyR。50%以上在治疗6个月可达CCyR,12个月时约39%患者达分子完全缓解。  

⑷口服方便,安全,副作用小,生活质量高。非血液学毒性常见的有浮肿、胃不适、腹泻、皮疹、肌痛等。血液毒性随病期加重,慢性期少有白细胞降至<1.0×109/L,血小板<20×109,进展期特别是CML-CP期发生率高。严重毒副反应的发生率在各期分别是1%:2%:5%。  

⑸并不能逆转疾病基因。目前观点认为,达遗传学或分子效应后,仍需持续服药,定期监测病情变化,包括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指标。  

⑹以治疗3个月还不能达到CHR,6个月不能达到MCyR,12个月不能达到CCyR为原发抗药。血液学复发、CCyR丧失、Ph+增加≥30%并持续3个月或以上或出现Ph+克隆异常或定量PCR示BCR-ABL比值增加≥1个对数级为获得性抗药。  

⑺增加药量可克服原发抗药,而获得性抗药多由基因突变或BCR-ABL以外基因异常所致,需停药或加用化疗或其它药物。  

⑻与常用化疗药无明显交*抗药,伊马替尼失效或抗药时可加用或换用化疗药物。  

⑼与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亦无相克作用,Allo-SCT复发者伊马替尼有效。高危CML-CP或进展期患者在伊马替尼治疗达CHR甚或达遗传学效应后即行Allo-SCT为宜。  

⑽约10%患者在获得CCyR后出现Ph阴性克隆异常。是否预示预后不良目前尚无定论。⑾伊马替尼持久疗效有待进一步确定。  

⑿价格极为昂贵。  

伊马替尼耐药的对策:是针对BCR-ABL激酶区突变和BCR-ABL的过度表达。  

a.       增加伊马替尼剂量  

b.       Dasatinib(BMS-354825)和AMN107  

这两种小分子ABL激酶抑制剂已通过了伊马替尼耐药CML的Ⅰ期临床研究,Ⅱ期临床试验还进一步评价它们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Dasatinib 
Dasatinib是一种噻唑羧酰胺类药物,结构与伊马替尼无关。它与ABL激酶区在活化或开放型构象时结合,同时抑制ABL激酶和SRC家族激酶活性。前临床研究显示,其作用是伊马替尼的300多倍,并对几乎所有伊马替尼耐药的突变克隆产生强大的抑制效应。2003年11月启动了Dasatinib治疗伊马替尼耐药或不能耐受CML的Ⅰ期临床研究。结果慢性期患者未发生剂量限制性毒性,加速期、急变期或Ph'急淋患者中多数出现了3/4血液学毒性,常见的3/4级非血液学毒性为胸腔积液。Dasatinib治疗中复发的急变期/Ph+急淋患者中,4/5检出了T3151突变。 
AMN107 
AMN107是一种氨基吡咯嘧啶类药物,结构上为伊马替尼的衍生物。与伊马替尼相同,AMN107也是与无活性构象的ABL激酶区结合,但其功能却强于伊马替尼的25倍。实验研究显示,AMN107对伊马替尼耐药的突变具有强大的抑制作用。与Dasatinib不同,AMN107不抑制SRC家族激酶。它对大多数具有伊马替尼耐药突变的患者有效,但对T3151无效。 
8.研究中的治疗  

     ⑴反义技术:反义RNA或DNA寡核苷酸(ODNs)或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尚未获得肯定效果。  

     ⑵靶向BCR-ABL下游信号途径:伊马替尼的研制成功为肿瘤的治疗创建了的新的制药模式。BCR-ABL通过多条途径传递信号达到致白血病细胞增殖。阻断这些通路应能起到抑制增殖作用。现正在研究中的有阻断不同通路的如法尼基转移酶抑制剂,Ras-MAPK,PI-3K,Jak-2,Cyclin依赖激酶等抑制物,均在研究中。  

     ⑶肽疫苗等。  

    (二)中医治疗  

思路:要充分认识本病证候特点,辨明不同阶段邪正盛衰,辨别标本所在,恰如其分地运用扶正祛邪原则和发挥中西医结合优势,尽最大努力,将病患控制在慢性期,力争取得遗传学和分子学缓解。 
概况:总括近年慢粒研究中医药文献,较为一致的看法是:病机特点为“虚、瘀、毒”三个方面;证候特点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治疗方式为病证结合、分期论证;主要治法为清热解毒、清肝泻火、活血化瘀、扶助正气(气、血、阴);临床疗效仅仅是改善症状,取得临床及血液学的缓解,延长慢性期。 
1、 辨证论治:  

1) 气滞血瘀型:治宜行气逐瘀,膈下逐瘀汤加减。 
2) 正虚瘀结型:气血两虚兼瘀者,治宜益气养血散瘀,八珍汤加味。 
               气阴两虚兼瘀者,治宜益气养阴散瘀,麦味地黄汤加减。 
3) 热毒炽盛型:治宜清热凉血,犀角地黄汤或清营汤加味。 
2、 单方单药:  

1) 当归龙荟丸:6—30g,日二次口服。 
2) 青黛:分装胶囊,每次2—4g,每日三次,饭后吞服。 
3) 青黄散:青黛、雄黄之比为9:1,分装胶囊,每次3—5g,日三次口服。缓解后以每日3—6g的维持量维持血象在正常范围。 
4) 六神丸:30粒/次;日三次口服。 
5) 梅花点舌丹:每日30粒,分三次温开水送服。 
6) 牛黄解毒片:每次3—4片,日二次口服。 
7) 大黄蛰虫丸:每次1丸,日2—3次,温开水送服。 
8) 抗白灵:3—5粒,日二次饭后服。(陶淑春 1992、1997)。 
9) 9)理血康:山豆根、蚤休、青黛、蛰虫、莪术—活血解毒(李晓慧1999)。 
10)清肝化瘀汤(汪学友 1996)。 
11)扶正抑癌冲剂:炙黄芪、当归、女贞子、旱莲草、生地、何首乌等,治疗微小白血病残留。(周蔼祥 1996)。 
12)… 
3、 砷制剂  

   亚砷酸10ml加5%葡萄糖或0.9%生理盐水500ml,日一次静点;V—C2、5加5%葡萄糖或0.9%生理盐水250ml日一次静点。30天为一个疗程。 
(三)中西医结合  

1、根据慢粒各阶段证候特点进行辨证论治,组成固定方,随症加减;加速期或急变期配合化疗; 
2、将经临床及实验证实对慢粒有肯定疗效的中药(或有效成分)如淀玉红、异靛甲、青黛等与常用的化疗药如羟基脲、白消安等交替或配合应用于治疗的各阶段; 
3、在慢粒治疗的过程中,根据不同阶段使用化疗的同时,辨证论治配合中医药治疗,急变或终末期用联合化疗法。 
在慢粒治疗的不同阶段,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中、西药协同作用,疗效相加,即可以减少化疗药量的总量和用药时间,又避免或减少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同时缓解临床症状,提高生存质量,充分体现中西医结合的优势。 
疗效分析:根据近10年文献资料的统计,中药治疗慢粒的完全缓解率在45%—80%,总有效率在80%—90%,中数生存期在31.5—65个月之间;中西医结合治疗慢粒的完全缓解率在80%—100%,总有效率在83%—98%,中数生存期在57.6—76个月之间,有个别报道长期存活10年以上的病例。从以上数字看,中西医结合治疗慢粒的完全缓解率和总有效率高于单纯使用中药者。另外,从临床资料分析来看,单纯使用中药,与化疗相比,虽然缓解率低,达到缓解时间长,但中药副作用小,长期使用安全;中药与化疗物配合或交替使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完全缓解率高于单用西药者,中数生存期及急变发生时间亦较单纯用中药或西药治疗长,在临床症状、体征、血液学缓解等方面,明显优于单纯化疗组。  

结语: 
慢粒是一种常见的白血病,中医药、西医药治疗已获得肯定的疗效。适时、恰当地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提高疗效,延长慢性期,阻止和延缓加速期、急变期的到来。慢粒治疗的关键期是慢性期。遗传学和生物学缓解是慢粒治疗的终极目标。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血康专栏
填写以下表单,免费赠送书籍,一般3天后收到。
老年人白血病症状
儿童白血病发病率
小儿白血病早期症状有哪些?
中医血液病网
关于本院 - 血液病资讯 - 友情连接 - 患者留言 - 专题首页 - 万年历 - 网站地图 - sitemap.xml - news.xml
河北省石家庄市无极县红十字血康医院-中医诊疗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血液病
为了更好的为患者服务我院特开通院长专线:15131128888老院长电话:13703294677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以及治疗的依据
专家信箱:xyb@xuekang.net xyb@xuekang.com 血康患者交流群37381745 再障群12447588 33632580
地址:中国河北无极县城北工业区 电话:0311-86508999 85598888 传真:0311-86508068 86509111
到我院路线:乘火车来-在石家庄火车站有接站专车,司机电话:15931183533 13171806795认准车上的血康医院字样,以防上 当!!
乘汽车来-坐车到无极汽车站有专车接站。乘飞机来-飞到石家庄机场有车接(登机请前务必电话联系一下)。
冀ICP备07501388号 中文域名:血液病医院.中国